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仗劍長歌,縱馬馳騁天下。一個歷史上的英雄豪傑,如果沒有一把神兵利器,就好像一個絕色美女滿臉菜色的穿著汗衫褲衩解放鞋在田裡種地一樣寒磣丟人,毫無魅力可言。所以這裡要介紹的就是上古十大神劍,且其中每一把神秘的寶劍背後都有一個驚心動魄的傳奇故事。
第一位:軒轅劍
大家都知道,我國迄今所知最早的青銅劍,約在早商時期的前15世紀。那麼這把神劍軒轅又是怎麼來的呢?
《越絕書》:「黃帝之時,以玉為兵」,近年來,由於在華東地區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時代晚期玉器,其中更是有一件保存最精美的出土玉劍竟是是用整塊岫巖玉打磨而成,有學者據此提出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到青銅時代之間,有一段所謂「玉器時代」。當然,以當時的生產條件,玉器做的兵器不肯能大規模使用,所以黃帝部落所使用的兵器,大部分應該還是弓箭、木棒、石斧什麼的,只有高級將領才能使用玉制兵器,而作為部落最高領袖,黃帝所使用的兵器是什麼呢?
非常之人使用非常之物,黃帝這個走在時代最尖端的大科學家所用的兵器,所用的當然就是超越了整個時代的偉大神兵——銅製青銅劍。
軒轅劍雖然是天下第一神兵,材質卻也不是什麼稀奇寶貝,其實不過也就是由普通的銅罷了,只是由於當時天下間還有沒有金屬武器,它便自然成了天下第一鋒利的武器。據《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可知早在黃帝時代,人們已經開始採掘銅礦使用青銅製品了——問題來了,根據現代考古發現,青銅器的使用最早出現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時代,那麼五千年前的黃帝怎麼可能采銅鑄鼎甚而鑄劍呢?所以有人認為史記的這段記載是西漢方士公孫卿為了討好漢武帝而胡編亂造的,但是我認為公孫卿的這段話倒不全是空穴來風,或許我們的上古先民早在黃帝時代已經開始少量開採銅礦了,其理由如下:第一,黃帝采銅的首山位於今天湖北省襄樊一帶,正是春秋時代楚國大量開採銅礦所在地,有著大量的天然銅礦石,從《管子·地數篇》記載中,我們已經知道,古代的金屬礦區,在雷擊或人工火引起的森林燃燒時,被大火熔為硬塊的礦石為人類釆用,是很自然的事。所以,上古先民在這裡偶然發現了銅這種金屬並製成了鼎和兵器,並不是完全不可能。第二,現代考古曾在龍山文化遺址中發現銅的殘片,這說明中國在五千年前已經開始少量使用銅製品了。既然大約同一時代的非洲埃及文明中已經製造出了金屬鏡子,我們怎麼又能妄自菲薄,如此看低我們上古先民的智慧,從而武斷地否認上述中國古代的傳說史料呢?既然早在黃帝時代我們的上古先民可能已經開始採掘銅礦了,那麼為什麼直到殷商時代青銅器的使用才被考古發現證實呢?我認為這是由於當時生產力弱後,青銅製品無法大量生產,因而在那個時代就變成了只有象黃帝這樣的大人物才能使用的天下至寶,也就是所謂的「神器」。既然是「神器」,那麼存世量能有多少可想而知,經過五千年歲月的變遷,滄海桑田,大浪淘沙,我們如今怎麼可能還那麼容易找到它們呢?經過這麼一分析,青銅禮器和青銅兵器為什麼直到殷商時代才開始大量出土,道理也就顯而易見了。
