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
美國科技業最近四面楚歌,陷入重重困境。雖然特朗普的政策爲人诟病,但科技業本身的弱勢不容忽視。
1月至4月期間,全球股市上漲近15%。但中美貿易摩擦升溫,科技股首當其沖,令曾經一度飙升的全球股市哀鴻遍野。
科技業最近四面楚歌,陷入重重困境。雖然特朗普的政策爲人诟病,但科技業本身的弱勢不容忽視。
美國科技業目前主要面對三項挑戰:行業的海外收入占很高份額,超過總收入的60%;對獲取和使用個人數據的規管所帶來的威脅;以及壟斷權和反壟斷調查的風險。
科技公司海外收入占高份額
對比歐元區與新興市場疲弱的增長前景,美國的經濟增長似乎較爲穩健。不過,由于美國科技公司超過60%的收入來自海外,所以它們對美國以外地區增長減慢的情況非常敏感。
過去,這些科技公司可以借助由中國帶頭的新興市場的強勁增長,抵消歐元區緩慢的經濟增長。然而,在下一輪跌勢中,歐元區和新興市場可能難以獨善其身,這將會令美國的科技公司比銀行與公用事業公司受到更大沖擊,因爲後者的海外收入所占的份額比較少。
此外,美國總統針對中國科技巨頭的舉動,可能導致中國以牙還牙,作出報複。美元表現強勁,在美國科技公司把海外收入兌換爲美元後,對本身的盈利也會構成負面影響,這也是風險之一。
獲取和使用個人數據遇阻
獲取和使用個人數據的管制使科技公司遇阻,尤其是那些在社交媒體領域的公司。
歐洲帶頭以《通用數據保障條例》管制個人數據的使用,這些規例扭轉了個人與公司使用個人數據的權力均衡。有關規則讓歐盟人民對公司擁有的個人數據有更多控制權,並有權從數據庫移除數據,即所謂“被遺忘權”法律。
美國公司現在面對的挑戰,是上述規則涵蓋它們在歐洲對個人數據的處理,不論提供數據的人士居住何處。這與美國金融監管機構一樣,無論銀行在哪裏注冊,只要涉及美元交易的話都會受到影響。歐洲的個人數據規則對美國科技公司造成的影響是當地法律沒有涵蓋的。
美國科技公司,尤其是那些在社交媒體領域的,其核心業務面對的困難是,它們的業務模式是免費獲取消費者數據,反過來消費者可以免費使用軟件,包括搜尋、電郵和促進生産的工具,猶如Google Drive。
如果這些公司不可自由自在地獲取個人數據的話,它們可能會向消費者收取費用,這樣會大大打擊它們的廣告收入。其業務模式無疑會改變,而純利也會下跌。
壟斷權與反壟斷調查
最後,業內最大的風險應該是部分領先公司的壟斷權和美國科技公司面對的反壟斷調查。
美國的壟斷權的定義超過40年都沒有改變。具體來說,如果公司的行動導致價格上升,這可視爲壟斷,反之亦然。這與科技公司息息相關,因爲很多科技公司都爲消費者將價格降低。
壟斷權的定義正在改變,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法律學者和哥倫比亞法律學院研究員琳娜·坎(Lina Khan)就提出要更改壟斷權的定義。在《亞馬遜反壟斷悖論》一文中,琳娜·坎批評目前對反壟斷法的诠釋。
她認爲,價格低並不一定對消費者有利,因爲價格會被利用來窒礙競爭,最終限制消費者的選擇。
科技公司一般用來操控消費者選擇或限制競爭的方法是搜尋演算法。當社交媒體或電子商貿公司改變搜尋算法,通過使用者和消費者的反應,便可衡量這個工具對推高銷售和影響消費者選擇的重要性。
搜尋演算法擁有獨特的能力,當某平台在業內占主導地位後,消費者便不再使用其他平台,因爲他們認爲所選的平台已包羅萬有。
這樣做的風險是,他們的選擇已被某些公司所控制,而這些公司願意支付較高的費用,以便在搜尋結果中排于較高的位置。
如果監管機構按琳娜·坎的建議改變壟斷權的定義,美國科技巨頭便面對反壟斷調查的風險,或要接受罰款甚至撤銷之前的收購等懲罰。
美國科技公司面對的問題是估值上升而盈利增長下滑。它們正在更改業務模式,但可能會出現市場無法預期的改變。
(作者是渣打銀行財富管理部股票投資策略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