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年底,很多人會出國放假,好好犒賞自己和家人歡度佳節。但對一些人來說,這期間也是贈與及付出關愛的時候,他們會舉家出動,幫助較弱勢的群體,以回饋社會。
以徐韻恬(38歲,家庭主婦)一家爲例,她和丈夫年底學校假期帶三個孩子出國,不是到一般的旅遊勝地遊玩,而是隨教友前往泰國西南部一個落後村落當義工。一家人在過去五年,就去了村落四次。
她受訪時坦言,現年7歲到13歲的三個兒女起初看到同學都是到熱門旅遊國家遊玩,難免會埋怨。“我告訴他們,我們家是‘單薪家庭’,只有爸爸有收入,沒有能力每年都出遠門旅行……後來,孩子們不再發牢騷了,還對我說,只要我們全家人一起出門,便已開心滿足。”
除了徐韻恬一家,這趟義工旅程還有至少六個家庭參加,團員人數也逐年增加,從五年前的10多人增至目前的50多人。他們當義工的地點——泰國攀牙府臨近海岸的村落,在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中被嚴重摧毀,義工團每次到訪進行的活動包括教導當地孩童英文、與他們一起玩聖誕節遊戲以及修複失修房子等,一行人會待上一個星期到10天左右。
徐韻恬說,透過這幾次到當地當義工,孩子們更懂得如何與文化背景不同的人打交道。
“我們每年會到相同的村落,當地人因不懂我們的語言無法跟我們溝通,但認得我們,我的孩子已和他們成爲朋友……孩子接觸到較貧困的當地人,意識到現在雖是佳節時期,卻不能光想著自己享受,應盡所能幫助較不幸的人。”
90年代教育計劃見成效
根據新加坡紅十字會的觀察,父母連同孩子一家大小當義工,投身慈善活動的人數近年來有所增加。紅十字會會員與義工發展主任翁詩婷估計,全家一起參與慈善活動的例子近一兩年來上升約兩成,其中年輕家長帶年幼孩子一同參與義工活動的個案最爲常見。
她相信這顯示教育部于上世紀90年代推出的“社區服務計劃”(Community Involvement Programme,簡稱CIP)計劃有了成效。讓學生透過參與公益活動培養公民意識的CIP2012年起正式改爲“德育在于行動”(Values in Action,VIA)計劃。
翁詩婷說:“年輕夫婦求學時當過義工,現在回想起來,可能覺得有所收獲,吸取到課堂以外的價值觀和經驗。這包括擴增孩子的接觸面,避免讓他們養成以自我爲中心的觀念。”
她指出,紅十字會希望吸引更多家庭一同投身義工行列,除了讓活動時間更具靈活性,還會選擇在鄰近大部分人居住的地點主辦慈善活動,方便義工前往。
全家都當捐血“勇士”
有人舉家當義工,也有家庭通過捐血行善,幾乎全家人都是捐血“勇士”。19歲起首次捐血的潘祖輝(45歲,公務員)已捐血約90次,與太太拍拖時期也一同前往捐血當做“約會”,兩個18歲的兒子近期也首次捐血,16歲和20歲的女兒則不排除在日後也效仿家人,透過捐血助人。
他受訪時說:“我每幾個月都會到血庫捐獻血液或血小板,兩個兒子相信因從小耳濡目染,最近也鼓起勇氣和我一同捐血……捐血過程其實相當便捷,也沒有多大疼痛或不適,我很高興孩子們願意和我一起做這份有意義的事,更希望捐血有一天成爲全家的康樂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