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數據顯示,2018年首11個月的信用卡簽賬額約540億6000萬元,2017年同期是491億8740萬元,同比增約9.91%。星展銀行消費銀行部高級副總裁周永仁受訪時說:“這是過去五年所觀察到的最大增幅。”
呂愛麗 報道
在無現金策略推動之下,本地的信用卡消費于去年首11個月同比增加近一成,是過去五年增長幅度最大的一年。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數據顯示,2018年首11個月的信用卡簽賬額約是540億6000萬元,2017年同期是491億8740萬元,同比增加約9.91%。
星展銀行消費銀行部高級副總裁周永仁接受《聯合早報》采訪時說:“這是過去五年所觀察到的最大增幅。”
至于包括信用卡、個人貸款、無抵押透支(unsecured overdraft)和備用信貸在內的無抵押貸款,截至去年11月,累積達到512億6030萬元,同比增加0.80%。
華僑銀行無抵押貸款與信用卡部總經理陳義中受訪時說,線上購物興盛以及“智慧國”倡議支持數碼支付,皆促鼓勵人們朝無現金社會的方向邁進。
大華銀行信用卡及付款新加坡主管朱婉心受訪時指出,除了電子商務,手機和免觸式(contactless)支付的興起,都有助支撐信用卡消費在今年內維持增長。她認爲,特別是全國共用付款QR碼“SGQR”推出,將鼓勵更多商家爲消費者提供更簡易便捷的付款方式。
去年首11個月,有三個月的每月簽賬額突破50億元,即7月(50億4800萬元)、10月(53億零730萬元)和11月(52億9060萬元)。
同時期,信用卡數量減少。截至11月累積有819萬張,與前年同期相比,減少10.43%。
外商銀行提供高回扣 爭奪線上消費市場
注銷的壞賬同樣減少。去年首11個月注銷的壞賬約有2億8360萬元,同比減少約0.46%。截至11月,累積信用卡債(rollover balance)爲55億6710萬元。
陳義中認爲,信用卡數量減少,可能意味著消費者開始將消費集中到幾張信用卡上或減少持有的信用卡數量。同時,也可能因爲有一些金融機構退出新加坡的信用卡市場。
由于監管機構自2015年以來推出不少措施,陳義中說,持卡者的整體信貸品質已有改善,因此壞賬的情況也大致受到控制。
若觀察本地消費者的信用卡消費模式,理財網站MoneySmart.sg專欄作者林炜嘉發現,越來越多新加坡人在線上購買日用品和各項服務。
爲此,不少銀行在這方面提供更多回扣或優惠。爲了搶線上消費市場,外商銀行例如中國銀行和聯昌國際(CIMB)提出了高達10%的回扣。中國銀行甚至與趣天網(Qoo10)推出聯名信用卡。
林炜嘉說,這些外商銀行的市場占有率較小,因此最積極。可是她相信,隨著競爭越來越激烈,本地銀行恐怕不得不出招應對。
除了線上消費,業者也在搶攻公用事業市場。林炜嘉認爲,隨著電力市場開放(Open Electricity Market)逐步在全國推出,銀行將和電力零售業者合作,爭取消費者使用各家推出的信用卡繳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