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排隊的簡單指示,幼兒華文教師倪學靜也會讓學生想象成不同動物,例如“躲貓咪”的小老鼠,讓孩子在日常活動中擴大詞彙量。
職總優兒學府幼樂園教師倪學靜(34歲)是今年獲頒“傑出學前母語教師獎”的其中一名得主,有超過10年教學經驗。
她認爲,要爲孩子營造一個學華文的環境,教師得先跟孩子建立好關系,他們自然而然就會用華語與教師交談。“孩子說英語時,我就用華語重複一遍他想表達的,在重複的過程中,讓孩子多聽多學如何表達。”
她從中國到新加坡執教鞭時,初期覺得有些挑戰,因爲本地孩子的華文詞彙量比較有限。與孩子講故事時,他們不太容易理解。因此,她會一邊畫圖,一邊講故事,讓孩子了解詞語的運用。她記得,曾向學生講《蝸牛的家》這個故事,也讓孩子讀這本故事書。
“後來,一名母親在家長手冊留言告訴我,孩子回家後把故事很完整、很有感情地講了一遍,這名母親沒有料到孩子有這樣的能力。我聽了後覺得很有滿足感。”
“所以,華文的學習是日積月累的,可能孩子不能馬上給你成績,但不久的將來就可能顯現這種能力。”
家長在這方面也扮演重要角色,應該營造使用母語的環境。一些家長向她反映,發現孩子認識的詞彙與成語越來越多,正與孩子一同學習,這點讓她感到欣慰。
華文教學也應重視文化教育,所以倪學靜也會營造機會,讓孩子接觸傳統文化與經典故事。例如,在教《西遊記》時,她就制作人偶,以皮影戲的方式講故事。“能參與皮影戲,孩子們都很興奮,也很自然地使用華語,不會感到有壓力。”這名富有創意的華文教師曾爲《小蝌蚪找媽媽》故事書制作教具,去年獲頒學前華文教具比賽的亞軍。
傑出學前母語教師獎由各大推廣母語學習委員會聯合頒發。主辦方收到115份提名,今年有六名教師獲獎,其中三人是華文教師。另有七人獲頒優異獎。頒獎儀式在昨天的母語學習論壇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