前面咱們介紹過了,黃帝發明了劍,後來又發現了銅,那麼以他的天才小腦袋,再發明一把青銅劍也就再簡單不過了,據《廣黃帝東行紀》:「軒轅帝采首山之銅鑄劍,以天文古字題銘其上。帝崩葬喬山,五百年後,山崩,室空,惟劍在焉。一旦,亦失去畫影。」,軒轅黃帝發現了首山的銅礦,然後用它鑄了一把青銅寶劍,並在上面刻了些上古文字(應該是象形字), 有了這樣超越時代的神兵利器,黃帝是縱橫天下,爭戰四方,並且斬殺凶神蚩尤,威震天下,但是黃帝死後,軒轅劍也就「亦失去畫影」,失傳了,中國的第一把金屬兵器就這麼默默無聞的淹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
第二位:魚腸劍
越國有一位天才鑄劍大師歐冶子,他曾采赤堇山之錫;若耶溪之鐵,經雨灑雷擊,得天地精華,為越王允常打造出了五把寶劍,包括三把長劍名湛盧、純鈞、勝邪(又名盤郢);兩把短劍名魚腸、巨闕。而公子光就在對越戰爭中得到了這其中最短也最鋒利的一把,魚腸劍。
魚腸這個名字,據北宋科學家沈括在其著作《夢溪筆談》卷十九《器用》篇載:「魚腸即今蟠鋼劍也,又謂之松文。取諸魚燔熟,褫去脅,視見其腸,正如今之蟠鋼劍文也。」 此劍是因為劍身上的花紋尤如彎彎曲曲的魚腸而得名,但另一個說法則認為由於它小巧得能夠藏身於魚腹之中,故而得名。
不管是哪種說法,有一點可以肯定的,魚腸劍應該是一把小巧鋒利的青銅匕首,小巧則容易藏匿,鋒利則足以穿入王僚那厚厚的盔甲,當真是一把刺客的終極武器,神兵之中的暗殺之王。
據《越絕書》記載,魚腸劍鑄成後,善於相劍的薛燭被請來為它看相,薛燭的相劍本領尤如通靈一般,他感受到了魚腸劍中所蘊藏的可怕殺氣,因此回答道:魚腸劍「逆理不順,不可服也,臣以殺君,子以殺父。」
看來,這把劍自誕生之日起就註定了它嗜血與暗殺的宿命。
至於那把改變了闔閭一生命運的「魚腸劍」,卻被認為是一件不祥之物,被永遠的函封於一個寶匣之內。或許是為了紀念這一段驚心動魄的歷史吧,據說闔閭死後,還將魚腸劍作為陪葬品之一,和他一起長埋在了地下。
第三位:湛盧劍
當年楚吳戰爭,吳國屢次入侵,楚昭王被吳國人弄得精神衰弱,睡覺都睡不安生,一日起床,卻發現床頭多了一柄寒光四射的寶劍,昭王心裡有點發毛,忙召相劍大師風鬍子入宮詢問究竟,風鬍子接過寶劍,臉色頓時變了。我們都知道青銅劍都是青色的,可是這把青銅寶劍竟然通體墨色,湛黑的刃口在陽光的照射下反射出陰冷的光芒,散發出令人窒息的死亡氣息。
風鬍子大驚,忙問:「大王是怎麼得到這把寶劍的?」
「寡人也在莫名其妙呢?今天早上我一醒來就在床邊發現這把寶劍,聽說你相劍本事一流,你可認識此劍?」
「當然認識,此劍名為湛盧……」不知道是因為興奮,還是因為恐懼,風鬍子說著說著竟不可遏抑的打起擺子來。
昭王似乎沒有發現風鬍子的異樣,又問:「哦,既然認識,那你可知此劍的來歷?」
「數十年前,越國鑄劍大師歐冶子在湛盧山(位於今福建北部松谿縣)為越王允常鑄了五把名劍,越王將其中的三把獻給了吳國,一把叫『魚腸』,也就是吳王闔閭刺殺王僚的那把不祥之劍;一把叫『盤郢』,又名『豪曹』,此劍雖屬名劍,但色彩不勻、金屬搭配不當,所以算不上寶劍,對活著的人無益,所以後來闔閭用它陪葬自己的女兒;最後一把叫『湛盧』,乃是五劍之首,歐冶子畢生巔峰之作,也就是大王手上的這件寶物了。」
「原來此劍竟有如此驚人的來歷,但它怎麼會離開吳國出現在寡人的宮裡呢?」
風鬍子心裡其實很清楚,吳劍入楚,此乃大凶之兆,預示著吳國的軍隊將要攻入郢都,楚國就要亡了。可是他明白自己千萬不能這麼說,否則自己的小命堪憂,於是他編了個瞎話忽悠昭王說:「恭喜大王,臣聽說此劍乃五金之英,太陽之精,寄氣托靈,出之有神,服之有威,可以折衝拒敵。但是如果擁有它的君主做了傷天害理的事情,湛盧劍就會立即出鞘,離開這個無道之君,皈依有道之君。如今吳王闔閭弒君自立,又坑殺萬人以葬其女,真乃無道之極,所以湛盧劍棄暗投明,來到了楚國,這說明大王真乃有道之君,是英明神武,壽與天齊,克敵制勝,澤被蒼生,千秋萬載,一統江湖……」
