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市場景觀下來10年將有顯著改變,特別是金融科技崛起,會徹底改變金融服務面貌,提高金融體系效率。
與此同時,這些新科技卻也會帶來新風險和挑戰。其中,網絡風險將取代信貸管理和市場風險等,成爲金融監管機構的首要議程。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長孟文能昨天(6月26日)出席舊金山舉行的亞洲銀行和金融研討會(Symposium on Asian Banking and Finance)時,假想2028年全球金融世界景觀,分析下來10年監管制度變革和可能出現的局面。
他指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主要監管機構展開重大改革。這些改革雖加重金融機構的成本,但也減少它們面對的風險,對整體經濟帶來積極作用。
從2020年起,監管機構將邁入下一發展階段。在這過程中,科技會發揮更大作用,包括利用數據分析、情緒評估和行爲心理學工具等融入監管程序中。
這類稱爲監管科技(SupTech)的新科技,將讓監管系統變得更嚴密和穩定。
這期間,金融科技將迅速崛起,改變金融機構運作方式,爲這些機構帶來減少成本、創造更多商業機遇的好處。
孟文能也提醒說:“美好事物往往都有另一面,金融科技雖帶來了好處,卻也爲監管機構帶來新風險和挑戰。”
他舉例說,金融機構廣泛使用人工智能,一旦人工智能“失算”,交易計算方法出現誤差,將導致全球金融市場陷入危機。
他說:“羊群行爲(herd behavior)向來是金融市場特點之一,而機器人的羊群行爲,將比人類羊群行爲來得更致命。”
另一方面,先進科技也可能用在不當行爲。在演講中,孟文能假想2023年發生一場全球網絡襲擊危機,一群能力高強的黑客,利用人工智能驅動的惡意軟件,侵入全球銀行系統,短短六個星期卷走超過500家銀行的450億美元,導致公衆對銀行失去信心。
孟文能警惕說:“網絡安全依然是一個貓捉老鼠的遊戲,我們決不能一見成績就自滿起來。”他也說,監管機構的工作永遠沒有句點。
要維持金融系統的穩定性,孟文能表示監管機構必須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更新。隨著金融系統規模擴大,監管機構的應對風險能力也須相對提高。唯有如此,金融系統才能實現高效韌性、提高穩定性,以及創新方案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