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新加坡,很多人有著熟悉的陌生感。
新加坡74%左右的人口都是華人。儒家文化背景和相通的語言,讓中國和新加坡兩國人彼此之間會有熟悉和親切感,交流似乎毫無障礙;可是隨著話題的深入,具體到細節上,兩國人又會發現彼此需要解釋的信息越來越多。
在首屆中國-東盟線上商貿洽談會舉辦前夕,BT財經有幸對話新加坡制造商總會中國經貿委員會主席李雪民先生,聽他分享自己對于新加坡、對于中國、對于兩國經貿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見解。
(一)
李雪民在香港出生,早年移民英國,而後在新加坡生活了24年,期間還經常往返中國。
“我感覺相較于兩國之間的經貿關系,新加坡在中國的宣傳力度遠遠不夠。”李雪民主席一開口就點出了自己的遺憾,“我們兩國之間的經貿關系是分不開的。”
根據相關統計,2013-2019年,中國連續7年是新加坡最大貿易夥伴,而新加坡也連續7年是中國第一大新增投資來源國。2019年,雙邊貿易額爲900億美元,增長4.5%。其中,中方出口額爲548億美元,增長11.6%;進口額352億美元,增長4.5%。
在李雪民主席看來,新加坡經濟的起步條件並不好。早年作爲英國的殖民地,新加坡的經濟活動完全時時刻刻服務于英國的需求,更像是被利用的工具,沒有長久的規劃。
隨著二戰後世界格局的改變,新加坡獨立,新加坡對于自身的發展終于有了話語權。新加坡制造商總會作爲代表制造業的民間組織,爲企業和政府在關于制造業方面的溝通提供了橋梁。
根據李雪民主席介紹,在制定政策的上遊環節,商會可以爲政府提供行業的計劃書和調研報告,爲政策制定提供專業的建議;而在下遊的執行側面,政府也會提供資金支持,借助商會的力量,讓政策推行更爲到位。“政府在組織方面人盡其才,用很少的資金,讓專業人士爲自己服務,我們也願意爲國家做出貢獻。”李雪民主席笑道,“我們積極響應國家的發展大方向。”
“新加坡的政府非常有遠見,這裏沒有太多的自然資源,但整個國家的地理位置很好,氣候好,最重要的是有文化融合的優勢,這裏是一個結合點。新加坡是一個商貿大平台,也可能是全世界最國際化的城市,超過47%的常駐人口並不是新加坡出生。”
“我們是一個小國家,大家都不會把新加坡視作威脅,而且基本上每個國家和地區在新加坡都有投資。新加坡的稅率很低,企業增值稅還會返還,整體的商業環境非常成熟。”
在李雪民主席眼中,世界各國的人來到新加坡後都可以快速地適應,各種語言都可以在此交流,文化包容度高,“我們可以用西方人更爲適應的方式將華人的觀念傳遞給對方”。
在國際競爭力排名上,新加坡經常位列第一。
(二)
新加坡的經濟屬于外貿驅動型,以電子、石油化工、金融、航運、服務業爲主,外資在GDP占比超過6成。
李雪民主席本身從事的能源行業就可以體現出新加坡如何充分利用了自身的優勢。雖然資源匮乏,但是新加坡充分利用馬六甲海峽海上石油通道樞紐的地利優勢,硬是發展成爲世界三大煉油中心之一、國際石油貿易中心之一、亞洲石油産品定價中心。
“很多人認爲新加坡沒有制造業,這是錯誤的。蘋果也沒有自己的工廠,它將下遊的生産交給富士康代工,但是沒有人會覺得蘋果不是制造業公司。新加坡和蘋果比較類似,新加坡的勞動力和土地成本不適合生産終端産品,很多工廠早年間轉移到了廣東地區,近些年則是東盟國家,比如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越南。這些企業依然是制造業,只不過工廠不在新加坡。”
目前,制造業在新加坡的GDP占比是22%,而在三十年前的亞洲經濟“四小龍”時期,這一數字是40%。“在絕對值上,制造業是增長的,但是第三産業的增長速度更快,所以占比下來了。”
現在的新加坡可以看作是“總部經濟”,有六千多家跨國企業將亞太區總部設立在新加坡。
高端的研發、市場推廣、品牌、融資等工作需求爲新加坡吸引到了世界各地的人才,人才又使得經濟增值,而新加坡出衆的教育水准也在源源不斷地培養人才,讓本國人繼續從事更有附加值的工作。