昭王聽了風鬍子的奉承,十分受用,當下賞了他一大筆錢,從此對湛盧劍愛不釋手,隨身佩戴,當成至寶,宣示國人,以為天瑞。
因為風鬍子這段精彩的馬屁,湛盧劍後來被冠上了「正義之劍」的美名,說它明辨善惡,舍邪近正,擇主而從,不與惡勢力同流合污,擁有儒家正直士大夫的高風亮節——其實依我看,這把湛盧劍黑不溜秋,滿身邪氣,實際乃天下間第一不祥之物也。它的擁有者吳王闔閭和楚昭王后來都沒得到什麼好下場。據說近千年後,湛盧劍輾轉依次流傳到了西晉名將周處和宋朝抗金英雄岳飛的手裡,自岳飛風波亭遇害後,湛盧寶劍就失傳了,看到了吧,就連大英雄周處和岳飛也沒得到什麼好結局,都是這把不祥之劍給害的。
第四位:干將莫邪
當年吳國為了攻打楚國,拚命研究高科技武器,於是高薪聘請來武器專家干將莫邪夫婦,為他鑄造神兵利器。這對伉儷可是被奉為春秋第一鑄劍大師歐冶子的同門,那可是相當的厲害,他們決定藉助吳王給他們的大批科研經費搞一個驚天地泣鬼神的創舉,鑄造兩把超越時代的新式武器——鐵劍。
大家都知道,在春秋時代,軍隊使用的大多是青銅武器,鋼鐵兵器完全取代了青銅,還是西漢末年的事情。其實在春秋早中期,人們的冶鐵技術十分落後,只能冶煉一種我們現在叫做「快煉鐵」的東西,這種快練鐵因為它不是在高溫裡邊冶煉的,所以它裡面還有很多的雜質,不是很純的,這種雜質鐵,它是不能夠用來製作兵器的。所以近代考古發現,當時的鐵劍,只是運用天下掉下來的隕鐵。而冶鐵制劍,在闔閭之前,那可是聞所未聞的事情。
干將莫邪夫婦為什麼想要研發出鐵劍來呢,因為鐵劍比之銅劍,那優點是顯而易見的:學過高中化學的都知道,銅的硬度比較低,所以鑄成的劍其鋒利程度比鐵劍那是差了一大截,為了改善銅性質,古人學會了在冶煉的時候摻入一些錫,這就是青銅,但青銅的硬度雖然提高了,它的脆性卻也會隨之增大,所以青銅劍如果太長,它在劈砍的時候就會容易折斷。相比之下鐵就不一樣了,使它增加硬度的方法是提高它的含碳量,雖然它的脆性也會有所改變,可它卻不像青銅那樣明顯,所以鐵劍既能造得比青銅劍長,又能比它更鋒利,兩軍對陣,鐵劍武士肯定要更占優勢一些。
於是,干將和莫邪開始了他們艱辛的鑄劍之旅,據說干將四處考察,走遍五嶽三山,采來各地的優質精銅精鐵,然後開始做實驗:先選良辰吉日,等到太陽和月亮同時普照大地的時辰,才開始冶煉爐中的銅鐵精英,他們帶著三百個童男童女,日夜為鑄劍的火爐裝炭鼓風,不眠不休,就等著寶劍出爐、光寒照耀十九州的那個光輝時刻。
三個月過去了,爐中的銅鐵該咋樣還咋樣,一點沒有融化的意思,干將莫邪的首次試驗,宣告失敗。
干將急了,抱著老婆痛哭流涕:「為什麼?為什麼我費盡心機,就是煉不成鐵劍,我可是給吳王誇下海口了,神劍不成,勢不為人,555,我還天真地以為我們可以拿諾貝爾化學獎呢?」
莫邪沉思道:「師傅教的《兵器冶煉知識概論》告訴我們,要使神物消融化合,必需要有人血肉之軀的催助才能完成。現在我們實驗失敗,是不是就是因為沒有這樣做呢?」
干將說:「從前我們的師傅鑄最後一把劍的時候,也是實驗失敗,結果他和師母雙雙跳入冶爐之中,這才將神兵鑄成。所以至今他們的後代每到山上鑄劍,總要素服祭爐,然後才敢開始生火。難道我們這次也要這麼做才行嗎?」
「既然老師能為了科學而獻身,我們又怕些什麼呢?」莫邪凜然道。
可是關鍵時刻干將卻退縮了,他說:「不用那麼極端吧,人的頭髮指甲乃父精母血,或許也可以熔化神物,何必非要以死殉劍呢?咱倆可是新婚燕爾,造人行動還未成功,何苦為了造劍而犧牲自己?」
莫邪看了看心愛的丈夫,笑著說:「我說說罷了,放心,我不會為了一把劍丟掉性命的!咱們明天就剪了發爪丟進去試試看吧!」
