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就住在勿洛,見證了這個市鎮多年來的變化。以前,勿洛巴士轉換站沒有冷氣,也未銜接任何商場。現在,巴士轉換站和商場都連接在一起,隔壁的小販中心也翻新了。”
對張儀靜(26歲,公務員)而言,勿洛不僅是她從小長大、充滿快樂回憶的地方,更是她早就認定的一輩子的家園。她在那裏生活、念書,甚至畢業後工作、與未婚夫物色新居,都選擇住靠近勿洛市中心。
張儀靜的父母約19年前從勿洛北搬到勿洛水池景四房式組屋,她和哥哥自小在勿洛長大。
“以前我們剛搬來時什麽都沒有,只有一家咖啡店。最近的巴刹都要走上好一段路。搬進來一兩年後,就建了銜接至勿洛北第85座鳳山巴刹與熟食中心的天橋……比起勿洛其他地方,這裏比較甯靜,附近沒有店屋和工業區。這裏也位于勿洛和淡濱尼之間,去淡濱尼逛街也很方便。”
住靠近父母還可享有近居購屋津貼
正因習慣了勿洛和勿洛蓄水池一帶的生活便利,即將在今年10月與同在勿洛水池路一帶長大的未婚夫陳銘浚(26歲,基金管理員)結婚的張儀靜,選擇購買勿洛水池景的四房式轉售組屋。
住靠近父母不但能享有近居購屋津貼,也方便他們照顧家人。這對年輕夫婦也能繼續到勿洛蓄水池公園運動,維持健康生活習慣。
勿洛是我國早期開發的市鎮之一,根據建屋發展局網站資料,勿洛這個名稱很可能源自馬來文“Bedoh”,因爲勿洛一帶過去有一座回教堂,鼓聲每天會響五次,代表祈禱時間到了。
這個成熟市鎮最早的發展計劃于1963年展開。建屋局當時正在進行我國東部海岸的填海試驗工程,使用的泥土就是從勿洛一帶挖掘的。時隔多年,勿洛已搖身成爲活力四射的市鎮,結合了青蔥環境和現代化設施。
在東海岸獲選加入“再創我們的家園”計劃後,勿洛好些設施也獲翻新,包括勿洛廣場、勿洛轉換站小販中心和勿洛綜合交通中心。此外,獲選加入鄰裏更新計劃的組屋鄰裏也將進行設施翻新工程,包括建造讓居民運動散步的跑道、有蓋走道等,提升居民生活素質。
現在,張儀靜和家人每個周末都會到勿洛廣場或淡濱尼的商場用餐,逛街購物。雖然很多景物已和小時候不一樣,但張儀靜始終沒有忘記兒時和學生時期去過的地方。
張儀靜的父親張家富(54歲,退休公務員)小時候會帶她到勿洛北3街第539座底層的麥當勞用餐。她還記得,過去常和朋友去以前位于勿洛市中心的公主戲院看戲。不過戲院已拆除,目前建了新的商場。
大半輩子都住在東部的張家富也說:“我是在東部出生的,當然喜歡東部。我以前住在樟宜一帶的甘榜。”
此外,張家富也曾在靠近鳳山巴刹與熟食中心的地方工作了好一陣子,就連進行個人體能測驗(IPPT)的地方也都靠近勿洛。念舊的他,到現在也不忘在周末時去那裏喝杯咖啡,順道等去買菜的太太劉慧萍(52歲)。
看著勿洛多年來不斷改變,張家富說:“不管是新的還是舊的,各有各的好。”
張儀靜和陳銘浚夫婦也說,當初堅持購買勿洛水池景的組屋也是因爲那裏屋子比較新,在勿洛難找到屋契還剩80年的組屋。因此,他們看了四間房子,最終還是決定購買該組屋。
同樣從勿洛一帶的育能小學畢業的兩人也希望,未來孩子能報讀他們的母校,延續三代人的勿洛情緣。
再創家園計劃 按舊市鎮特征制定翻新項目
政府在建造新鎮的同時,也不忘爲早期興建的市鎮注入新活力,通過“再創我們的家園”計劃,有系統地翻新舊市鎮。
這項計劃由李顯龍總理在2007年國慶群衆大會上首次宣布,至今已惠及九個組屋區,即榜鵝、杜生、義順、東海岸、後港、裕廊湖、兀蘭、大巴窯和白沙。
每個市鎮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當局在推行這類大型翻新工程時也按市鎮的特點和需求,量身定制翻新項目,以突顯市鎮的個性。
例如,早期的兀蘭因面向柔佛的海岸,種滿了克蘭芝樹(Keranji),給人樹木茂盛的印象。兀蘭下來進行翻新時,將延續這個主題,包括在兀蘭地鐵站至兀蘭海濱興建一條1.9公裏長的樹林景觀連道。
建屋局與咨詢顧問完成初步設計概念後,也會征詢居民和社區代表的意見,以便改進計劃,營造更宜居的環境。
鄰區更新計劃提升街區或組屋設施
與此同時,建屋局也通過鄰區更新計劃來提升個別街區或組屋的設施,如增建有蓋走道、候車廳、跑步道,以及涼亭等。工程由政府全額出資。
離張儀靜住家不遠的勿洛水池景第716座至725座組屋,目前就在開展鄰裏更新計劃。
只要懂得善用組屋的剩余屋契,就能確保退休生活高枕無憂。“善用組屋,安穩退休”講解會,教導公衆如何“解鎖”組屋的價值。
講解會上,資深藝人林茹萍和《聯合早報》專線記者會爲你解釋屋契回購計劃及其他利用組屋套現的方式,建屋局人員也將現場解答疑問,入場免費。
這項活動由《聯合早報》主辦,國家發展部和建屋局協辦,並獲人民協會支持。
講解會時間地點
裕廊東Canopy@JLink
9月7日(星期六)
下午1時30分(下午1時開始入座)
主辦
協辦
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