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理工大學校園內“陳六使徑”的命名,對前南洋大學創辦人陳六使,是否是遲來的肯定,陳六使的孫子陳錫福認爲,這見仁見智。“我們只希望陳六使的貢獻不被遺忘。”
陳六使家族38成員出席揭牌儀式
陳六使家族昨天(10月19日)有38名成員出席于南大舉辦的“新加坡福建會館樓”和“陳六使徑”揭牌儀式。
代表家族成員接受《聯合早報》訪問的陳錫福說,祖父對社會的貢獻是廣泛而多元的,他不僅在新加坡興學辦校,當年也資助馬來亞及中國的學府,同時也踴躍捐助廟宇和醫院等。
“祖父信奉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道理。他是一名思想超前的人,倡辦南洋大學是爲了讓各階層人士的子女有升學渠道,而前南大不僅開放給華族學生,也開放給其他種族學生報讀。”
對于有人認爲“陳六使徑”的命名是遲來的肯定,陳錫福說:“這份肯定來得早或遲,是相對的。看你問誰,肯定有不同答案。我們只希望他的貢獻不被遺忘。”
林任君:總算還了陳六使一個公道
昨天出席儀式的賓客,多數認爲陳六使獲得應有的肯定。
也是前南大校友的《聯合早報》前總編輯林任君說:“新加坡總算還了陳六使一個公道,這是遲來的公道,來得太遲了,但遲來總好過沒來。我們虧欠他太多了,不只是南大的兒女,也是整個社會。他所代表的那種民間自動自發、由下而上,衆志成城的精神,已成爲那個時代的傳奇,曆史的印記,永遠留存在人們的心中。”
曾撰寫有關陳六使研究的南大中文系創系主任李元瑾博士,1971年畢業于前南大曆史系。
她說,陳六使當年創辦南洋大學,面對不少阻力,而從陳六使銅像在2003年搬到華裔館大堂,到如今“陳六使徑”的命名,有一段曲折的過程。
她說:“這段曲曲折折的曆史本來就是新加坡建國至今重要的一部分,這麽做不僅在某種程度上還陳六使公道,也可向新加坡人,特別是對年輕人展示國家對待曆史的態度。”
南大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劉宏教授說,不管是福建會館樓或陳六使徑的命名,皆反映出南大對本地華社重視教育和人才培育的一個感激,同時讓南大建立一種同華社的聯系。
“對于曆史的傳承,及對文化教育的重視,南洋理工大學同福建會館及前南洋大學是一脈相承的。”
劉宏也是南大陳六使講席教授。
福建會館前會長蔡天寶表示,命名儀式具有承前啓後、繼往開來的意義,希望下一代能夠謹記我國社群萬衆齊心、共同致力教育的事迹,繼續爲新加坡未來的和諧進步與創新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