其實,莫邪嘴巴上這麼說,心裡已經暗自下了決心,她要瞞住丈夫,跳進那個神聖的冶爐中去,用自己的身軀和靈魂鑄出天下第一的神兵來,因為鑄劍,才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為了這個偉大的事業,她什麼都可以不要。
夜闌如水,莫邪悄悄的爬了起來,最後看了一眼還在熟睡的丈夫,獨自一人來到冶爐之旁,讓三百童男童女一起鼓風,然後縱身躍入那熊熊的大火之中,驀地,異光閃耀,照的整個天空亮如白晝,大地仿佛都在動搖,須臾,爐中騰上一道白氣,直衝鬥牛,到天半又便變成白雲,罩住了這處所,漸漸現出緋紅顏色,映得一切都如桃花。
第八位
干將突然衝出房間,大叫:「老婆,快出來一起看上帝!」
童男童女們一起叫:「師傅,師母已經跳到爐子裡去啦!」
干將愣了半晌,才明白怎麼回事兒,刷地跪倒在地,悲從心來,滿臉鼻涕滿臉淚:「老婆……」
又有人叫:「師傅,你快看!」
干將抬起頭來,淚眼模糊間,只見爐中光芒散盡,銅鐵已化,裡面竟然躺著通紅的兩把劍。
為什麼莫邪跳進爐里,鐵礦就溶化了呢?後人倒是有一個科學的猜測:高中化學告訴我們,鐵的熔點是1500度,而古代的冶煉技術相對落後,熔爐內的溫度總會與這個熔點有一定的差距,這也就是古代煉鐵總是難於成功的一個原因,但是如果真有人跳進熔爐的話,那麼人體內像磷之類的物質,就可能會迅速燃燒,產生高溫,並將爐內鐵礦熔化。
看到這兒,干將再也顧不上哭了,他大叫一聲,衝上前去,用井華水慢慢地滴下去,那劍嘶嘶地吼著,慢慢轉成青色了。如是七日七夜,干將不眠不休,日夜守護著冶爐,一刻也不敢離開。
終於一天,爐中似乎看不見劍了,仔細看時,卻還在爐底里,純青的,透明的,正像兩條冰。
神兵已成!
狂喜的神情湧上干將疲憊的臉龐,他小心翼翼的取起這兩把用妻子生命換來的神物,拂拭著,拂拭著……寶劍一陰一陽,陽劍上鑄有如龜背般的花紋,陰劍上鑄有如水漫溢的紋理。他將陽者取名為干將,陰者取名為莫邪。雌雄合璧,一如親密愛人。
闔閭聽說了好消息,命人叫干將交劍。
干將深情的撫摸著莫邪,喃喃的說道:「莫邪,我不能把你交出去,不能!哪怕我去死!」
他將莫邪劍深藏起來,只將干將劍獻給了吳王。
闔閭接過寶劍,隨手一揮,寒光閃過,旁邊一塊大石應聲兩半。今天咱們在姑蘇城外的虎丘旅遊景點還能看到這塊石頭,名字就叫做「試劍石」。
吳王大喜,當即賜給干將一百兩黃金。
然而紙是包不住火的,沒多久吳王就知道了干將私藏莫邪劍的事情,大怒,命干將交出寶劍,不然,死拉死拉地。
干將無奈,只好取來劍匣,交給吳王。
吳王大喜,忙打開劍匣。
這時,奇蹟突然發生了,莫邪劍「鏘啷」一聲從匣中躍出,化為一條青龍。干將趁勢抓住龍鬚一躍而上,眨眼間,升天而去,不見蹤影。
闔閭傻傻的抱著劍匣,腦袋一片空白:「幻覺,一定是幻覺……」
從此,吳王更加珍視這把遺留下來的幹將劍,直到有一天,魯國的執政大臣季孫子來吳國進行國事訪問,看到了吳王的佩劍,眼饞得不行,闔閭想起從前叔叔季札「心許」徐君的舊事,覺得自己有必要學習一下前輩的高風亮節,於是大方的解下佩劍,交給季孫觀賞。
季孫流著口水看了半天,突然神情黯然,嘆道:「這把劍真好啊!即使中原所有的鑄劍大師加起來,也鑄不出如此神劍來。這說明吳國一定能成就霸王之業。可惜美中不足,此劍的花紋中有個米粒般大小的缺口,這可是亡國的徵兆啊!我雖然很喜歡這把劍,但絕對不敢帶此不祥之物回魯國,君王的厚意,我心領了。」
闔閭聽了這番話,怫然不悅,從此將此劍深藏宮中,不再使用,吳國亡後,便在世間失去了下落。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轉眼到了六百年後的晉朝,一個偶然的機會裡,西晉丞相張華發現在西北方向常有紫氣沖天而起,直射鬥牛之星。
