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蕙心 報道
全球貿易緊張關系升溫以及電子業放緩,導致本地制造業10月份增長連續兩個月下滑。
新加坡采購與物流管理學院(SIPMM)昨晚公布的數據顯示,本地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從9月份的52.4,滑落0.5百分點至51.9。盡管稍有下滑,但這已是制造業連續26個月擴張。
PMI是衡量制造業未來表現的指標,指數高于50代表制造業擴張,低于50代表萎縮。
SIPMM數據顯示,工廠産出爲52.6,是自去年7月以來的新低。進口則滑落至51.1,創自去年2月以來的最低點。
不過,就業連續14個月擴張。完成品和投入品擴張勢頭都減緩,積壓訂單則處于萎縮狀態。
野村新加坡東南亞經濟師帕拉修裏斯(Euben Paracuelles)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采購經理指數下滑與我們的觀點一致,出口周期性順風即將消失。尤其是電子業的跌幅比整體指數還大,進一步顯示科技業開始轉弱。”
電子業采購經理指數創2016年11月來的新低,下滑0.9百分點至50.5。這是因爲新訂單、新出口、工廠産出、庫存和就業等主要指標的擴張步伐都放慢。
供應商供貨時間加速增長,但完成品、進口和投入品指數卻放緩。盡管積壓訂單連續六個月萎縮,電子業仍連續27個月擴張。
電子業進口和完成品的擴張均放緩,投入品價格和供應商供貨時間則加速增長。積壓訂單指數進一步下滑,已是連續第五個月萎縮。
華僑銀行經濟師林秀心也有類似看法。她指出,10月份的制造業數據反映了全球貿易緊張關系帶來的沖擊。
她說:“我國制造業放緩的消息並不令人驚訝,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也有類似現象。台灣、馬來西亞和泰國的10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陷入萎縮,分別爲48.7、49.2和48.9。越南是唯一例外,從51.5上升至53.9。這顯示了在中美貿易戰中獲利或利益受損的地區。”
她還說,美國總統特朗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周四通電話後表示,貿易談判進展順利,雖然這讓投資者對兩人在二十國集團(G20)峰會抱有希望,可是區域制造業和貿易增長在近期內面對的下行風險仍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