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成績”在“國際班”數一數二的新加坡,又爆新榜首!
經合組織三年一次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這次在科學、數學、閱讀等硬技能之外,增加了“國際化素養”(Global Competence)這個測評項目。來自本地中學的6676名15歲學生參與了調查,新加坡學生在27個國家和地區中得分最高。
“國際化素養”世界第一
國際化素養是什麽?
簡單來說,就是有關全球性課題的知識、技能、價值觀和態度。國際化素養越高就越能成爲一個良好的世界公民,是全球化世界中至關重要的素質。
調查以15歲學生爲對象。27個國家和地區約25萬名學生參與上述兩項調查,當中包括6676名來自新加坡153所中學和13所私立學府的學生。
這份調查報告的數據,來源于經合組織2018年進行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PISA)。這也是PISA第一次以國際化素養(Global Competency)作爲一個評估項目。
國際化素養的調查分爲認知測試和問卷調查兩部分,綜合得分後,將國際化素養評爲5個能力等級,等級越高意味著能力越強。
報告顯示,46%新加坡本地學生在國際化素養方面,取得第4和第5能力等級(第5等級爲最高等級),遠高于經合組織國家與地區平均的14%。
以認知測試來說,新加坡學生的積分爲576分,在參與國家與地區中居首。第二至第五名依次爲加拿大(554分)、香港(542分)、蘇格蘭(534分)。經合組織平均分爲474分。
而且,新加坡經濟能力沒有那麽強的家庭的孩子,表現也很不錯。他們在認知測試的積分爲522分,這和新加坡家庭經濟能力前25%學生的表現(628分)雖有一段差距,但比其他參與國家和地區最高25%經濟階層學生的表現(511分)還要好。
這意味著,新加坡的各種國際化教育的普及程度,是很高的。
新加坡學生的國際化素養具體怎麽樣?
PISA的國際化素養評估包括:
能分析本土、國際和跨文化課題;理解和領會他人觀點和世界觀;能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效互動;願意爲集體福祉和可持續發展采取行動
在這4個方面,新加坡學生的表現整體都很不錯,不過每個具體項目的測評結果也是參差不齊。
國際課題認知水平,低于平均水平的項目比較多。
國際課題大部分了解,除了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之外,對于男女平等、貧困、國際衛生課題等等,了解比率都低于經合組織調查的平均水平。
自認爲適應能力不是那麽強
在認識和適應能力上算是新加坡學生的拉低分項目。只有自己能夠挑戰新局面、可以跨文化交流、適應新文化這3個項目,略高于經合組織平均水平。其他幫別人解決困難、壓力下的應變能力、應對新情況等等變通和破局方面,似乎新加坡學生自認爲能力不強。
不過,教育部認爲,這可能是自信心不足或者相對謙虛的原因,其實他們是有這方面的知識和能力的,應該加強自己的信心。
自認爲跨文化溝通能力強
感謝雙語制度,感謝種族和諧制度,與不同文化的人溝通這方面,新加坡本地學生表現很不錯。
教育部也表示,會繼續加強語言計劃,讓學生們掌握兩種或者更多的語言,促進他們與不同文化人交流,了解更多不同習俗。
對自己的國際課題影響力有自信
高達87%的新加坡學生認爲自己是世界公民,對保護環境、困苦人群、解決全球問題等課題,都願意出一份力。
什麽是PISA?
PISA是一項世界範圍的研究項目,每3年舉行一次,由經濟與合作發展組織(OECD)發起。
PISA以往會針對各國15歲學生在數學、科學和閱讀方面的學術表現進行測評,最新又增加了國際化素養的測評,旨在評估15歲學生在即將完成或完成義務教育之後,是否能夠掌握參與社會所需的知識與技能。
曆年PISA成績
2012年排名:新加坡數學第二、閱讀第三、科學第三。
2015年排名:新加坡數學、閱讀、科學均排名第一。
最新2018年的閱讀、數學、科學的評估中,新加坡下降一個名次,排名世界第二,僅次于中國。
本次國際化素養的評估結果,也是來源于2018年的調查,新加坡排名第一。
新加坡新上任的教育部長黃循財,也在Facebook表示很欣慰。
他說,教育不僅僅是追求良好的學術表現,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從小培養良好品格和價值觀,以及鍛煉如何與他人溝通和協作等軟技能。“這項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調查顯示,我們正朝正確方向邁進。”
※部分圖文參考聯合早報
掃碼小編,入辣媽群一起育兒吧!記得備注孩子的出生年份喲
近 期 好 文
點個“在看” 一定要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