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住建局局長張學凡在參加活動時表示,深圳將學習新加坡模式,提出了六比四的住房比例,即未來6成深圳市民將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賃或出售的住房中。目前, 很多地區都或多或少的學習了新加坡的住房模式,這套新加坡模式到底秘密何在?今天我們一起看一下:
新加坡的居住模式
在新加坡,房屋居住類型概括性的分爲3類:排屋,公寓 和 組屋。
排屋即國內我們所說的聯排別墅,唯一不同的是它屬于有地資産。也就是說屋主需要買走房屋下的那片地皮外加上面所保留的建築。之後屋主對于地皮上的房屋有處置權,可以拆了重建(符合該區域建築要求)也可以保留自己居住。
公寓類似于我們所熟悉的私人開發商所開發的住宅小區,也屬于私人産業。屋主享有所購買房屋的産權,通常爲99年。此類房屋環境優美。擁有健身房、遊泳池、網球場、卡拉OK房、燒烤台、保齡球館、壁球館等諸多配套設施。
而組屋是新加坡人的主要居住模式,我們國家的經濟適用房就是學習新加坡組屋制度所開發出來的。此類房屋屬于租賃性質,租期通常爲99年。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解讀一下新加坡的組屋制度
組屋的類型
組合房屋,簡稱組屋,由新加坡建屋發展局HDB承擔建築的樓房,組屋根據大小和配置分爲:
- 一房式:客廳、飯廳和臥室爲一體的組屋,現在大部分已經被拆除,俗稱“一房半廳”。
- 二房式:一室一廳,現在只有少數地方還有這類組屋。
- 三房式:兩室一廳,是現在修建的最小單位。
- 四房式:三室一廳。
- 五房式:三室兩廳。
- 六房式:四室兩廳。1990年代修建的也叫“公寓式”。
- 雙層公寓式:複式組屋單位,一般下層爲客廳、飯廳、廚房和儲藏室,上層爲臥室。
新加坡的組屋制度
新加坡建國初期,普通居民的居住條件惡劣,平均每一戶居民不足一間居室。據官方統計,當時200萬人口中有40%的家庭住在貧民窟或棚戶區,能夠住上像樣住宅的人口只占居民總數的9%,政府面臨嚴峻的住宅問題。
20世紀60年代初,新加坡成立了建屋發展局HDB,專門負責建造公共組屋爲解決廣大中低收入居民的住宅問題,建屋發展局開始大規模興建低標准、小戶型住房。後來,政府又宣布實行“居者有其屋”計劃,推行住房自有化政策,鼓勵中低收入階層以分期付款方式購買組屋。
現在的新加坡,組屋已成爲當地住房市場的主體,大部分的新加坡人都住在其中。這種住宅比私人房地産市場上的商品住房(排屋與公寓)便宜許多,得到普通民衆的青睐。
新加坡建屋發展局對組屋的定價不以成本爲考量,多年來建屋發展局幾乎一直都在做虧本生意。在2006~2007財年,政府建屋發展局虧損了7.4億新元(約合37億元人民幣),建屋發展局的赤字由政府資金填補,而從政府開始撥款計算至今,累計的政府補助金總額已達160多億新元(約合800億元人民幣)。
新加坡政府組屋制度規定的非常詳細:
1)申請組屋需要以家庭爲單位,如果是單身者就需要到達一定年齡才可以申請購買組屋。只要組建家庭就可以立即申請,這樣一方面鼓勵了國民結婚,一方面防止大量的單身者消耗政府房屋資源。
2)組屋的的價格擁有各種優惠補貼,保證絕大多數居民能夠負擔得起。對于首次購房的國民提供首次購房補貼,另外諸如免稅優惠措施,與父母同住或靠近父母居住補貼,二手組屋的購買補貼等許多優惠計劃。
3)新加坡公積金CPF制度讓購房者始終在政府監督下保留自己的購房所需花費的資金。通過公積金貸款順利的購買到新組屋。
4)新加坡組屋都是經過裝修,附帶部分基本家具,入住者只要拎著行李即可入住。減輕購房者其他花費上的壓力。