一位善於望氣的奇人雷煥告訴他:「這是劍氣。在豫章(今江西南昌)豐城方向一定藏有寶劍。」
張華笑了:「好,那就給你個肥差,去那裡做縣令吧。」
於是雷煥就做了豐城縣令,四處尋找那光射鬥牛之墟的寶劍。
經過精密的演算,雷煥發現劍氣源於縣衙的監獄之中,於是他掘開地基,挖出一個青石製成的匣子,長約六尺,寬約三尺。
他打開匣子一看,只見裡面赫然是一把寶劍,光芒艷發,不可直視。雷煥詳觀劍文,發現這正是失傳已久的「干將」寶劍,不由大喜,連忙帶去給張華看。
張華沉思道:「如果這就是干將劍,那麼莫邪劍肯定也很快就會現世人間了,它們是一對來的。」
兩人於是攜劍出遊,四處尋找莫邪劍的下落。一天,他們路經黃河平津渡口,干將劍突然從鞘中跳出躍進水中,兩人慌忙派人下水去撈,正這時,水面突然波浪翻湧,躍出兩條巨龍來,張牙舞爪,五色炳耀,嚇得眾人連連後退。
雙龍向雷煥點了點頭,好象在表示感謝,然後脖頸親熱地糾纏廝磨著,雙雙潛入水底不見了。
從此以後,這對雌雄寶劍再也沒有在世間出現過,想來神物終究是要回到天上去的。今天江西豐城縣有一座劍池,池前有石門,據說就是雷煥挖出神劍的地方,大家如果有機會那去旅遊的話可以去看看。
第五位:赤宵劍
眾所周知,此劍為漢高祖劉邦的佩劍。當年,以公孫冶為首的五位鑄劍大師,揉合天下數百種精石,歷經八年終於鑄出這把千古神奇兵器,劉邦用他斬白蛇,保性命,當真是個幸運的護身符,連項羽都殺不死他,最終「提三尺劍立不世之功」,開創四百多年大漢江山。
第六位:太阿劍
又名泰阿劍,是楚國的鎮國之寶。世人都說,泰阿劍是歐冶子和干將兩大劍師聯手所鑄。但是兩位大師卻不這樣認為,他們說泰阿劍是一把諸侯威道之劍早已存在,只是無形、無跡,但是劍氣早已存於天地之間,只等待時機凝聚起來,天時、地利、人和三道歸一,此劍即成。晉國當時最為強大,晉君當然認為自己最有資格得到這把寶劍,但是事與願違,此劍卻在弱小的楚國鑄成。晉君當然咽不下這口氣,於是向楚王索劍,楚王拒絕,於是晉君出兵伐楚,欲以索劍為名藉機滅掉楚國。兵力懸殊,楚國大部分城池很快陷落並且都城也被團團圍住,一困三年。城裡糧草告罄,兵革無存,危在旦夕。
這一天,晉國派來使者發出最後通牒:如再不交劍,明天將攻陷此城,到時玉石俱焚!楚王不屈,吩咐左右明天自己要親上城頭殺敵,如果城破,自己將用此劍自刎,然後左右要拾得此劍,騎快馬奔到太湖,將此劍沉入湖底,讓泰阿劍永留楚國。第二天拂曉,楚王登上城頭,只見城外晉國兵馬遮天蔽日,自己的都城宛如汪洋之中的一葉扁舟,隨時有傾滅危險。晉國兵馬開始攻城,吶喊聲如同山呼海嘯,城破在即。楚王雙手捧劍,長嘆一聲:泰阿劍,泰阿劍,我今天將用自己的鮮血來祭你!於是,拔劍出鞘,引劍直指敵軍。匪夷所思的奇蹟出現,只見一團磅礴劍氣激射而出,城外霎時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似有猛獸咆哮其中,晉國兵馬大亂,片刻之後,旌旗仆地,流血千里,全軍覆沒。這件事情過後,楚王召來相劍名家風鬍子問道:泰阿劍為何會有如此之威?
風鬍子說:泰阿劍是一把威道之劍,而內心之威才是真威,大王身處逆境威武不屈,正是內心之威的卓越表現。正是大王的內心之威,激發出泰阿劍的劍氣之威!
第七位:七星龍淵
乃是復仇男身伍子胥的佩劍,當年伍子胥一夜白頭,逃出昭關,來到了滾滾東流的長江邊上,但見滔滔江水,茫茫浩浩,波濤萬頃,竟無一舟蹤影。伍子胥前阻大水,後慮追兵,急的直跳腳:老天爺,你別在玩弄我了,快發只小舟來救救我吧,老這麼折磨我,有意思麼你?
