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並購、私募股權和風險投資,以及首次公開售股(IPO)領域持續增長,總交易額今年增加約5%至1062億美元(約1458億新元)。
盡管市場接下來依舊面對貿易緊張局勢等不確定因素,企業融資顧問達菲與弗斯(Duff & Phelps)認爲這不會阻礙上述活動的增長。
達菲與弗斯昨天發表最新的數據顯示,本地今年共有857項並購、私募股權及風投,以及IPO活動,略高于去年的842項。
當中,並購活動占比最大,共有688項交易,總交易額達990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1.2%。
並購交易額中 銀行占比最大
值得一提的是,並購交易額中占比最大的是銀行、金融服務和保險行業,並且是首次超越房地産成爲貢獻最大的領域。
一些顯著交易包括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注資于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金融與風險業,以及GIC與淡馬錫控股投資中國科技巨頭阿裏巴巴旗下的螞蟻金服。
至于IPO市場,本地今年的融資規模創下三年來的最低水平。15個IPO項目共籌集5億2300萬美元。
本地的私募股權及風投額則達66億美元,低于去年的228億美元。不過,今年共有154宗交易,高于去年的125宗。
達菲與弗斯新加坡董事經理柯普萊克裏斯南(Srividya Gopalakrishnan)解釋,去年普洛斯(GLP)私有化與艾貴能源(Equis Energy)的收購讓這方面的交易額創下新高。
“不過,今年交易額明顯高于過去幾年。”
今年最大宗的私募股權及風投交易是豐田汽車公司(Toyota Motor)、麥格理資本(Macquarie Capital),以及多方向私召車業者Grab作出的投資,金額高達20億元美元。
報告指出,在過去四年,科技領域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市場的私募股權及風投占比非常顯著。
投資額從2015年的6億7200萬美元,增加九倍至今年的65億美元。當中,交通和電子商務的交易額最高。
新馬和印尼在並購、私募股權和風投,以及IPO共有1419項活動,金額超過1360億美元,比去年高出60億美元。
美國和中國今年掀起貿易戰,柯普萊克裏斯南認爲這對任何領域都會有所影響,不過業界也會尋找其他方式進行投資活動。
對于明年展望,她預料房地産繼續帶動並購活動,科技則會是私募股權和風投方面的主力。
與此同時,銀行、金融服務和保險行業、醫療保健和生命科學領域的活動也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