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有一個美國智庫的研究報告稱,新加坡華社從商人、會館到媒體都被“紅色滲透”,引起本地部分華社群體議論紛紛。
我國政府至今都靜悄悄地,沒有正式回應。但就這麽巧,李顯龍總理昨晚在國慶群衆大會用華語發言時,以中美貿易戰這個課題爲背景,針對新加坡華人身份200多年來的形塑做了大篇幅說明。總理這番話講給誰聽的呢?
畫公仔不必畫出腸,第一對象當然是講給聽得懂華語的人聽。
先輩把自己當過客,與祖國保持密切聯系
一切從1819萊佛士登陸談起,總理開始給大家上曆史課。他說,新加坡設立自由貿易港之後,當時吸引了大批移民從東南亞、印度和中國到這裏謀生,我們的華族先輩有的來自中國廣東、潮汕和福建,有的則來自鄰近地區如槟城、馬六甲和廖內群島。
總理說,當時先輩與自己的祖國保持密切的聯系。
“他們來到南洋時,只把自己當成這裏的過客,總有一天要落葉歸根,他們還是中國人,也熱愛著自己的家鄉和祖國。”
先輩們參與中國的政治運動
先輩們還參與了中國的政治運動,在革命與戰爭中付出了生命。百多年前,孫中山創立的同盟會南洋總支部就設在新加坡,同盟會傾全力推翻滿清政府,好幾次的武裝起義就是在晚晴園裏策劃的。
上世紀30年代,當日本入侵中國時,新加坡華社再次組織起來,加入抗日運動。華社領袖陳嘉庚帶頭籌錢,並號召華僑支援中國抗戰,這包括許多回到中國參與抗戰的南僑機工。因爲這樣,日本占領新加坡後,展開了大檢證,數以萬計的華人遭到日軍報複。
身在南洋,心在中國
二戰結束後,新中國成立,當時海外華人的身份認同模糊了。
總理說:
“有些身在南洋,卻心在中國。他們的效忠意識受到質疑,也造成了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矛盾。”
上世紀50年代,時任中國總理周恩來宣布中國不再承認雙重國籍。我們的先輩面對一個人生重大抉擇,繼續留在新加坡,還是回去祖國?總理說:
“最後,他們大多數選擇留在新加坡,並且和其他種族一起建立一個多元種族的社會和獨立的國家。”
本地華人的效忠意識開始轉到新加坡
也就在這個時候,本地華人開始把他們的效忠意識轉移到新加坡,並認同新加坡公民的新身份。從“過客”到“新加坡人”的身份轉移,這個漫長的過程用了200多年的時間。
總理說:
“新加坡華人是經過了200多年才逐漸形成自己的身份認同。我們的先輩爲自己的祖國所做出的奉獻與犧牲,是一種高貴的情操,也是值得我們珍惜的精神遺産。”
在這個過程中,本地華社組織與政府合作,積極推動我國的社會和經濟發展,以及國防建設。
1967年,爲了鼓勵國人支持新推行的國民服役政策,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就爲頭兩批入伍的青年制作了獎章, 獎章的正面,有代表新加坡的五顆星星和一個月亮,以及“新加坡中華總商會”的字樣,背面顯示的是 “National Service”(國民服役),以及“盡忠報國”這四個字。
1968年,政府設立了國防基金,鼓勵國人捐款支持國防建設,當時的籌款目標是 1000萬元,而中華總商會就籌到超過100萬元。
同樣的,從“過客”到“新加坡人”的身份轉移,本地馬來和印度社群和華人社群一樣有著相同的經曆。
想統戰新加坡華社?請先了解新加坡的曆史
如果說,如美國智庫報告所說的,中國政府想通過“身份政治”對本地華社進行統戰,那相關單位還得先花點時間了解新加坡的曆史。也唯有了解新加坡各族群如何建立新加坡人身份、了解新加坡如何打造一個多元種族社會,才能夠理解爲何新加坡政府在一些大國外交問題上堅持以原則辦事,絕不選邊站。
一個國家嘗試影響另一個國家的某個社群或團體的某些人,最終目的是什麽?很簡單,就是希望通過某個社群或團體的某些人去影響他國的政策和立場,以符合自身國家的利益。
總理:不選邊站,新加坡希望同中美維持友好關系
中美貿易戰讓世界很不平靜,爭吵的雙方當然都希望其他國家站在它那一邊,但很多國家都不想選邊站,新加坡也不例外。
總理說:
“新加坡是中國的好朋友,也是美國的好朋友。我們很希望同兩國繼續保持友好關系。”
在國防、安全、經濟、創新、科研等領域,新美關系十分密切,我們向美國購買先進的軍事裝備,包括軍機、導彈等。新加坡和中國的關系也很密切,兩國都同意建立“與時俱進的全方位合作夥伴關系”(名字很長的,看不懂沒關系,反正關系很好就對。)新中有三個政府與政府之間的合作項目,中國還是我國最大的出口市場,新中相互在對方的投資也不少。
總理:我們有自己的曆史和文化,有自己的觀點和立場
總理形容:
“新中關系是獨特的。”
他說,除了中國以外,新加坡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以華人占多數的國家,這種同文同種的優勢,有助于我們延續並加深民間與文化上的交流,幫助兩國建立友好的關系,了解彼此並成爲合作夥伴。
但總理也再次提個醒:“在進行交流與合作時,我們要記得我們還是新加坡人,我們有自己的曆史和文化,所以必須有自己的觀點和立場。”
說到這裏,新加坡華人占多的兩難處境馬上變得很立體。
總理指出,在外交問題上,作爲一個華人居多的國家,有時候會使到我們的處境格外困難,因爲其他國家很容易誤解新加坡的立場,尤其是當中美之間産生矛盾的時候,如果我們支持中國,美國和其他國家可能會認爲我們這麽做,是因爲在新加坡華人占多數,所以我們對中國有求必應。另一方面,如果我們支持美國,中國不一定會理解。
總理:我們須依據原則辦事,不能受情感左右
當新加坡與中國在某些課題上采取不同立場的時候,中國人會有什麽反應呢?總理直爽分享:
有一些中國朋友就這樣問我們:“既然同文,同宗,同祖,同言, 同語,那麽你們爲什麽不同意?
這個時候,必須把情感因素降到零。總理強調:
“這個是很微妙的問題,但它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我們必須立場分明,解釋清楚。我們的立場是,我們必須依據原則辦事,不能受情感左右。不論對象是誰,無論是在新加坡,北京或華盛頓,我們所表達的觀點都必須是一致的。”
新加坡是多元種族的獨立國家,國人須了解國家利益和政府考量
說到這裏,總理把話講得更白:
“該同意的時候,我們會同意。不該同意的時候,我們就必須維持並解釋我們的立場。我們希望其他國家都清楚明白,新加坡是個多元種族的獨立國家,有自己的立場。當然,國人也必須明確了解新加坡的利益和政府的考量對新加坡的影響。”
印象中,總理談新加坡華人身份認同的形塑,以及政府一貫不選邊站的外交原則,這一次算是最清楚有力的闡述之一。總理用華語講到口水都幹了,無非是要新加坡華社牢牢記住,我們的身份排序必須先是個新加坡人,然後才是新加坡華人,要維護新加坡國家利益至上。
同樣的,也希望大國get到我們發出的明確信號:新加坡是一個多元種族的獨立國家,不是你們想象中的華人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