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文與社科學院附近上過課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在華裔館和南大湖附近有一條名叫“陳六使徑”的路。那麽,爲什麽南洋理工大學會將一條路以他的名字命名呢?小助手這就帶大家來看看,這位傳奇人物的曆史故事。
創業致富 華社中堅分子
陳六使1897年出生于中國福建同安集美,父母早喪,家境貧寒。19歲時陳六使繼幾位兄長之後,南渡星洲投靠鄉親陳嘉庚,在其黃梨廠和樹膠廠工作,深獲陳嘉庚賞識。
來源:南洋商報
1920年代中,陳六使與三哥陳文確自行創業;生意蒸蒸日上,很快擁有自身的膠廠。陳六使的兒子陳永新說,陳六使的經商本領與生俱來,尤其善于觀察樹膠價格走勢。
到了1930年代末,陳六使已躍升爲新一代樹膠業巨子,其後他更是領導怡和軒、福建會館和中華總商會,成爲新加坡本地華社的中堅分子。在中華總商會會長任內,陳六使爲華人爭取公民權利益和列華文爲官方語文。在任福建會館時期,陳六使對福建會館屬下各學校即道南、愛同、光華、南僑、崇福都擴建了或新建了校舍。他同時也經常捐助集美學校和廈門大學的教育費。
登高一呼建南大 領頭捐五百萬
1953年時任福建會館主席的陳六使,獻議會館捐獻雲南園五百多英畝土地建南洋大學,他個人也慷慨捐出五百萬元充作建校基金,這是東南亞的第一所華文大學。陳永新說,父親陳六使沒念過幾年書,卻深知教育的重要,希望借此幫助他人改善生活。
在陳六使登高一呼下,新馬社會各階層上至富商巨賈,下至草根民衆皆熱烈響應南大籌款活動,締造了激動人心的曆史畫面。1958年南大校舍落成典禮當天,前往雲南園的裕廊路塞車16公裏,盛況空前。
來源:ILifePost
從1953年至1963年,陳六使不辭勞苦,擔任南洋大學執行委員會主席。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創校之中,對校舍的建築,師資的聘任,科研儀器,圖書資料,學生的福利,大學的學位等都付出了心血。南洋大學自1956年開課至1980年,與新加坡大學合並爲止以作育英才25年,培養了一萬兩千多名畢業生。
卷入政治漩渦 辭任南大主席
在動蕩的大時代中,陳六使爲南大付出心力,卻卷入政治漩渦中。陳六使親中國的立場及在僑界影響力引起了新加坡政府的不滿。1963年9月16日馬來西亞成立、新加坡脫離英國殖民統治,9月21日李光耀帶領人民行動黨贏得大選,第二天22日新政府就宣布吊銷陳六使的公民權。1963年陳六使辭去南大理事會主席職務,淡出人們的視線,但留任福建會館主席至1972年離世,繼續爲華社獻力。
來源:南洋商報
而由他一手創辦的南洋大學因不符李光耀政府英文至上、排斥華文教育的政策,以及南大在當時受到的左傾影響,亦不斷受到官方的打壓。最後,在1980年,南洋大學與新加坡大學合並,後成爲如今的新加坡國立大學。這海外唯一一所華文大學就此不複存在,退出曆史舞台。
在1981年,爲培育工程專才,政府在關閉後的南洋大學校址成立南洋理工學院。1991年,南洋理工學 將國立教育學院納入旗下,重組爲今日的南洋理工大學。
數十年後 貢獻終被肯定
2019年,南洋理工大學將坐落在南大華裔館和南大湖附近一條名爲“南洋谷”的道路易名爲“陳六使徑”,以銘記已故前南洋大學創始人陳六使。人文學院大樓也被命名爲“新加坡福建會館樓”。
來源:NTU官網
南大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劉宏教授說,不管是福建會館樓或陳六使徑的命名,皆反映出南大對新加坡本地華社重視教育和人才培育的感激,同時讓南大建立一種同華社的聯系。
福建會館前會長蔡天寶表示,命名儀式具有承前啓後、繼往開來的意義,希望下一代能夠謹記新加坡社群萬衆齊心、共同致力教育的事迹,繼續爲新加坡未來的和諧進步與創新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