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這一句歌詞很多人耳熟能詳。近一二十年間,這首歌淋漓盡致地诠釋著客家人的拼搏與奮鬥。而作爲一位純粹的客家人,李光耀帶領新加坡從一個馬來西亞附屬國到亞洲四小龍,他到底經曆了什麽?而到現在爲止,新加坡又能否在李家的帶領下實現他自己的大國夢呢?
自有史可循,新加坡就是小國寡民,大多數時間則是作爲別國的附屬國,作爲一個獨立國家存在的時間極短,只有近百年的曆史,隨即又被滅國。隨即而來的,就是作爲其他國家的附屬國和殖民地。在這樣短暫且依賴別國的曆史條件下,新加坡的發展史上的曲折可想而知。
但是,新加坡的獨特優勢又是無與倫比的,那就是人口少,土地面積小,在治理上提供了很大程度的便利,這樣獨特的環境就使得新加坡在短時間內可以實現高度自治。
獨特的曆史
馬六甲海峽是印度洋和太平洋航運溝通的重要通道,也是東南亞、大洋洲國家和非洲、歐洲國家航運的必經之地,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一度被譽爲“海上生命線”。
而新加坡位于馬六甲海峽的東南部,馬六甲海峽是西北寬,東南窄,其西北寬度長達370千米,而東南寬度則只有37千米,而新加坡基本上橫跨整個馬六甲海峽。其次,本身是一座島嶼的新加坡,港口資源豐富,利用其自身優勢,發展進出口工業和外向型經濟則是更加得心應手。
正是因爲新加坡地處航道的核心位置,也導致了近現代新加坡被奴役的悲劇:先是被英國統治,然後是作爲日本的殖民地,後來加入馬來西亞卻又被踢出局。有心人回看這一段曆史,對于當時“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淚灑當場”這一幕猶曆曆在目,可誰又想到,這就是新加坡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呢?
新加坡的國父李光耀先生,也是同時期的一位佼佼者。自小所受的先進教育,使得他的見解和格局都優于同齡人。經曆過二戰時期的獨特曆史,成長爲一位優秀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但是作爲律師出身的李光耀,一開始,去劍橋讀書的目的卻只是要做一名成功的律師,掙更多錢。
慢慢地,劍橋的教育帶給他和同伴的不僅僅是先進的知識文明,還有一項最重要的是思維能力。他們漸漸開始意識到,英國對新加坡的統治最大的受益者是英國,而並非是新加坡。意識到這一點的他,開始萌發了一個念頭,讓這些英國統治者滾出新加坡。
把英國人趕出新加坡之後,新加坡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是孤立無援。作爲一個島國,國土面積狹小,資源匮乏,在當時的國際環境中,就像是汪洋大海上的一葉扁舟。他們當時的選擇不多,當時他們選擇加入馬來西亞,也是自救方法之一。
爲什麽這麽說?首先加入馬來西亞,爲他們解決了最急缺的淡水問題;其次,作爲當時東南亞的大國,對于新加坡也有一定的庇護,比起孤零零的一個島國,加入馬來西亞無疑是利大于弊的。
獨有的轉折
但是好景不長,當時的馬來西亞領導人東姑想建立“一個馬來人至上”的國家,那就意味著在馬來西亞,馬來人必須是占大多數的,但是僅僅新加坡一個地區就能把中國人的數量占比拉至第一,這與當時的馬來西亞的戰略發展大相徑庭;再加上地處重要交通位置的新加坡,不同意向馬來西亞多納稅,這直接惹惱了當時的馬來西亞領導人。不久之後,東姑就宣布把新加坡踢出了馬來西亞。
脫離了馬來西亞的新加坡,國內經濟一團亂麻,生態環境糟糕透頂。在李光耀先生的日記裏面有這樣的描述:河道裏面的河水臭氣烘烘,河道裏面都是鴨子,還有豬,街道又破又窄,到處都是髒亂差。最糟糕的是,當時國內所需的淡水必須要從馬來西亞進口的。這一切都讓當時的李光耀無比頭痛。
但是這一切到底沒有打消當年這一群年輕人的雄心壯志。在新加坡成立之初,李光耀就立志要把新加坡建立成一個廉潔高效的國家。爲此,這群滿懷希望的新加坡奠基人,在宣布新加坡成立的當天,選擇用對汙垢零容忍的白色服裝代表他們的態度,穿著這些白色的服裝宣布了新加坡的成立。
他們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實施開放的國家政策,積極發展地理優勢,吸引國外科學技術人才,實現精英政治、專家治國、高薪養廉的獨特政治結構。這使得新加坡在短時間內迅速崛起。
但是,李光耀這時候擔心的是一個新的問題,基礎設施和國內客觀環境的突飛猛進,政治官員的效率和公正才是一個國家持久發展的基礎。
然而,事實證明,李光耀的擔心不無道理,也恰逢其時,因爲當時政府內部已經出現了很多貪腐案件,廉政公署調查的案件越來越多,最令李光耀痛心的就是他的老朋友-當時的國家發展部部長。