危急時刻,前面緩緩劃來了一條小船
漁丈人,想來也是個深藏不露的高人,他一眼就認出了伍子胥,不但把他渡過江去,還將自己的盒飯讓給伍子胥吃。
伍子胥如惡鬼投胎,狼吞虎咽了一番,感激涕零的說:「小弟逃亡,身無長物。此乃我父生前所用寶劍,上鑲北斗七星,價值百金,請恩人收下,權且做個紀念。」
圖:七星龍淵,傳說由歐冶子和干將聯手所鑄,劍成之後,俯視劍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淵,飄渺而深邃仿佛有世巨龍盤臥,是名”龍淵”。
漁丈人道:「吾聞楚王有令:得伍子胥者,犒賞千金。吾不圖千金之賞,又怎會要你那價值百金的寶劍。況且老漢打魚江中,要它何用!請你不要再拿這破劍噁心我了。」
伍子胥羞愧難當,趕緊拜謝道歉,告辭走人,走了幾步,伍子胥不放心,回頭又補了一句:「倘後有追兵來至,勿泄吾機。」
漁父神情怪異,點頭應允。
伍子胥剛剛往前走了幾步,突然感覺不對,回頭一看,漁父已經將船弄翻,連人帶船沉入茫茫江水之中。
為了保守秘密,漁父竟不惜自沉江而死,壯哉!
第八位 屬鏤劍
先後成為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的佩劍,他們用它殺死了兩位大忠臣。
第一位,就是伍子胥。
當年,伍子胥勸夫差殺掉勾踐,以絕後顧之憂,夫差不聽,反跑去攻打齊魯,妄想超過老爸,在中原也混個霸主來噹噹。
另外一邊,勾踐一面勵精圖治重振越國,一面死勁給夫差送禮,甚至還送了個大美人兒西施給他,以迷惑夫差的心志、掏空他的身體。
事情越來越糟了,夫差連年征戰,又大建宮室,縱情聲色,搞的吳國民不聊生,日漸衰弱。
清醒的伍子胥認識到了眼前的危險,便趁著到齊國出差的機會,偷偷將兒子寄養在齊國好友的家中,免得自己絕後。
這下子伍子胥作了件大錯事兒了,齊國乃是吳國的敵國,伍子胥在這個當口把兒子送到齊國去,不是給夫差殺自己的理由嗎?
想來聰明的伍子胥早該預感到自己的結局了,從前他是日暮路遠,如今他已山窮水盡——但他還是不得不這麼做,送走兒子就是為了讓自己了無牽掛,儘自己的最後努力,再拚死進諫一次。
夫差當然不會聽伍子胥的,他野心勃勃,帶著十萬吳軍,跑到山東與齊國大戰一場,雖然最後勝了,但吳國已經元氣大傷。越王勾踐臥在他的薪床上發出了陰險的大笑。
夫差在齊國大勝而歸,得意之極,便召集群臣,大擺慶功宴。
老大開心,小弟們當然要順水推舟大拍馬屁,席間,群臣你一言我一語,阿諛奉承之聲,不絕於耳。
煞風景的是,在這個「舉國同慶」的日子裡,偏偏有一個不識相的傢伙,陰沉著臉,一語不發,生悶氣。
這傢伙,當然就是伍子胥了!
見此情景,吳王夫差不開心了:「伍相國屢次勸我不可伐齊,可如今寡人大勝而還,汝又有何言?」
伍子胥委屈的眼淚都要流出來了,他解下佩劍,捋起袖子,舉臂高呼道:「昔先王在位,老臣可上朝不執禮,只因老臣能決疑安邦。今大王遠忠臣而近饞佞,行事顛倒,此孺子也,何類伯主,長此以往,吳國將滅,廟舍為墟!」
夫差終於暴怒:「住口,你這個老賊,還在這裡妖言惑眾……」
「大王!」
「伍子胥,汝心懷奸詐,不忠不信,乃欲專權擅威,傾覆吾國!寡人忍之久矣,汝再多言,可欲尋死乎?」
伍子胥幾乎是狂喊:「大王,老臣忠心無二,可誓天日!」
這時伯嚭突然走到伍子胥面前,淡淡一笑:「伍相國既是忠臣,何必托子於齊?」
伍子胥一愣,這件事我做的如此隱秘,伯嚭怎麼會知道的。
伯嚭又一聲冷笑:「這就是伍相國的忠心,只不過是對齊國的忠心!」
伍子胥急道:「汝何意也!」
「何意?伍相國通敵賣國,做了為何不敢認!」
晴天霹靂!
