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婧 報道
本區域經濟體展望改善和中美貿易談判初現曙光,帶動上月新加坡采購經理指數(PMI)止跌回升,扭轉此前連續六個月的下行趨勢。
新加坡采購與物流管理學院(SIPMM)昨晚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份PMI上揚0.4點至50.8,已經連續31個月擴張。新訂單、新出口、工廠産出、庫存和就業水平指數都加速增長。
PMI是衡量制造業未來表現的指標,高于50說明制造業處于擴張狀態,低于50則顯示制造業萎縮。
SIPMM報告指出,完成品與進口指數上月加速擴張,投入價格指數也止跌回升。
另一方面,供應商交貨速度放慢增長步伐,訂單積壓指數也連續六個月萎縮,但上月指數略有回升。
電子業PMI上月微升0.3點至49.8,雖然有所好轉,但已經連續五個月低于50。報告指出,電子業上月表現改善,主要是因爲新訂單、新出口、工廠産出和進口指數都上揚,就業和完成品指數也從萎縮轉爲擴張。
與此同時,電子業的庫存和供應商交貨的擴張速度放緩,投入價格則加速上漲,訂單積壓指數連續11個月萎縮。
馬來亞銀行金英證券經濟師李主禮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本地制造業PMI指數上揚,反映出區域其他經濟體的展望改善。本周公布的財新中國3月制造業PMI就超出市場預期,亞細安PMI今年來也首次突破50點榮枯線,重回擴張狀態。
他說:“中國政府爲提振基礎設施投資而推出激勵措施,加上中美貿易談判達成協議可能性提高,都有助于推高各國進口需求和商業信心。”
李主禮指出,由于韓國和台灣等主要電子産品出口地仍處于萎縮,現在要說制造業迎來轉機還爲時尚早。
“若中美兩國能達成貿易協定,下半年貿易和制造業會展現更明顯的複蘇迹象。”
華僑銀行經濟師林秀心也認爲,整體制造業和電子業PMI雙雙上揚,進一步印證該行早前透過中美兩國制造業數據所看到的經濟複蘇綠芽。不過,訂單積壓指數持續萎縮,說明外部需求尚未完全複蘇。“在中美貿易談判取得實質性進展前,我們將這些初步迹象視爲寒冬後的初春。”
林秀心強調,在商業和消費者信心展現進一步改善迹象之前,還難以判斷制造業或電子業是否會成爲我國上半年經濟增長的關鍵推動力。由于制造業表現不溫不火,她預計本地第一季經濟增幅僅爲1.8%。
日經:新業務增長強勁
因海外市場訂單增加
另據日本經濟新聞(Nikkei)與金融信息公司IHS Markit昨天公布的最新數據,我國3月份整體經濟PMI從2月份的49.8上揚到51.8,不僅重現擴張,也終止過去三個月的跌勢。
這個指數是根據新訂單、産值、就業、供應商供貨時間和庫存等因素綜合所得,是私人領域經濟情況的領先指標。
報告指出,我國企業上月新業務增長強勁,主要是由于外部需求改善和企業促銷舉措收效。海外市場訂單增加,也帶動出口銷售四個月來首次上揚。不過,今年首季的整體經濟表現仍不如去年第四季。
IHS Markit經濟師海斯(Joe Hayes)說,最近幾個季度的PMI均值明顯低于去年上半年的平均水准,顯示本地經濟增長隨著外部商業環境收緊而放緩。“不過,最新數據表明經濟初現回彈,第一季經濟同比增幅可能大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