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56年曆史的伊麗莎白村民衆聯絡所,在搬遷了三次後,終于回到山景坡並更名爲山景民衆俱樂部,昨天舉行隆重的開幕儀式。
我國獨立前就在西部設立的伊麗莎白村(Princess Elizabeth Estate)民衆聯絡所,1963年5月5日由建國總理李光耀主持奠基儀式。昨天爲新民衆俱樂部主持開幕的則是李顯龍總理。開幕式舉行前,李總理和李光耀當年一樣擺放一塊磚塊,象征完成奠基儀式。
李總理簡短致辭指出,他多年前隨父親一同參加伊麗莎白村民衆聯絡所的奠基儀式,而昨天隨父母參加山景民衆俱樂部的孩童,說不定在50年後也會見證另一所民衆俱樂部的落成。
總理形容武吉甘柏和山景一帶在過去50年有很大的變化,人們生活也不一樣了,當年的小孩如今成了“立國一代”,很快就會和他一樣收到立國一代配套資料。
當局在2013年構思山景民衆俱樂部時,征詢了千多名武吉甘柏和山景一帶居民的意見,再根據他們的訴求,打造以綠化環境和親家庭爲主的設施。
負責武吉甘柏區基層事務的蔡厝港集選區議員、人力部兼教育部高級政務次長劉燕玲昨天受訪時說:“重要的是,俱樂部成爲居民的第二個家,一個與親朋好友和鄰居相聚、聯系感情,一同玩樂、學習和成長的地方。”
曆史文物廊展出居民舊照片
有俱樂部義工向《聯合早報》反映,俱樂部周圍都是私人住宅,他認爲私宅居民較少到民衆俱樂部,更多的用戶是特地搭巴士前去的武吉甘柏居民。
對此,也是西南區市長的劉燕玲指出,從俱樂部65項課程的報名資料顯示,私宅和組屋居民的分布相當均衡。
配合新俱樂部開幕,半個世紀前居住在那一帶的五名居民也貢獻他們的舊照片和回憶,加上其他懷舊物品、曆史資料和紀錄片等,俱樂部因此耗資3萬元設立山景曆史文物廊。文物廊將開放至來臨星期天,公衆可免費參觀。
一名前伊麗莎白村居民傅秀霞(65歲,行政人員)回憶當年曾在聯絡所看黑白電視,也在附近大操場看過露天電影,感觸良多。
“李光耀先生1963年來的時候,我也在場,雖然沒有很清楚記得發生了什麽事,但印象中就是有很多人來。時隔多年,這裏變化真的很大,工廠都沒了,四處都是私人住宅。”
傅秀霞的弟弟曾在聯絡所內幼稚園上學,其中一名老師是首批在幼稚園任教的阿希雅(Asiah Anwar),她在那裏教了14年,她和弟弟佐哈(Johar Anuar)也分享了過去的點滴。
佐哈(72歲,文員)說,他和鄰居小孩年幼時沒有太多的活動選擇,幾乎每天下課後都會到聯絡所踢足球或打羽毛球。他目前在公民咨詢委員會、民衆俱樂部管理委員會和馬來活動執行委員會當義工,在得知開幕禮活動後,主動聯絡一些舊相識,協助籌辦文物廊。
劉燕玲受訪時說,由于居民反饋山景一帶的演變極具意義,因此他們會考慮能否延後關閉文物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