「我沒有,我沒有!……」伍子胥瘋了一般叫。
整個朝堂一片死寂,只有伍子胥的狂叫在迴響,所有的朝臣噤若寒蟬,沒有一個人替他說話,大家都收了越國不少好處,這些好處已經足夠堵住他們的嘴了。
伍子胥無助的眼神從大家面前掃過,他看到了冷漠、嘲笑,還有無語的憐憫。
這些與他朝夕相處了數十年的同僚,這些他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的臉龐,今天他卻好像一個都不認識了一般。
人心,真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怕最多變最看不懂的東西,它可以很暖,也可以,很冷。
你死了,對大家都有好處,空出一個相國的位置,大家都可以官升一級。更何況你老是一幅盛氣凌人所有人都錯自己最正確的樣子,實在是不招人喜歡。
所以,無論是看在錢的面子上,還是為了明哲保身,我們都沒有必要為你出頭。
夫差的臉上終於露出了恐怖的殺氣:「事到如今,汝還有何言!左右!取寡人的『屬鏤劍』來!」
伍子胥不叫了——他一生落寞,一生飄零,好不容易有了歸宿,卻轉瞬成了過眼煙雲;他忠心盡節,事吳三十八年,夙夜匪懈,晨省無愆,今反遭冤。這一切,業也,命也?知復何言。
夫差把劍往地上一扔:「伍子胥!你拿去自處吧!」
伍子胥拾起『屬鏤劍』,赤腳批衣,一邊兒往外走一面慘笑道:「天乎,天乎!吾始為汝父忠臣立吳,設謀破楚,南服勁越,威加諸侯,有霸王之功。今汝不用吾言,反賜我劍!我今日死,明日越兵至,掘汝社稷矣。」
夫差一個勁的搖頭,頓足:「瘋了,伍子胥瘋了!此瘋漢也,死有餘辜!」
誠如夫差所言,伍子胥的確是一個瘋子,一個可愛可敬的瘋子。他的情感這樣的真摯而強烈,他的仇恨這樣的深沉而執著。他那樣的聰慧,文韜武略,無所不知。可他又是那樣的單純而簡單,人家傷害了他,他一定要報復,但為了那些曾在黑暗中給予他的小小情義,他亦能銘記一生,至死不忘。如此直白而強烈的愛憎,像孩子一樣。
這個世界上,絕不會第二個如他一般的瘋子了。
伍子胥回到家中,準備自殺。
臨死之前,他對家人留下了最後一句遺言。
這句話可以說是春秋歷史上最震撼人心的一句名言,至今讀來仍讓人心魂蕩漾,忍不住仰望長天,為之一慟!
必樹吾墓上以梓,令可以為器;而抉吾眼縣吳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入滅吳也!
意思是:我死後,你們須在我的墓旁種滿梓樹,等它們長大後就做成棺材,吳亡之後可用來埋葬吳國死難戰士的英靈;再剜下我的眼珠懸掛在吳國都城的東門之上,我要親眼看著越國的軍隊攻入姑蘇滅掉吳國……
好一段風雲激盪,鬼哭神驚的話語!人之將死,其言猶熾,怨毒之於人甚此哉!
圖:蘇州古城東門,葑門
說完,伍子胥拔劍出鞘,引頸自刎,殷紅的鮮血飛濺而出,灑在他滿頭白髮和一身白衣上,桃花點點。
當最後一滴鮮血從他頸間湧出,他的眼前划過了很多人,一幕一幕,如同幻燈片一般:爹爹伍奢、哥哥伍尚、吳王闔閭、專諸、孫武,還有自己破郢時的英姿,那時候,他好年輕……
三十八年前,伍子胥因為一個小人的讒言家破人亡,三十八年後,他又因為另一個小人的讒言,身首異處。伍子胥的命運,在人世間奇妙的走了一個輪迴。
伍子胥死後,吳國為越國所滅,但越國最大的謀臣范蠡卻認為勾踐只可共患難,不可同富貴,所以決定辭官遠走,臨走之前,也勸好友文種說:「人生命運有盛有衰,幸運至極必遭厄運。能夠懂得進退之道,而又不失正義的人,才是一個真正的賢人。所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句踐這個人人,脖子長長,嘴巴尖尖,看人像鷹,走路像狼,可以共患難,不可同富貴,你也走吧,否則早晚性命不保。」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范蠡輕輕鬆鬆的就為我們創出一句經典成語,果然是個哲學家來的。
對於范蠡的話,文種並沒有放在心上,他是那種典型的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的人,他根本不相信句踐會害他,反而認為范蠡很傻,到手的權位都不知道要。
嘿嘿,這樣更好,少了一個跟我爭權的人。
而范蠡走後,句踐非但沒有殺范蠡的妻兒,反而加封了百里土地給范家,這個地方叫苦竹城(今紹興縣婁宮鎮),距離山陰城十八里。並下令:有誰敢侵擾我范弟弟的家人,嚴懲不貸!