由于低廉的價格,新加坡對組屋的政策定位也是十分明確的,對組屋購買次數有嚴格限制;購買了組屋後而不自己居住的,將面臨高額罰款甚至坐牢。
對組屋的購買人資格、再上市及出租管理等問題都有明確的規定,基本堵住了投機者所有的機會:
1)一個家庭同時只能擁有一套組屋,如果要購買新房,舊組屋必須退出來,以防止投機多占;
2)屋主在一定年限內不得整房出租,屋主必須居住在此套租屋內,而只出租其他房間。
3)一定年限內銷售組屋,將需要支付高昂的政府稅費。
4)組屋不允許用于任何商業行爲,任何違反規定的行爲將受到嚴厲處罰。
對于組屋的限制多的同時,政府也不會因爲組屋是經濟型住房而忽視它們的居住環境,新政府一直十分重視舊組屋的改造和開發利用。建屋發展局HDB每年都會拿出一定的資金來翻修、改造和重建一部分公共組屋。在1989年之後展開的大型翻新工程,爲老舊組屋區注入了新鮮活力,使它們能夠同新建組屋區相媲美。例如20年前的組屋電梯是隔一層才能停,現在均改造爲電梯可在每層樓停留,以方便樂齡人士出入使用。隨著人口不斷老齡化的需要,未來將在組屋區內增添更多的人性化設施,以打造無障礙環境。
作爲沒有自然資源的新加坡,政府也在不斷探索更加綠色的居住環境。在建屋發展局HDB與建設局BCA的不斷探索創新下,新加坡逐步將境內80%以上建築變爲綠色建築。使得新加坡環境更加清潔優美。
新加坡建屋發展局HDB在建造房屋的同時,充分考慮每個鄰裏社區(組屋區)的實際需要。在設計建造組屋的同時,在每一個組屋區還輔助建造了:
1)鄰裏商業區(集中餐飲、生活服務、菜市、小商品市場等)。
2)交通樞紐站(一般爲地鐵,巴士總站一體可抵達較遠區域或輻射鄰裏的交通網樞紐)。
3)學校(包含在組屋樓下方便父母的托兒所,均衡分布的小學與中學)。
4)醫院(政府提供的醫療服務中心)。
5)民衆聯絡所(鼓勵國民進行組織活動,交流聯誼、開設興趣小教室,提供政府相關行政服務的地方)。
6)鄰裏警局(通過組屋樓下的鄰裏警局與附近區域的總局連成治安網絡)。
7)其他輔助設施(例如組屋樓下的兒童遊樂場、小型公園、遊泳池、籃球場、羽毛球場等社會)
新加坡目前有85%的人口住在政府提供的公共組屋裏,只有15%的人口住在私人開發商建造的房子,這其中還包括一些外來投資者。由于新加坡大多數家庭都擁有低 價組屋,新加坡的商品房市場總體上十分穩定。建屋發展局HDB可無償得到政府劃撥的土地,而私人開發商必須通過土地批租,有償獲得土地使用權。正是運用這 種方式,政府可以對私人房地産的開發、擴張行爲進行有效監控。
針對社會底層群體的政府補貼組屋租賃:
處在社會底層的低收入家庭,則選擇租賃組屋居住。新加坡HDB特別針對收入過低的家庭制定了相應的租賃組屋計劃,由政府提供大量津貼,幫助他們找到安居之所。例如,月收入少于1500新元的家庭,可以申請租賃一房式(使用面積約33平方米)或者二房式的組屋,政府最低以市場租價的10%來收取租金。如果家庭月收入不超過800新元,一套一房式組屋的每月租價僅有26至33新元左右(約合125~150人民幣/每月)。
新加坡組屋制度的展望
新加坡的組屋已有四十多年的曆史,但整個城市面貌仍然保持一新,早年建造的組屋也不顯破舊。原因在于政府對年久組屋的維修非常到位,基本上是5年一小修,10年一 大修。小修是指外立面和室外鋪地的更新,大修則是指增加面積或改善功能,使居民住宅不斷適應社會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帶來的變化。
來源:FARAMI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