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50歲以上的人在社會上比較有地位的有兩類,一類是精英,另一類是精華。
精英大部分是公共部門、跨國企業及政聯企業的高官或高管,而這些精英剛好都是精通英文英語,受英文源流教育的英校生。
在七八十年代,華校生的出路有限,大家曆經滄海桑田,當時,只精通華文者要不當華文教師、補習教師、華文報人,要不被迫當老板,或在中小企業打工,他們當中有不少成了本地出色的企業家,這可以說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因“精英從政,精華從商”“精英當高管,精華當老板”,造就了這個年代裏,有成就的人成爲社會中的精英和精華。
當時的社會還有一種現象,會講英語的人感覺上都受高等教育,講華語就好像低人一等。我們可以想象那時代的華校生都不得志,造成了絕大部分當父母者都有一種共識,一定要孩子把英文念好,這樣才有前途。爲了孩子,不谙英語的父母也逼著跟孩子講不流利的英語。當這些孩子長大了,也承繼了父母重視英語的價值觀,放棄講母語,只講單一語言英語。
這樣一代一代傳下去,大部分的孩子們似乎已認定英語是母語,更何況新加坡的家庭女傭——菲傭,也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孩子跟只會講英語的菲傭溝通比跟父母更多,孩子們講英語已經變成天性,講華語的機會是少之又少。
華文華語可說是難學的語文,很多學生因爲華文不好,而把華文視爲很討厭的科目,那是因爲小時候沒把華文基礎打好,長大後才苦修是非常困難的。在學校也形成一種現象,很多學生的華文分數往往較低,影響會考總積分,這無形中又帶給父母另一個困擾。
我常常勸周圍的人,從小應該教孩子講華語,在家也應該講華語。因爲華語是華人的母語,若小時不教又不講,當他們進入正統學校,講的、學的都是英文英語,也沒什麽機會可以多講華語了,所以,孩子們要把華文念好就變得很不容易了。
若我們的家長能在家裏及學前教育時讓孩子多學習華語,在小學教育掌握好華文的機會也會比較高,只要華文科目成績好,也不必擔心華文分數對會考總積分的影響。
更何況中國正走向富強之道,對世界及亞洲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孩子們長大後或許跟中國人打交道的機會更多,精通英語對新加坡社會是必要的,若還能通曉華語也應該會比較吃香。
(作者爲全美世界集團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