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電子業帶動,我國今年1月份的制造業産值同比增加17.9%,優于市場預期,也扭轉去年12月同比下滑3.4%的頹勢。若不包括生物醫藥組合,産值同比增加21.6%。盡管如此,經濟師仍維持今年制造業産值增長將放緩至個位數的預測,高基線效應最快于今年3月開始顯現。
根據早前路透社綜合市場分析師預測,我國1月份制造業産值的同比增長中位數是8.2%。
經濟發展局昨天發布的數據不僅優于市場預期,也從去年12月同比下滑3.4%的數據回彈。那是我國制造業産值在曆經連續16個月攀升之後首度出現下滑。 經季節性調整後,今年1月的制造業産值環比增加6.7%。若不包括生物醫藥組合,環比增加4.5%。
各個行業中,電子業的表現最好,同比增加32.4%,其次是精密工程(24.5%)。交通工程的增長幅度最小,僅比去年同期增加1.4%。
生物醫藥制造業的1月份産值同比增加2.5%,大幅扭轉12月同比下滑34.5%。
經濟師:制造業産值增長今年將放緩至個位數
馬來亞銀行金英證券經濟師李主禮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指出,1月份産值大幅上揚,主要是由半導體所貢獻,該行業的産值同比增長將近42%,爲曆年最高。半導體業占整體制造業産值17%。
李主禮維持早前預測,認爲今年的制造業産值增長將放緩至個位數。她預測,高基線效應將于今年3月開始明顯發揮效應,這是因爲與全年相比,去年首兩個月的産值較低。
去年1月份的制造業産值同比增加4%。
星展銀行高級經濟師謝光威受訪時也說,中國的制造業通常在農曆新年前擴大産量。去年,農曆新年在1月份,今年是2月。“因此,基線效應多少發揮了一些作用。”
他依舊對全球經濟展望樂觀,認爲今年的制造業産值雖低于去年,仍有高個位數增長。
華僑銀行經濟師林秀心指出,1月份的數據是自去年8月以來最強勁的增長,且扭轉連續四個月下滑的頹勢。
不過,她同樣認爲,因基線效應的挑戰,1月份的上漲趨勢估計無法持久。她預測,我國今年第一季的制造業同比增長平均是5.9%,全年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約爲3%。
去年,我國制造業産值增長10.1%,大華銀行經濟師陳達德預測今年增長4.4%,主要是因爲亞太區的半導體銷售已經明顯放緩。
研究機構野村(Nomura)預測今年我國經濟增長將由去年的3.6%放緩至2.5%。該機構指出,迹象顯示我國經濟增長已經由制造業擴大至其他領域。可是,整體經濟依然面對結構性挑戰,包括老齡化、生産力增長疲弱以及結構性失業上升,使得我國經濟容易因電子業不景氣而受到影響。
貿工部早前指出,我國今年經濟增長幅度“預計略高于官方預測範圍1.5%至3.5%的中間點。”
科技股今年總回報超過20% 刊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