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部長楊莉明不久前以書面方式回答官委議員特斯拉博士的國會提問時說,人力部與其法定機構中央公積金局在過去三年裏,一共接到308起疑似錯誤歸類員工的投訴;當局確認其中有160個案例屬于錯誤歸類。
過去三年裏,每年平均有約100名雇員被錯誤歸類爲自雇人士;這些案例主要出現在人員承包、交通與物流、建築與教育等“傳統”行業。不過,學者和專家擔心,隨著零工經濟日益受歡迎,這類錯誤歸類的做法會更普遍。
人力部長楊莉明不久前以書面方式回答官委議員特斯拉(Walter Theseira)博士的國會提問時說,人力部與其法定機構中央公積金局在過去三年裏,一共接到308起疑似錯誤歸類員工的投訴。當局確認其中160個案例中,雇員被錯誤歸類爲自雇人士,每個案例可涉及超過一個員工。
人力部把自雇人士定義爲不雇用任何員工以經營生意的個體戶(own account holders),雇主和爲家族生意做出貢獻者除外。被歸類爲自雇人士意味著他們沒有雇主,除了保健儲蓄外,無須繳交公積金。
楊莉明說:“每年平均有約100名雇員證實被錯誤歸類。整體而言,除了兩個案例外,雇主接到錯誤歸類的通知後都會履行責任,歸還拖欠受影響雇員的款項,包括超時工作的薪酬和公積金。”
錯誤歸類涉及推銷員 司機和起重機操作員等工作
兩家拒絕付款給受影響雇員的公司受到處分,刑罰包括警告和支付延期付款的利息。隨後,一家在庭外付清欠款,另一家則針對刑罰上訴。
楊莉明也說,這類錯誤歸類的例子主要出現在人員承包、交通與物流、建築與教育等領域,涉及的工作包括推銷員、司機、起重機操作員、服務經紀和木匠。
過去10年,自雇人士在居民勞動隊伍中所占比率維持在8%至10%。根據《2018年新加坡勞動力》(Labour Force in Singapore 2018),截至2018年6月的一年裏,約21萬居民是固定個體戶。
人力部去年3月推出采購自雇人士服務的勞資政標准(Tripartite Standards)。一年後,共有近500家企業采納標准,在采購自雇人士提供服務前,先在合約中明文規定服務協議,確保自雇人士准時獲得酬勞。與這些企業簽約的自雇人士有將近3萬人。
全國職工總會助理總幹事兼職總自由業者與自雇署署長洪鼎基認爲,加上人力部、職總和商會等攜手推出的“維護職工權益”(WorkRight)運動,更多雇主知道他們應盡什麽責任,也有更多員工和個體戶知道他們可享有哪些權利。
被問及有哪些錯誤歸類的例子時,洪鼎基說,過去曾有部分穿上制服的送餐騎士本應是公司雇員,卻被誤認爲自由業者的例子。
他呼籲:“雇主不應該把現有雇員轉爲自由業者,借此來逃避法定責任,這樣削減成本的方式是違法行爲。個人如果覺得雇主逃避責任,可向人力部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