不僅如此,句踐為了寄託自己對范蠡的思念,還叫工匠用黃金給范蠡鑄了一尊像,開會的時候放在自己寶座旁邊,就好像他沒有走,還在和大家討論政事一般。
是呀,得不到都是最好的,離開了才知道想念,這跟談戀愛是一個道理。
文種見句踐如此念舊,如此重感情,心中十分感動,他覺得范蠡這個人真的是多慮了,我們大王是個大大的好人,他怎麼可能加害我們這些立有大功的忠臣呢?
文種錯了,很傻很天真的不是范蠡,而恰恰是他自己。
既然已經大功告成了,句踐就不再需要一個居功自傲的所謂忠臣了,他需要的是一個老實聽話的手下,如果誰硬要跳到他的手上,他就會毫不留情的殺掉他,就像夫差殺伍子胥那樣。
可是文種並不懂得藏拙,他不但沒有乖乖聽老大的話,反而越發的驕傲起來,甚至經常遲到早退,動不動就耍脾氣不上朝。
這樣的員工,老闆怎麼會喜歡,句踐於是動了殺機。
而朝中的小人們見句踐開始不待見文種了,也紛紛開始進讒言,說文種心懷怨望,想犯上作亂來著。
歷史要重演了,當君主想要使壞卻又苦於沒有好點子時,總有所謂的奸臣跳出來一展身手。只是費無忌伯嚭們好歹在史書上留下了名字,越國這幾個奸臣的名字卻被史書自動忽略了。
有人告狀,這事情就好辦了,句踐很快將文種找了來,說:「你的胸中懷有陰謀兵法,能夠消滅敵人,奪取國家。比如說你的滅吳九策,就為寡人攻破了吳國,端的是厲害的緊哪!」
文種見句踐提起了自己的功勞,還以為老大要封賞他,大喜,說:「嘿嘿,小意思啦,我胸中還有很多計謀還沒來得及用,吳國就滅亡了,可惜……」
句踐笑:「沒什麼好可惜的,寡人有個主意,您不如到地下去,為越國的先王對付吳國的祖先,也免得浪費了您的高才,如何?」
啊……晴天霹靂!
范蠡說中了,沒想到句踐這小子真的要殺我……
這可真是樂極生悲了,只見文種痛苦的伏倒在地,繼而仰天長嘆:「哎呀,我後悔呀!要是早點聽范蠡的話,我就不會落得如此下場了。我這就叫做不聽好人言,自食其果在眼前呀!」
句踐不理他,扔下那把曾飽飲伍員之血的屬鏤劍,昂首而去。
「屬鏤劍?」文種撿起寶劍,突然大笑:「居然是那把殺死伍子胥的屬鏤劍?哈哈哈哈,我用反間計害死了伍子胥,如今這把兇器居然又加諸到了我的項上,莫非天意乎?哈哈哈哈……」
同伍子胥夫差一樣,臨死之前,文種也留下了一句遺言:「南陽之宰而為越王之擒!後百世之末,論者必以吾配吳子胥,而忠臣必以吾為喻矣。」
意思是:我這個楚國南陽的地方官,現在竟然被越王擒獲了!百世之後,後人們一定會拿我和伍子胥相提並論,忠臣們也一定會拿我來作比喻的。
真不要臉,自誇是忠臣,還拿自己和伍子胥比較,他比的過伍子胥麼?
事實是,後人說文種不智的遠比說他忠誠的要多的多。
事實是,文種雖然也是個人才,卻必將籠罩在伍子胥和范蠡的光環之下,根本沒辦法如他所願流芳百世。而他的那句遺言,也沒辦法成為千古名言,而默默無聞的流失在歷史長河之中。
文種伏劍自殺後,句踐大喜,將其埋葬在山陰城外的西山,又發樓船卒三千餘人,為文種建造了一條呈鼎足狀深入山底的墓道,後人因此將這座山稱為種山。
傳說,文種葬後一年,伍子胥從海上駕潮而來,沖開文種的墳墓,把他帶走。這兩個生前的冤家,死時同死於一把寶劍,死後居然又攜手同游於海上。伍子胥在前,曰「潮」;文種在後,曰「汐」。兩人生殊途,死同歸了,真可謂造化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