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以前,幾所大學累積的可觀捐贈基金引起關注。
教育部長過後在國會針對基金的管理與用途做出解釋,實際上捐贈基金的最大用途是支付營運開銷,以讓國人獲得津貼受教育。
基金的其他主要用途還包括提供助學金和獎學金,資助低收入家庭學生的教育費用。
這些由社會人士投入的善款,當中有不少得力于校友的大力支持。
在本地各所自主大學就讀的學生,至少有兩成接受經濟援助,除了獲頒政府助學金,當中也有一部分從民間資助的助學金獲益,使教育費降到最低。如今,也有更多校友回饋母校,捐款支持大學設立助學金,幫助學弟學妹應付學費。
成立至今19年的新加坡管理大學答複《聯合早報》詢問時指出,學校提供的助學金以及根據經濟需要分配的獎學金,超過一半的捐款者是校友。相較于2016年,去年的校友捐款者增加37%。
新加坡國立大學也指出,大學在2018年3月底結束的財政年籌集約2億2700萬元善款,七成的捐款者是校友。
至于南洋理工大學,校方目前有近170項助學金來自社區夥伴和個人捐款,當中約28%是由校友設立的。南大在2018財政年籌集5487萬元,其中約350萬元來自校友。
李顯龍總理不久以前在國慶群衆大會表示,支持大學、理工學院和工藝教育學院設立更多以捐贈人爲名的助學金,並希望校友和社會慷慨解囊。
南大副校長(校友與發展事務)陳金梁教授指出,捐款者所支持的事業相當廣泛,他們能根據自己支持的項目捐獻,這可包括設立助學金、資助社區服務、研究工作、支持學校建新設施等。
“而校友籌款活動的意義也在于讓校友保持與母校的聯系。除了捐款,校友也能以其他形式回饋學校,包括與學生分享經驗或提供實習等。”
南大有約21%學生同時領取政府助學金以及社會人士資助的助學金。
在政府助學金以及私人捐款下,國大去年則有近8800名本科學生獲得經濟支援,這占學生總數約28%。
新大發言人受詢時指出,過去五年,新大平均每年獲得2500萬元捐款。2018學年,2229名(占約27%)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學生領取政府助學金,其中四成也同時獲得其他經濟援助。校方會通過各平台向學生說明各項經濟援助。
校方也將探討以其他方式支持需要經濟幫助學生
盡管從明年新學年起,來自中低收入家庭的大專學生可獲得更高的助學金額,但大學表示還是會繼續向社區和校友募款來加強給學生的資源。
新大校長江莉莉教授說,新大仍會致力于提供助學金,好讓低收入家庭學生獲得他們所需的幫助。校方會繼續加強籌款工作,增加資源以惠及有經濟需要的學生。
南大也指出,隨著政府助學金提升,校方也會探討其他方式進一步支持有經濟需要的學生,包括推出助學金來支持學生參與海外交流計劃。
四年前,洪滎森(37歲,保險經紀)捐贈10萬元給母校南洋理工大學設立助學金,幫助念電腦工程學的學弟妹。他所捐出的10萬元款項約占他當時常年收入的30%,是一筆不小的數額。他意識到保險這一行收入起落不定,想趁自己還有能力時捐獻。
他說:“我本身念書時不需要經濟援助,但覺得有能力時就貢獻,希望學弟妹可以專注在學習,不必因爲學費壓力打幾份工。”
新大專學府捐款 將獲更多相應資助
教育部會根據大學籌集的捐款,給予相應的資助,投入大學的捐贈基金。政府會交由大學自行管理捐贈基金,大學也只能動用基金投資的回報。爲了協助新學府,較新的大學所籌集的捐款會獲得政府1元對3元的資助。
最近,一些大學累積的雄厚捐贈基金引起關注,包括對各大學基金額差距的質疑。教育部長王乙康日前在國會上回應時指出,相較于外國大學,本地六所自主大學的捐贈基金規模不算龐大,捐贈者是自願資助特定大學,政府不打算介入重新分配捐款,但對新學府所獲得的捐款提供較多的相應資助
自主大學獲政府支持設立捐贈基金,才能擁有另外收入來源,開展計劃和活動,不必總是依賴政府。每一年,捐贈基金的投資都會産生回報,只有部分投資回報用于支出,其余則會重新投資。
根據六所大學的2017年度財務報告,它們的捐贈基金款額爲——國大59億元、南大19億元、新大10億元、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11億元、新加坡理工大學4億元、新躍社科大學4億元。
國大日前指出,校方每年只能動用捐贈基金投資回報的4%。捐款者大多也會指明捐款用作什麽用途,例如研究、助學金等,校方不能擅自更改用途。
新躍社科大學在2016年成爲我國第六所公立大學。發言人指出,校方去年有360萬元捐款,支持各類用途。單是助學金等經濟援助方面,校方過去兩年在捐款者支持下,每年平均提供約100萬元的經濟援助給有需要的學生。約25%學生獲得政府或學校提供的經濟援助。躍大校長張起傑教授指出,校方會繼續提高公衆對這所新大學的認識,尋找機會擴大資金來幫助有需要的學生。
成立10年的新加坡理工大學指出,過去三年,校方平均每年獲得500萬元捐款,款項來自企業、基金會與個人等。新工大有半數學生接受政府或校方的經濟援助。
校長陳添順教授說:“多數學生念的課程是海外大學推出或與海外大學合辦的,學費一般較高,因此社會各界慷慨解囊將爲學生提供更負擔得起的教育。除了獎助學金,一些捐款者也資助創新領域的項目,爲學生擴大學習機會。”
