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麾下十大戰將
1、魏國公——徐達
徐達(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人。明朝開國軍事統帥,淮西系重要成員,同時也是明成祖朱棣的嶽父。早期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在鄱陽湖大敗陳友諒,後又揮師南下剿滅張士城。隨即出任征虜大將軍,與副帥常遇春揮師北伐,推翻了元朝。最後官至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封魏國公。他爲人謹慎,善于治軍,戎馬一生,爲明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勳。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達去世。追封中山王,谥號“武甯”,賜葬鍾山之陰,禦制神道碑文,配享太廟,列爲明朝開國第一功臣,位列開國六王之首。
2、鄂國公——常遇春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安徽鳳陽府人,明朝開國名將,號稱“常十萬”,是太子朱標的嶽父,同時也是朱元璋另一猛將藍玉的姐夫。和徐達一起大破陳友諒,剿滅張士城,攻破元大都的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官至中書平章軍國重事,太子少保封鄂國公。洪武二年(1369年)七月七日(8月9日),常遇春自開平率師南歸,行至柳河川(今河北龍關縣西)突然病卒,年僅四十歲。朱元璋聞喪大爲震悼,賜葬鍾山之下,並親自出奠。追封開平王,谥號忠武,並配享太廟。
3、信國公——湯和
湯和(1326年-1395年),字鼎臣。今安徽鳳陽人。明朝開國名將、軍事家,淮西系重要成員,是朱元璋第十皇子魯王朱檀的嶽父。湯和爲人謹慎,沉敏多智,朱元璋投奔郭子興時已是千戶軍職,跟隨朱元璋後,渡長江,攻集慶,占鎮江諸戰中屢破元軍。因功累升元帥,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爲征南將軍,在浙東擊敗方國珍部。爾後率部由海道入福州,俘獲占據延平的陳友定。又隨徐達率軍征今山西、甘肅、甯夏等地。洪武十一年(1378年),封信國公,二十二年(1389年),告老還鄉,賜第鳳陽。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因病去世,是少數明初開國功臣能得以善終者。追封東瓯王,谥號“襄武”。
4、曹國公——李文忠
李文忠(1339年-1384年),江蘇盱眙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明朝開國的著名將領、謀臣。李文忠14歲投奔舅舅,朱元璋很喜歡他,便收爲養子,賜姓朱。19歲便隨舅舅征戰沙場,立功無數。明朝建立後,李文忠多次領兵出塞征討元軍殘余勢力,戰功顯赫,獲封曹國公。1384年(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追封岐陽王,谥“武靖”,配享太廟,肖像挂在功臣廟裏,位次第三。
5、颍國公——傅友德
傅友德,出生不詳,1394年卒,漢族,安徽相城(今安徽淮北)人,明朝開國名將,朱元璋曾說過:論戰將之功,傅友德第一。與朱元璋三皇子晉王朱棡是親家關系、兒子傅忠迎娶了壽春公主。最初參加的是劉福通義軍,後率部歸順朱元璋,後憑戰功升爲大將。至正二十七年從徐達北上伐元,第二次北征北元七戰七勝而平定甘肅,第四次北征北元以副帥之職連敗元軍,第五次北征北元任副帥職,第七次北征北元以副帥之職大勝元軍,後與湯和分南北兩路取四川,以主帥之職攻取貴州、平定雲南。以功封颍國公,封太師。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因與藍玉關系密切且戰功卓著,被朱元璋猜忌,自殺而死。1644年追封爲麗江王,谥“武靖”。
