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醫療護理網絡計劃由衛生部推出,每個網絡由至少10家私人診所組成,成員診所可共用一組護士與護理協調員,爲慢性病患講解保健常識、提供護理咨詢和預約協調等服務。
楊漾 報道
八個全新的基層醫療護理網絡本月正式啓動。這意味著,更多私人診所將爲慢性疾病患者提供全面的護理咨詢服務,協助患者在社區中更有系統地控制病情。
本地目前有10個基層醫療護理網絡(Primary Care Network,簡稱PCN),共由340家私人診所組成。除了新成立的八個網絡外,另有兩個早前已開展試行計劃。
基層醫療護理網絡計劃由衛生部推出,每個網絡由至少10家私人診所組成,成員診所可共用一組護士與護理協調員,爲慢性病患講解保健常識、提供護理咨詢和預約協調等服務。
參與計劃的私人診所也設有專屬的慢性病患資料庫,協助醫護人員更緊密地監督患者病情。
衛生部接下來每年撥款4500萬元資助這一計劃,爲期五年。 衛生部兼交通部高級政務部長藍彬明醫生昨天走訪一家參與計劃的私人診所後,做出上述宣布。
目前有八成的基層護理是在私人診所進行,其余兩成在政府綜合診療所。衛生部去年底在醫療保健行業轉型藍圖中,把病患護理從醫院轉向社區,定爲一大轉型方向。
藍彬明受訪時指出,基層醫療護理網絡計劃對醫生和病患都有許多可取之處。
他說:“醫生通過網絡共享資源,工作上能獲得更多支持,還可借鑒同行的做法;對病患來說,他們能在社區中更好地管理病情,不必到離家較遠的地方就醫。”
本地首個基層醫療護理網絡在2013開始試行,多年來成效不俗。衛生部去年宣布擴大計劃,邀請更多私人診所申請加入。當局評估了所有提交的計劃書後,成立了這八個全新護理網絡。
希望更多醫生加入計劃
藍彬明透露,目前加入網絡的私人診所,僅占本地私人診所總數的兩成多,他希望能借助成員診所的經驗,吸引更多醫生加入。
位于盛港的互康診所,是率先加入護理網絡的“先鋒”。
該診所的黃天華醫生說:“我們所屬的護理網絡共有39家成員診所,大家共享資源,有一組護士輪流到不同診所提供疾病輔導、糖尿病足部或眼部檢查等服務,病患可以在這裏獲得一站式服務。”
一些新確診的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初期常會詢問醫生病情發展和控制方法。黃天華指出,這些咨詢工作通常會花較長時間,如今有了護士輔導員的協助,醫生便能把新患者轉介給他們負責,讓他們定期打電話跟進病情。
黃天華也說,這個計劃促使診所設立專屬的慢性疾病患者資料庫,如果發現病患沒有複診,護士會打電話詢問。他認爲這是一個很有效的跟進方法,也較有系統。
糖尿病患者張展才(46歲,經理)一年多前被確診患病後,護理咨詢全在互康診所完成。
他說:“我以前一直認爲疾病咨詢服務只有醫院才有,現在診所也提供這樣的服務,對病患絕對是好消息。我家離診所僅200米的距離,每次複診都非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