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的未來趨勢也堪憂。另一項研究顯示,本地的失智症人數將從2010年的接近2萬人上升到2020年的3萬人、2030年的4萬5000人,到了2050年甚至會逼近8萬人。
長壽不等于健康,本地研究顯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他人照顧的虛弱年長者人數,到2030年將比2010年增加一倍以上,患有失智症的人數也將翻倍。
由杜克—國大醫學院研究人員進行的這項預測性研究,通過模擬人口變化找出長期趨勢。研究人員根據2009年針對住在社區的60歲及以上本地居民,以及另一項針對療養院居住者的調查爲分析基礎。
研究結果顯示,有超過一種日常活動需要他人照顧的60歲及以上本地人,將會從2010年的3萬1738人增加到2030年的8萬2968人,在20年內翻了超過一倍。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年長女性身體衰弱的比率高于男性,加上女性一般比男性長壽,因此未來需要有他人照顧的女性年長者要比男性來得多。
比如,這套模型計算出,無法從事三項或更多日常活動的女性比率,在85歲至89歲這個年齡段達14.5%,比男性的2.9%高出許多,到了90歲至94歲,女性的比率(43.2%)也是遠超男性的28.5%。
失智症的未來趨勢也堪憂。另一項由杜克—國大醫學院聯同南洋理工大學和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展開的失智症人口模擬研究顯示,本地的失智症人數將從2010年的接近2萬人上升到2020年的3萬人、2030年的4萬5000人,到了2050年甚至會逼近8萬人。如果再把低生育率考慮在內,未來患有中度或嚴重失智症,又缺乏家人照顧的失智症人數比率也會明顯增長。
女性更長壽但也更體弱
女性在老齡化社會中的問題尤其凸顯。根據另一項由本地研究人員在2016年展開的調查顯示,平均而言,60歲的女性還有26年的壽命,男性則有22年的壽命,但高齡女性因身體或心智等情況走下坡而進入的“非活躍”期要比男性長得多。
具體來說,年長女性只有七成時間處于活躍狀態,男性卻有88%。
相對而言,教育程度越高的年長女性越活躍,華族女性也比其他族群的女性活躍。
杜克—國大醫學院副教授陳慧明指出,女性生育對身體損傷大,而且女性壽命長,到了後期自然會體弱多病,而男性長壽的較少,還健在的男性就會相對較健康。
這些研究符合一些其他老齡化社會所呈現的現象,就生命長短而言,人的壽命越來越長,但如果單看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情況卻不樂觀。
陳慧明說:“比如日本有很多百歲老人,人們以爲他們都像照片中那樣常常微笑、健康,但事實是大部分年長者都很虛弱。我們也正朝這個方向發展。”
她指出,這種現象被學術界悲觀地稱爲“疾病擴張”(expansion of morbidity),即慢性病的盛行和體能衰弱的人口比率會隨著平均壽命的延長而增加。
在這樣的背景下,除了提升教育和推廣活躍樂齡,陳慧明認爲類似于樂齡健保(ElderShield)計劃的殘疾保險就非常重要。
衛生部目前正在全面檢討樂齡健保,一些組織和公衆也提議把72個月的賠付期延長,以幫助衰弱期更長的年長殘障者,但保費也會隨之提高。
陳慧明說:“問題在于很多女性在財務方面處于弱勢,他們很多是看護者或家庭主婦,大約一半有工作,另一半沒有工作。所以當我們在制定保費時,要考慮到這點。”
據了解,市場上像樂齡健保這樣,無論受保者多大年紀都能索償的殘疾保險並不多。衛生部委任的樂齡健保檢討委員會預料在本星期內公布一些檢討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