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與法國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員會合作設立的電子垃圾研究中心,將重點研究如何再循環太陽能板。另外,再循環廢棄的锂離子電池和印制電路板,以及去除電子産品中塑料部件所含的有毒添加物也是研究重點之一。
在屋頂或蓄水池水面上裝置大面積的太陽能板雖然能爲新加坡提供綠色能源,不過當這些太陽能板無法繼續使用時,它們就會淪爲電子垃圾,帶來另一個棘手問題。
電子垃圾是政府致力于減少的三個垃圾源頭之一。本地每年制造約6萬公噸電子垃圾,重量相等于220架A380巨無霸客機。另兩大垃圾源頭是食物垃圾及包括塑料在內的包裝垃圾。
南洋理工大學與法國著名科研機構——法國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員會(Alternative Energies and Atomic Energy Commission,簡稱CEA)合作,設立新的電子垃圾研究中心,太陽能板的再循環問題會是研究重點之一。
CEA的強項包括低碳能源研究,這是CEA成立70多年來首次在法國以外設立研究中心。
坐落于南大校園內的“南大—CEA循環經濟研究中心”(NTU Singapore-CEA Alliance for Research in Circular Economy)獲國家環境局支持,旨在專研以更節能和創新的方式再循環電子垃圾,以及從中取回可用材料。
除了太陽能板,中心的另三個研究重點,包括再循環廢棄的锂離子電池和印制電路板,以及去除電子産品中塑料部件所含的有毒添加物。
研究中心去年8月投入運作,環境及水源部兼衛生部高級政務部長許連碹博士昨天爲中心主持揭幕儀式,出席的還有法國駐新加坡大使阿邦蘇爾(Marc Abensour)。
中心耗資2000萬元設立
許連碹致辭時透露,中心耗資2000萬元設立,其中1250萬元,也就是約三分之二來自環境局的固體廢物資源化科研項目(Closing The Waste Loop)資助計劃撥款。這顯示環境局願意給予零廢棄研究強有力的支持。
環境局首席技術官馮啓坤受訪時形容:“電子垃圾是一把雙刃劍,裏頭所含的貴金屬是非常有用的材料,能拿來制造手機等電子産品……但若不妥善處理,它跟別的垃圾混在一起可能汙染其他垃圾源。”他希望通過南大和CEA的合作,找出具成本效率和親環境的電子垃圾處理方式。
以太陽能板爲例,參與研究的南大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馬修(Nripan Mathews)解釋,目前業界多數只會取出太陽能板的鐵框、玻璃表層和銀再循環。硅則因跟其他材料貼合在一起很難分開,所以都被壓碎丟棄。
不過他說,硅其實很貴,而且提煉過程頗耗能源,所以他們的目標之一,是要研發一個不危害環境的溶劑,能輕易地把硅從太陽能板中取出重用。
電子産品中也經常使用大量塑料,如手機機身有近四分之一是塑料,打印機則高達一半。因此,再循環塑料部件也是處理電子垃圾的重要一環。
同屬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鄭祖仰助理教授說,電子産品塑料跟一般礦泉水瓶不一樣,裏頭加了抑制燃燒的成分,對人體和環境有害,因此要送去再循環之前必須先“去毒”。現在市場上沒有標准的除毒方式,他們的研究希望能填補這個缺口。
另外,研究中心昨天也與電池制造商Durapower、化學品企業阿科瑪(Arkema)、共享電動車業者BlueSG,以及電子垃圾再循環公司Virogreen簽署意向書,邀業界夥伴一起參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