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去年在經濟援助計劃、獎學金與補助金等方面提供約968萬元,支持有需要的學生。新科大發言人指出,約39%學生接受經濟援助,包括針對來自低收入家庭學生的獎學金。
個案① 林竑燊醫生以父之名設助學金
林竑燊醫生(29歲)感恩父母多年來辛勤養家,他在國大楊潞齡醫學院念書期間也不必爲學費煩惱。他自覺很幸運,大學畢業五年後,捐錢給母校並以父親的名義設立助學金,希望幫助有需要的學弟妹。
他的父母曾在國大理學院食堂經營雜菜飯攤,目前已退休。他今年捐贈6萬元給國大醫學院設立助學金時,以父親的名設立“林聯福助學金”。
離開服務的公共醫院後,林竑燊今年開設診所。他也是國大醫學院的客座助理教授,從事教學和課程規劃工作。他知道,有些學生會因學費高昂而對醫學院卻步,或得打幾份工作來應付學費。
“我希望通過助學金來支持這些學生,除了提供資助,我也能以朋輩身份給助學金得主所需的引導。回饋沒有所謂對的時間,也非要等到事業很有成就才能回饋。回饋不一定是以金錢,我知道很多同學和醫生也積極爲社區和醫學教育貢獻他們的時間。”
因此,他對助學金得主的其中一個要求是鼓勵他們投身社區服務項目,利用醫療專長服務社區。每份助學金價值1萬2000元,接下來五年可支持五名學生。林竑燊希望,未來可把它發展爲一筆捐贈基金,幫助更多學生。
助學金得主獲父母支持 舍工程獎學金追行醫夢
廖子輝(23歲)是第一位獲頒“林聯福助學金”的醫學生,再過一年將畢業。他的母親是教師,父親原本是名經理,因工作壓力約兩年前辭職,現在是一名送貨員。
因家庭收入情況有變,他在大三那年開始領取教育部助學金,一年約2700元。申請銀行貸款念大學的廖子輝慶幸在最後一個學年獲頒助學金,減輕家庭開銷。
報讀大學時,廖子輝也被南大錄取,可修讀博雅英才工程課程,並附有獎學金,津貼學費。他原本考慮是否接受學額,那就無需顧慮學費,但父母鼓勵他追求行醫的理想。
他說:“父母鼓勵我追求自己所熱衷的,不必擔心錢的問題,畢業後努力工作償還貸款,這總好過選擇不感興趣的課程。”
盡管向往宿舍生活,廖子輝上大學後選擇不申請宿舍,也上網找一些課本的電子版,“能省則省”,畢竟弟妹還在念書。
獲得學長林竑燊的幫助,他告訴自己要飲水思源,希望以後能爲這項助學金計劃做出貢獻。
新一輪調整 爲醫學牙科系學生提供更多助學金
由于教學資源費用不小,醫學系向來是學費最高的課程,國大及南大醫學課程學費分別高達近2萬9000元和3萬5000元。新一輪助學金調整也首次針對醫學和牙科系學生提供更高的助學金,家庭收入屬最低20%的學生在獲得政府助學金,以及大學提供的助學金後,每年支付的學費將不超過5000元。
校方目前也通過各項援助計劃,希望有能力的學生不會因經濟問題卻步,確保學生背景的多元性。
國大發言人指出,楊潞齡醫學院去年頒發68項助學金和獎學金,其中22項是由醫學院校友成立,共惠及216名醫學生。六分之一醫學生獲得經濟援助,當中有23%的學費獲全額津貼。
南大指出,李光前醫學院有約兩成學生獲助學金,扣除援助後,每年付的學費介于3000元至2萬6400元。隨著政府助學金額將增加,加上校方提供的助學金,來自家庭月入最低20%的學生無需爲學費自掏腰包。
約14%法律學生獲經援
除了醫學課程,人們也普遍認爲法律系學生一般來自較高收入家庭。國大和新大法學院今年的學費是1萬2650元。教育部答複《聯合早報》時說,全日制法律課程的1610名公民學生中,約14%接受經濟援助,包括政府或校方提供的。
個案② 黃月美靠助學金 減輕患癌母親重擔
黃月美(22歲,新加坡理工大學大三生)的父親在她10歲時因病逝世,母親從此挑起養家擔子,靠當清潔工、出租房間來幫補家用。
助學金支付九成學費
她從新加坡理工學院畢業後,在母親的鼓勵下,報讀新加坡理工大學。除了靠政府的高等教育社區助學金,她入學後也獲頒另兩項助學金,需自掏腰包的款額大大減少到學費的一成。若不是有這兩項由善翁捐助的基金,她恐怕還得付約1萬元學費。
後年將畢業的黃月美修讀的是新工大與新西蘭梅西大學共同聯辦的食品科技課程,一年學費大概1萬5000元。
58歲的母親三年前被診斷患有癌症,所幸可在新加坡防癌協會資助下接受化療。因母親生病,她從理工院畢業後曾考慮是否要先工作。
她說:“但母親鼓勵我,既然有能力就繼續念書,不必擔心經濟問題。”
母女三人居住的四房式組屋,其中兩間房租給房客,她與母親和妹妹共用主人房。雖然有點擠,但10多年來,她也習慣了,平時會在客廳溫習功課,或是留在學校溫書。
比她小三歲的妹妹目前也在理工院念書,領取高等教育社區助學金。姐妹倆從小就提醒自己要勤奮學習,不讓母親操心。黃月美進入新工大的第一年曾嘗試申請獎學金,校方得知她的情況轉介她的申請,她因此獲頒林道興勵學金和李氏基金助學金,每份價值5000元。
黃月美樂見政府提高對中低收入學生的經濟援助,也感恩社會人士的捐獻,讓有需要的學生獲得更多的資助。
“來自社會的援助能鼓勵經濟能力較差的學生不要放棄,繼續努力並追求自己的興趣。我後年將畢業,到時想從事食品科技工作,賺錢養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