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教育部和各個推廣母語學習委員會舉辦的母語學習論壇今年邁入第七屆,現場增設互動遊戲,讓孩童通過角色扮演完成任務,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母語。
假如你在超級市場工作,請幫老先生找出他所需的食材,讓他回家准備晚餐。
這是母語學習論壇中“鄰裏小英雄”角色扮演遊戲的其中一項任務。除了超市,孩童們還可在模擬小販中心、圖書館和地鐵站的場景中使用母語進行任務。完成各任務後,孩童們可獲“鄰裏小英雄”獎牌,以資鼓勵。
由教育部和各個推廣母語學習委員會舉辦的母語學習論壇今年邁入第七屆,配合這次的主題——母語:我們生活的語言,現場增設這個互動遊戲。
教育部兼人力部高級政務次長劉燕玲昨天爲論壇主持開幕,她希望孩子在參與遊戲後,能繼續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母語,尤其是與家人溝通的時候,而家長在決定孩子所接觸的語言環境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劉燕玲也是推廣華文學習委員會主席。
她受訪時說:“我們希望孩子和家長能了解華文華語在生活當中是有實用價值的。華文不只是一個科目,它也是傳承華人價值觀的媒介,不能只限制在學校與課室。”
因此,推廣華文學習委員會每年都投入很多資源辦母語學習論壇,希望通過工作坊和分享會讓家長和教師獲取貼士,認識一些以興趣爲導向的方式,來激發孩子對學習華文華語的興趣。
專家:趁早學雙語有助思維
研究顯示,趁早讓孩子接觸雙語有助于提升孩子的認知發展、語言分析能力和創意。新加坡國立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勒埃辛(Leher Singh)曾進行的研究也反映,越早讓孩童學習雙語,孩子會有更強的能力同時處理多項任務,對培養孩子的靈活思維有優勢。
勒埃辛是其中一場分享會的主講者。她受訪時說:“家長應讓孩子有均衡的時間接觸英語和母語。這不僅僅是被動地讓孩子看電視節目而已,積極地與孩子對話也很重要。一些出席的家長反映,孩子上了小學就愛以英語溝通,因爲和同學都習慣性地使用英語。但身爲家長,在家中應維持孩子對使用母語的習慣與興趣。流行文化可以是一種培養孩子興趣的管道。”
出席活動的家長余瑾(37歲,家庭主婦)認爲,家庭環境很重要。孩子在學校有很多機會使用英語,因此她堅持在家與孩子說華語,也通過漫畫如《西遊記》《七龍珠》等讓孩子接觸華文。她的長子梁廷宇(8歲,英華學校附小)還參加相聲比賽,昨天與嘉賓劉燕玲秀了一段相聲,精彩的表演獲得觀衆掌聲。
另一名家長姚美瑩(39歲,鋼琴教師)第一次出席母語論壇,覺得“鄰裏小英雄”的活動很有趣,五歲的兒子很積極地完成任務。她認爲,因從小就與兒子講華語,他上幼兒園學華文時比較感興趣。有時,她在家也會對孩子說方言,“學多一種語言利多于弊”。
爲期一天的論壇在新達新加坡會展中心舉行,有分享會、工作坊、講故事、親子短劇等節目。
新加坡報業控股華文媒體集團屬下學前刊物《小小拇指》也邀請香港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爲幼教教師辦講座,以及爲家長舉行親子工作坊“碗筷雙雙”。主講者介紹如何通過遊戲和動畫讓孩子認識飲食文化。學生報工作人員也在現場展攤前進行創意塗色活動,讓幼兒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