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聲認爲,媒體在信息多元化的時代可扮演重要角色,爲民衆提供不同的視角,讓國人通過不同的觀點,深入探討各個課題,並形成自己的判斷。同時,媒體也可成爲政府與民衆之間的橋梁和信息傳播渠道。
貿工部長陳振聲說,在信息多元化的時代,媒體應該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幫助國人辨別真假信息。這包括呈現一個課題的不同觀點,引導國人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並作出自身的判斷。
陳振聲昨天出席在香格裏拉大酒店舉行的第二屆《聯合早報》新中論壇,並同與會嘉賓進行對話。他在會後接受本報訪問時,發表了以上看法。
《聯合早報》新中論壇邀請了來自新加坡和中國的近30名資深媒體人和意見領袖,就傳統媒體轉型,以及輿論力量與社會治理等課題分享意見及經驗。
陳振聲說,新中兩國目前都面對社會治理挑戰,包括教育年輕一代如何在信息多元化的時代中,理性看待不同的聲音,並學會分辨真假、平衡是非。
他說:“一般人都認爲自己的看法是最正確、最重要的。如果外部信息符合他原有的觀點,他就會相信。”
“不過,民衆其實應該要有心理上的紀律,對信息要查證、深入思考,以辨別所得到的信息是准確的。”
陳振聲認爲,媒體在這方面可以扮演重要角色,爲民衆提供不同的視角,讓國人通過不同的觀點,深入探討各個課題,並形成自己的判斷。
同時,他也希望媒體成爲政府與民衆之間的橋梁和信息傳播渠道,一方面將政府的信息傳遞給民衆,另一方面也准確反映出民間的觀點和想法,協助政府在制定政策時更准確地掌握民情。
傳統媒體的角色、同監管部門的關系、新媒體帶來的挑戰,以及輿情的掌握與反映等,都是昨天論壇的討論重點。
與會的本地新媒體平台“紅螞蟻”主編沈澤玮受訪時說,相對于傳統媒體,新媒體有更多可以“玩”的空間。她表示,“紅螞蟻”是個新的嘗試,希望在有事實根據的基礎上點評時政,甚至批評政府。
她說:“我們希望秉持著能更准確反映輿情和民怨的精神,敢以尖銳的筆觸,探討一些傳統媒體不常觸碰的課題,提供一些新穎的觀點。”
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執行院長喻國明則說,互聯網時代不僅沒有宣告傳統媒體的死亡,反而將催生傳統媒體的角色轉換。
他說,新時代的大衆傳播不再是單向表達,而是要在更大程度上引起讀者發言和參與。在這過程中,可能會有不准確、甚至是歪曲的信息傳播,而媒體業者的角色就是要在必要時進行幹預。
喻國明形容,傳播者的角色未來將上升爲話題的主持人、引導者和控場者。
他說:“只有當人們認爲他們親身參與了新聞事件的傳播時,他才會在衆多的信息海洋中注意到這個新聞和其傳播媒介。”
李慧玲:要了解中國就需了解中國媒體現象
談到新中兩國媒體的互學互鑒,新加坡報業控股華文媒體集團主管李慧玲在開場致辭中說,新加坡的媒體環境開放,也重視引入創新技術,但從建國以來,新加坡形成了自己一套不同于西方的媒體管理理念和業者的運行方式。同樣,中國媒體也存在于一套獨立運行的體系中。
李慧玲說,一些評論者在看中國媒體時,或簡單化地把它看作是宣傳的平台,或只著眼于媒體環境的松緊,但她認爲,中國的主流媒體與社交媒體,和受衆、和商家與資本運作、和政策制定者與媒體監管者之間的互動,是關注中國社會發展時不可繞開的對象。
她說:“甚至在中國崛起的過程中,中國媒體也是其中重要的部分。因此,要真正了解中國,需要了解中國媒體現象與發展趨勢。”
陳振聲則提醒,新中兩國的國情和曆史不同,不能一味抄襲,雙方最終還須各自找出符合本國特色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