李光耀在接受采訪的時候曾經提到,但是這位老朋友曾經給他打電話求他原諒,他並沒有接,因爲他覺得不能因爲自己是總理就讓自己的朋友逃脫法律的制裁,最後這位朋友以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
這些嚴苛的法律至今仍然是多數人提起新加坡的第一印象。而這,恰恰是新加坡發展迅速的規範支柱。
比起國內的飛速發展,在國際關系上,新加坡也選擇了適合自己的外交政策。當時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曾說,美國和中國是兩條龐大的鯨魚,無論是戀愛還是打架,都將掀起巨大的浪花。而對于新加坡而言,這浪花無疑是驚濤駭浪。
新加坡立國之初,除了國內一片混亂之外,怎樣在大國林立的環境中生存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當時的公共外交是最有效的一種外交手段,新加坡地處兵家必爭之地,不向任何一個國家靠攏,與所有的國家保持良好的外交關系,爲當時的新加坡一定程度上爭取了很大發展空間。
但是這樣的外交政策也一定意義上拒絕了其他國家的外援,所以新加坡只能靠自己的政策和數目巨大的薪資吸引精英人才,把這些精英吸引到政府內部,最大程度上用最新、最高效的制度治理國家。
然而這些優勢條件並不能完全彌補新加坡的弱勢,不管政府制度多麽高效廉潔,無論法律制度多麽嚴苛公正,都不能彌補新加坡資源短缺,國土面積狹小,生育率低下等這些現實問題。爲此,新加坡的現代文明建設是否已經到達了瓶頸期,這些我們不得而知。
未來是否可期?
新加坡國土面積只有719平方公裏,只有廣東省的十分之一大,而且四面環海,陸地面積極小。國土面積狹小,在很大程度上都制約著新加坡的發展。要成爲一個大國,其內在因素的重要性肯定不言而喻,其次就是軍事實力。
根據調查顯示,2019年新加坡的人均軍事實力穩居世界第一,而且新加坡與各國簽訂了協議,允許新加坡軍隊在其國境內進行軍事演習,這一些列協定爲新加坡的軍事實力增加了很大的保障。
相比較其他國家,都是從本國的自然資源開始發家的,這對于“一窮二白”的新加坡,真的是什麽都沒有。石油、天然氣、煤礦等自然的饋贈一點都沒有,所以新加坡的興起真的是靠新加坡人民的勤勞和智慧。
新加坡地處交通要道,新加坡總理李光耀也是獨具慧眼,一開始就著重發展新加坡的進出口業務,使得新加坡在資本市場上攫取第一桶金,配合因地制宜的政治政策,新加坡發展突飛猛進。
但僅憑以上這些努力而言,大國夢想還是很遙遠。本身就是一座島嶼的新加坡,國內資源貧乏,基本都是靠進口來維持。長時間以來,新加坡一度面臨著被增加淡水單價的威脅。身爲亞洲四小龍之一的新加坡,如果連淡水資源都要依靠其他國家的話,談何大國夢想?另外,如果真正出現戰況激烈的戰爭,在強大的軍事力量碾壓下,再多的技巧也無疑是螳臂當車。
人的壽命總是有限的,在李光耀的身上,多多少少有一點英雄遲暮、天不假年的感覺。2015年,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去世,一時間舉國悲痛。隨後,他的兒子李顯龍繼承父親的政治理想粉墨登場,成爲新加坡的新一任掌舵人。
拿著同樣優秀履曆的李顯龍,國外名牌大學畢業,政治資本深厚,也是從頭做起,從基層開始曆練,一步一步到新加坡國防部長、新加坡財政部部長等職位。不得不說,新加坡民衆對李顯龍過高期待,很大一部分來源于從他父輩那裏繼承的血脈崇拜,他們希望李顯龍能夠超越李光耀,帶領他們更進一步成就新加坡的大國夢想。確實,李顯龍的政治才能不容忽視,但是,似乎新加坡此時需要更加有格局、有能力的人。
然而,在李光耀去世的這幾年,李顯龍接連犯下的幾個政治方向性的錯誤,使得它在新加坡人民心中的威望一落千丈。首先是李懼怕中國的崛起,控制馬六甲海峽,影響新加坡的控制權,在美國大選還未落幕的時候就去抱美國的大腿,使得李光耀多年以來苦心經營的公共外交付之一炬,也使得中國對他的信任一落千丈。
其次是抱錯了大腿,李顯龍一直支持奧巴馬,但是最後上位的卻是特朗普,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失去了美國的外交信任;再者,新加坡與東南亞國家的關系也是一落千丈。縱觀全局,現在新加坡的位置很是尴尬。相比較從二戰時代成長起來的政治家李光耀,李顯龍的確難望項背。
而且,李顯龍的後代中沒有想要從政的人,李家的大國夢想即將後繼無人,而且,李顯龍如今已經69歲,在他的有生之年能否帶領新加坡成爲大國,可以預見的未來無疑是困難重重。
所以,新加坡的國土面積,國內資源,外交政策,以及李家在政治上的後繼無人,都讓李家和大國夢想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