本地經濟複蘇帶動消費者信心提升,無抵押貸款額和信用卡貸款額均創曆史新高。不過,在多項信貸限制措施作用下,逾期未還的信用卡債和注銷壞賬都下跌。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數據顯示,包括信用卡、個人貸款、無抵押透支(unsecured overdraft)和備用信貸在內的無抵押貸款,去年節節攀升,在10月突破500億元。截至去年11月,本地無抵押貸款額爲508億5240萬元,同比增長5.42%。
爲改善本地家庭負債情況,金管局2015年出台無抵押貸款限制,一旦國人未償還的無抵押貸款總額連續三個月超出兩年薪水的頂限,就不能再刷信用卡、申請新信用卡和其他無抵押貸款。這個頂限在去年6月降至18個月薪水;到了2019年6月,將降至一年薪水。
新規出台後,無抵押貸款額一路下滑,直到去年1月才重現擴張。占無抵押貸款約兩成比重的信用卡貸款,則在前年11月就恢複到當局出台限制令前的水平。截至去年11月,本地信用卡貸款總額爲108億元,同比增長1.35%。
分析師認爲,本地經濟回暖帶動國人開銷,網絡購物和無現金支付的普及,也促使消費者用信用卡支付取代現金支付,推動信用卡消費上揚。
理財網站MoneySmart.sg創辦人維諾(Vinod Nair)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指出,私召車應用Grab和Uber的出現,改變了國人用現金支付車資的習慣;Deliveroo等送餐服務也推動更多人用信用卡爲餐飲服務買單。
Moneysmart.sg針對800多名信用卡用戶的調查顯示,信用卡最常用于網上購物和餐飲,用在旅行和餐飲的花銷數額最大。
開銷雖增加 信用卡數量卻逐年減少
雖然信用卡開銷增加,但信用卡數量卻逐年減少。金管局新規出台後,本地信用卡數量已從2015年初的971萬張降至去年11月的914萬張,累積減少6%。與此同時,信用卡債和注銷壞賬也雙雙下跌。
截至去年11月,信用卡債總額約爲52億元,注銷壞賬爲2400萬元,同比分別下跌2.8%和13%。
華僑銀行信用卡總經理陳文光受訪時說,信用卡數量減少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部分銀行業者在市場整合中被並購,導致信用卡發行方減少;二是更多銀行推出融合消費、儲蓄與投資的綜合配套,消費者選擇把消費集中到幾張信用卡上,以便享受更多優惠。
金管局數據顯示,強制性措施推行以來,高負債國人逐漸減少。欠款總額超過24個月薪水的人數減少三分之二,從3萬2000人降至1萬1000人。欠款超過12個月薪水者也從8萬5000人減至6萬4000人。不過,去年1月以來,平均每月有約4000名借貸者的無抵押債務從不足12個月薪水,增至超過12個月薪水,成爲高額負債者。
爲預防國人過度借貸,金管局上月再出台新措施,規定如果借貸者未償還的無抵押債務(如信用卡債)超過六個月薪水,而申請新貸款可能導致他的總信用額度超過12個月薪水,銀行等金融機構就不得向他發放新貸款,或提高信用額度。
這項新規定昨天(1月1日)正式生效,主要針對未償還無抵押債務介于六個月至12個月薪水的負債者。這一群體約有6萬人,占本地150萬名無抵押借貸者的4%。
理財網站GET.com創辦人鄭美琪預計,隨著當局進一步收緊信貸限制,今年信用卡數量預計進一步減少。
不過,網上購物和無現金付款逐漸深入人心,則有望帶動信用卡開銷再創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