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中美關系時,李總理指出:“我們必須依據原則辦事,不能受情感左右。不論對象是誰,無論是在新加坡,北京或華盛頓,我們所表達的觀點都必須是一致的。該同意的時候,我們會同意,不該同意的時候,我們就必須維持並解釋我們的立場。我們希望其他國家都清楚明白,新加坡是一個多元種族的獨立國家,有自己的立場。”
各位同胞,大家晚上好!
今年是新加坡的開埠200周年。1819年是我國發展史的轉捩點,萊佛士登陸新加坡,並且在這裏設立了自由貿易港,吸引了大批移民從東南亞、印度和中國到這裏謀生。我們的華族先輩有的來自中國廣東、潮汕和福建,有的則來自鄰近地區如槟城、馬六甲和廖內群島。他們剛來時,大多只能做苦力,勉強糊口,不過他們刻苦拼搏,結果都找到立足之地,在這裏安家立業。一些後來做起小生意,教育程度比較高的會當老師、做記者,有些則成了大園主,或者創辦了銀行和貿易行。
他們可以說是我們的“開埠一代”,爲這裏做出巨大的貢獻。當年的華社領袖就設立宗鄉會館和商會,幫助同鄉融入本地生活,以及協助他們創業。這些“Towkay(頭家)”也號召整個華社出錢出力,創辦醫院和學校,建造廟宇等,讓同胞受惠。
當時,我們的先輩與自己的祖國保持密切的關系。他們來到南洋時,只把自己當成這裏的過客,總有一天要落葉歸根。他們還是中國人,也熱愛著自己的家鄉和祖國,並且參與中國的政治運動,在革命與戰爭中付出了生命。
百多年前,孫中山先生創立的同盟會,南洋總支部就設在新加坡。同盟會傾全力推翻滿清政府,好幾次的武裝起義就是在晚晴園裏策劃的。
30年代,當日本入侵中國時,新加坡華社再次組織起來,加入抗日運動。華社領袖陳嘉庚帶頭籌錢,並號召華僑支援中國抗戰。這包括許多回到中國參與抗戰的南僑機工。這就是爲什麽,日本占領新加坡後,展開了大檢證,數以萬計的華人遭到日軍報複。
二戰結束後,新中國成立了。在這個曆史的大洪流中,東南亞許多充滿理想的熱血青年受到新中國成立的啓發,也加入了東南亞各地的反殖民鬥爭。當時,海外的華人,身份認同模糊,有些身在南洋,卻心在中國。他們的效忠意識受到質疑,也造成了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矛盾。
從50年代開始,中國就將海外的華人區分爲“海外華僑”和“華人”。“海外華僑”指的是選擇保留中國國籍的人,“華人”指的卻是加入所在國國籍的人。當時的中國總理周恩來先生就明確地表明,一旦加入所在國的國籍,這些華人就不再擁有中國國籍,應當效忠入籍的國家。
在那個時候,我們的先輩必須做出人生中的重大抉擇,要繼續留在新加坡,還是回去祖國。最後,他們大多數選擇留在新加坡,並且和其他種族一起建立一個多元種族的社會和獨立的國家。
60年代,新加坡走向獨立,華社組織也和政府合作,積極推動我國的社會和經濟發展,以及國防建設。在1967年,爲了鼓勵國人支持新推行的國民服役政策,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就爲頭兩批入伍的青年制作了獎章。我這裏有一枚1976年的獎章,不是我的,因爲我太年輕,是向中華總商會借來的。獎章的正面,有五顆星星、一彎新月、“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和“1967年”的字樣。獎章的背面顯示的是“National Service(國民服役)”的英文字,和四個華文字“盡忠報國”。這個獎章是限量版的,很有紀念價值。1968年,政府設立了國防基金,鼓勵國人捐款支持國防建設。當時籌款目標是1000萬元,而中華總商會就籌到超過100萬元。這顯示,本地華人從那個時候已經開始把他們的效忠意識轉移到新加坡,認同新加坡公民的新身份。
由此可見,新加坡華人是經過了200多年才逐漸形成自己的身份認同。我們的先輩爲自己的祖國所做出的奉獻與犧牲,是一種高貴的情操,也是值得我們珍惜的精神遺産。爲了紀念先輩的事迹,我們把晚晴園列爲國家古迹,也在那裏豎立雕像紀念南僑機工。這個是10多年前我們做的事情。
同樣的,爲了表達我們對二戰時期死難人民的敬意,每年的2月15日,各族同胞也會一同出席莊嚴的悼念儀式,紀念那些在戰爭中犧牲,來自不同種族的無辜老百姓和抗戰英雄。日本占領新加坡的慘痛經曆,激發了各個種族的國家意識,也堅定了我們要當家作主的決心。
馬來和印度社群在建立身份認同方面也有相同的經曆。他們剛來新加坡的時候,也把自己當作過客。在反殖民鬥爭中,印度人深受印度獨立鬥爭的影響,馬來人則深受印尼和馬來亞民族運動的影響。當年我們爭取脫離殖民地統治,號召群衆的口號“Merdeka!獨立!”就是來自印尼和馬來亞的政治運動。盡管大家與各自的祖國有密切的聯系,本地的馬來人、印度人和歐亞裔最終也和華人一樣,選擇在這裏落地生根。從“落葉歸根”變成“落地生根”,逐漸對新加坡産生認同。同樣的,今天的新移民也需要一段時間,才會完全融入本地社會,認同與效忠新加坡。