“全世界3D打印領域最出色的教授就在南洋理工大學。企業是外國的,但是人才是新加坡的。在規劃上,我們希望能夠培養出更多可以新加坡人進入各大公司的高層。”
在李雪民主席看來,早年間的香港可能和新加坡的處境比較類似,但是這二十年多數企業在大中華區的業務更傾向于直接入駐大陸地區的城市,香港便褪色了,而新加坡仍然在亞太地區發揮著獨特作用。
“我想強調的是,大中華區的業務體量太大了,很多公司亞太區的負責人只能跟大中華區的區域經理平級。我們畢竟只有580萬人,從人均看我們或許更有優勢,但是中國最頂尖的人才肯定還要出色。”
李雪民主席一直非常誠懇地表示,新加坡的發展搭上了中國經濟騰飛的“順風車”。
“從十年前,我們就明確有一個認知——新加坡能做的事情,中國同樣能做,並且比我們速度更快,成本更低。過去幾十年,或許是我們在給中國輸出技術,但是現在中國已經不需要了。新加坡和中國的經貿合作肯定會迎來新的形勢,進入新的階段。”
“中國需要一個橋頭堡的話,新加坡可以扮演這個角色,加強這個角色。”李雪民主席表示,新加坡憑借天然的經貿、地理和文化優勢,可以幫助中國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加快全球化步伐。
(三)
今年的疫情給新加坡的經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在疫情爆發前期,新加坡疫情控制非常成功。但是隨著疫情擴散,新加坡近140萬外籍勞工之間出現了感染狀況,而勞工宿舍較爲密集的居住環境加速了疫情傳播。
4月7日,新加坡開始采取大規模的封鎖措施。迄今,新加坡共確診新冠肺炎病例約5.6萬人,好在勞工們相對年輕,抵抗力好,目前新加坡死亡病例27例,多數確診病例已經康複。
封鎖使得新加坡服務行業受到了巨大的影響,而由于感染的勞工是新加坡下遊産業的主要勞動力,制造行業的複工進展速度較慢。
新加坡貿工部最新預計全年經濟將萎縮5%至7%。爲幫助緩沖疫情對經濟造成的沖擊。新加坡中央銀行今年3月放松了貨幣政策,政府也推出了約72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
李雪民主席表達了對于中國抗疫行動和複工複産的肯定:“中國的適應能力太強大了,GDP已經有正增長了,這是了不起的全國動員能力。我看到很多行業迅速轉向了線上,在政府政策上也提出了強調了以國內大循環爲主的雙循環發展格局。這些理念我十分認可。我和一些新加坡同行打交道,他們拿到政府的補貼了就想著休息,等等看。中國企業更講究效率。我們要向中國學習。”
李雪民主席認爲,在數字經濟時代,各國實際上在新的起跑線上開始了競爭。新冠疫情加速了國際形勢的變化,而中國已經擁有了明顯的優勢,“中國的市場很大,即便全球化被逆轉,中國的內循環也足夠了。”
在李雪民主席眼中,歐盟一盤散沙、特朗普領導的美國問題重重,很難快速完成經濟上的恢複,“疫情進一步縮小了中美之間的差距,中國未來會是世界經濟的主要推動力。” 對于中國的未來,李雪民主席充滿著信心。
在東盟十國,新加坡是唯一的發達國家,承擔起了商業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的角色。由于人口基數大,東盟地區是未來的世界經濟的重要增長點,新加坡的持續發展也需要東盟的共同提升和進步,“東盟十個國家的同行很難碰到一起,因此中國的帶頭作用十分重要。”
對于9月11日召開的首屆中國-東盟線上商貿洽談會,李雪民主席傳達了自己的祝願:“我認爲我們都要面對新的新常態,而經貿活動不能中斷,線上是最佳的選擇,最先適應新環境的人就會是未來的贏家。”
李雪民主席表示,希望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可以帶動東盟各國的發展,新加坡也會積極的參與到這一進程之中,繼續搭上中國經濟發展的順風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