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癌症中心的調查顯示,75.4%受訪者會把吃剩藥物丟進垃圾桶;小部分則選擇丟進洗手盆或馬桶沖掉。85.7%受訪者表示不清楚處理剩余藥物的正確方法。
一項本地調查顯示,看護者和病患不知道處理吃剩藥物的正確方法,超過七成選擇丟進垃圾桶,一些人把剩余藥物丟進洗手盆或用馬桶沖掉。
家中出現剩余藥物主要是病患在身體痊愈後停止服用、藥物過期或者覺得不須要再吃藥。
新加坡國立癌症中心今年1月22日至2月1日間,向175名國立癌症中心病患和看護者進行問卷調查,了解他們是否知道如何正確處理吃剩藥物,以及尋求減少藥物浪費的意見。調查也訪問了254名醫療工作者。
調查顯示,75.4%受訪者會把吃剩藥物丟進垃圾桶;小部分則選擇丟進洗手盆或馬桶沖刷掉。85.7%受訪者表示不清楚處理剩余藥物的正確方法。
治癌剩藥須較高溫度焚化
國立癌症中心藥劑部主任周瑞晶告訴《聯合早報》,受訪者不清楚如何正確處理藥物,或許是藥劑師比較注重教育公衆正確服藥,並相信公衆會把藥吃完,所以沒有強調處理剩余藥物的方法。公衆也可能沒意識到有必要正確處理藥物。
周瑞晶說:“用于治療癌症的細胞毒性藥物(cytotoxic drug)需要較高溫度焚化,才能確保對公衆無害。若用較低溫度焚化,粉末可能在空氣中散播,危害他人健康。此外,把抗生素丟進馬桶沖掉,經處理的水源也可能留有殘余抗生素,造成細菌耐藥性的問題。”
身爲藥劑師協會會長,官委議員郭秀欽日前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環境及水源部的開支預算時也提出上述問題,並表示擔憂。
環境及水源部馬善高當時答複時說,水源回收過程會去除大部分丟入洗手盆或廁所的藥物,而反向滲透過程會把剩余藥物雜質有效處理幹淨,確保處理過的水源能安全使用。
三因素造成藥物浪費
環境及水源部兼衛生部高級政務部長許連碹博士也強調,家裏常見的藥物能和家用垃圾一起丟棄。“所有家用垃圾被收集和安全焚化後,灰燼才會埋在實馬高垃圾埋置場。”
郭秀欽指出,根據藥劑師過去進行的家訪,龐大藥物浪費的原因是藥物過期、配給藥物未有明確服藥指示或有重複藥物。本地一家醫院就估計,每一名家訪病患的藥物浪費高達663元。
她說,假設一名藥劑師能在一年內每星期探望10名病患,核對並整理他們的藥物,估計能節省至少32萬9000元的藥物費用。其中,病患津貼和自付費用方面可分別節省17萬6000元以及15萬3000元。因此,若能解決過度配藥等問題,將顯著節省醫療費用。 根據調查結果,七成受訪者認爲本地須設立專屬的藥物處置區。至于投反對票的受訪者,大部分認爲把剩余藥物帶出門丟棄很麻煩。
然而,抗癌藥物、抗生素和疫苗等須有專人處理。因此,國立癌症中心在配給藥物時,會在受管制或癌症藥物上貼紙,通知病患和看護者把剩余藥物歸還給藥房,以便妥善處理,其他藥物可以裝進黑色塑料袋綁緊後丟棄。
郭秀欽則提議衛生部可提供資助,把藥物派送到病患住家或采用自取藥物儲物櫃,讓需要長期服藥的公衆定期取藥,減少藥物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