中美關系日益緊張深受關注
現在,世界進入了多事之秋,新加坡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知道我國的發展史,能夠幫助我們了解新加坡的國家意識是怎麽樣形成的。這也有助于我們理解當今的世界局勢,以及新加坡在國際問題上的觀點。
相信大家最近都很關注中美兩國日益緊張的關系。兩個大國的糾紛,使世界各國陷入一個困難的處境,大家都不想在中美之間選邊站,新加坡也不例外。因此,今晚我想談一談中美糾紛,以及它對新加坡的影響。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發展迅速,晉升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各方面來看,中國的騰飛對中國本身,乃至全世界,都帶來了巨大的好處,但這也産生了新的國際格局。
作爲世界頭號強國的美國,必須容納一個更有影響力的、日益強大的中國。美國也必須接受,阻擋中國的崛起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明智的。美國必須與中國尋求建設性的關系,以及在經濟上互相依存的關系。
成爲一個世界強國之後,中國本身也應該設身處地,考慮其他國家的利益和感受。這樣,中國才能和世界各國和平相處,才能成爲大家眼中一個寬容大度的國家,以及一個共謀福利的夥伴。
中美之間有競爭是必然的。但同時,雙方也必須加強互信,並且通過適當的機制,處理無可避免的摩擦。
遺憾的是,也是令人擔憂的是,中國和美國至今還沒有找到化解矛盾的“靈丹妙藥”。這樣的緊張關系在短期內不會纾解,這將影響整個世界的格局。
至于對新加坡的影響,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談。首先,是我們的對外關系,尤其是與中美兩國的關系。第二,是我們的經濟。
讓我先談一談對外關系。新加坡是中國的好朋友,也是美國的好朋友,我們很希望同兩國繼續保持友好關系。
美國是我們主要的國防安全夥伴。我們向美國購買先進的軍事裝備,包括軍機、導彈等。我們的武裝部隊也經常和美軍舉行聯合訓練,在任何時候,在美國有1000多名新加坡武裝部隊軍人,比美國任何盟國都來得多。我們不是美國的盟國,不過我們和美國的國防合作是非常密切的。在反恐方面,兩國也有密切的合作。我們希望美國繼續關注亞太,繼續維護區域的和平與穩定,這有助于保障整個區域的安全與繁榮。
美國也是我們重要的經濟夥伴。美國公司在新加坡的投資額與規模遠遠超越其他國家,爲國人創造了許多優質的工作機會。在這同時,在創新、科研和開發方面,我們與美國的機構、企業和專家展開了多項合作,從中獲益良多。
在新中關系方面,我們兩國都同意建立“與時俱進的全方位合作夥伴關系”。名稱很長,但是內容很豐富。我們與中國進行廣泛的經濟合作,包括政府與政府之間的三個合作項目,蘇州、天津、重慶。重慶也有互聯互通合作項目,這些都是國與國之間的高級項目。此外,中國還是我國最大的出口市場。新加坡企業在中國的投資相當可觀,中國公司在新加坡的投資也不少。
新中關系是獨特的。除了中國以外,新加坡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以華人占多數的國家。這種同文同種的優勢,有助于我們延續並加深民間與文化上的交流,幫助兩國建立友好的關系,了解彼此並成爲合作夥伴。但是,在進行交流與合作時,我們要記得我們還是新加坡人,我們有自己的曆史和文化,所以必須有自己的觀點和立場。在外交問題上,作爲一個華人居多的國家,有時候會使到我們的處境格外困難,因爲其他國家很容易誤解新加坡的立場。
尤其是當中美之間産生矛盾的時候。如果我們支持中國,美國和其他國家可能會認爲我們這麽做,是因爲在新加坡華人占多數,所以我們對中國有求必應。另一方面,如果我們支持美國,中國不一定會理解。其實,過去,當新加坡與中國在某些課題上,采取不同立場的時候,有些中國朋友就這樣問我們:“既然同文、同宗、同祖、同言、同語,那麽你們爲什麽不同意?”
所以,這個是很微妙的問題,但它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我們必須立場分明,解釋清楚。我們的立場是,我們必須依據原則辦事,不能受情感左右。不論對象是誰,無論是在新加坡,北京或華盛頓,我們所表達的觀點都必須是一致的。該同意的時候,我們會同意,不該同意的時候,我們就必須維持並解釋我們的立場。我們希望其他國家都清楚明白,新加坡是一個多元種族的獨立國家,有自己的立場。當然,國人也必須明確地了解新加坡的利益和政府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