6、宋國公——馮勝
馮勝,出生不詳,1395卒,明朝開國名將,初名國勝,安徽定遠人,淮西將領。喜歡讀書,通曉兵法,協助朱元璋征討四方,建立明朝,是朱元璋第五皇子朱橚的嶽父,朱橚與朱棣爲胞兄弟,另外馮勝的長女嫁給常遇春的長子爲妻,親家關系。最初與其兄長國用一起占山爲王,後一起歸附朱元璋,受到重用。南征北戰,征伐山西,立下戰功無數。洪武五年(1372年),征討王保保,徐達、李文忠均失利,且損失慘重,,唯獨馮勝斬獲很多。洪武二十年(1387年),以馮勝爲大將軍,與傅友德、藍玉等率兵二十萬遠征遼東,肅清元朝在遼東的勢力。因累積軍功而受封宋國公,“诏列勳臣望重者八人,勝居第三”,論功時,馮勝被授爲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參與軍國大事。由于軍功顯著,晚年受到太祖猜忌,“藍玉案”後,被朱元璋召回京,兩年後賜死。一代骁將,沒能善終。
7、涼國公——藍玉
藍玉,出生不詳,1393年卒,定遠(今屬安徽定遠縣)人,明朝開國將領,淮西將領。有膽有謀,勇敢善戰,屢立戰功。藍玉爲朱元璋麾下第一猛將,是朱元璋第十一皇子朱椿的嶽父,另外,藍玉的姐姐嫁給了常遇春爲妻,還是太子朱標的妻舅。藍玉最開始是在常遇春帳下效力,作戰勇敢,出其必勝,後因屢戰積功,由管軍鎮撫升任千戶和指揮使,後升任大都督府佥事。後隨徐達在北征沙漠及征討西番的戰事中立下卓越戰功。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藍玉率領王師15萬向北征討,大軍出大甯,進至慶州,探知元主在捕魚兒海,于捕魚兒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毀其職官體系而名震天下。捷報傳至京城,朱元璋大喜,將藍玉比作衛青。藍玉又攻占哈剌章營,獲人、畜六萬。班師回朝後,敕封爲涼國公。由于藍玉居功自傲,做了許多事令朱元璋甚爲不滿,終于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錦衣衛指揮蔣瓛告發藍玉謀反,朱元璋將其剝皮,抄家,誅滅三族,被牽連誅殺者達一萬五千人,這就是洪武年間著名的“藍玉案”。
8、西平侯——沐英
沐英(1344年—1392年),濠州定遠(今安徽省定遠縣)人,明朝開國功臣,也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養子,淮西系將領。其子娶明成祖朱棣之女常甯公主爲妻。沐英自幼顛沛流離,八歲便被朱元璋收爲義子,從小便和朱標建立親密兄弟感情。從十二歲開始,沐英便跟隨朱元璋攻伐征戰,開始軍旅生涯。十八歲時,被授帳前都尉,參與守鎮江,開始擔當軍事要任。洪武九年(1376年)以副帥之職隨鄧愈征討吐蕃,因軍功被封西平侯,賜丹書鐵券。洪武十四年(1381年),與傅友德、藍玉率兵三十萬征雲南。雲南平定後,沐英留滇鎮守,其鎮滇南十年間,大興屯田,勸課農桑,禮賢興學,傳播中原文化,安定邊疆。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因太子朱標的去世,遭受打擊而患病,兩個月後病逝于雲南任所,年僅四十八歲。朱元璋倍感痛惜,命歸葬京師,追封黔甯王,賜谥“昭靖”,配享太廟,並頒旨沐氏子孫世代鎮守雲南。
9、衛國公——鄧愈
鄧愈(1337~1377年),原名鄧友德,泗州虹縣(今安徽省泗縣)人,明朝開國名將。其長子鄧鎮娶李善長外孫女,其女嫁給朱元璋二皇子秦王朱樉爲妻。由于抗元較早,手下已有軍隊,于1355年(至正十五年),率所部萬余人投奔朱元璋,任管軍總管,朱元璋賜其名爲鄧愈。後來隨朱元璋渡過長江,攻克太平、集慶(今江蘇南京),直取鎮江,屢立戰功,升爲廣興翼元帥。後轉戰浙西,屢敗元軍。累積軍功屢次升官。鄧愈爲人簡重慎密,智勇雙全,嚴于治軍,功著一時。1370年(洪武三年),鄧愈跟隨徐達遠征甘肅,擊敗北元軍隊,招降吐蕃、烏斯藏諸部。晉封爲榮祿大夫、右柱國,封衛國公。1377年(洪武十年)十一月初九日,鄧愈病逝于壽春(今安徽壽縣),追封爲甯河王,谥號武順,算是得以善終。
10、吉安侯——陸仲亨
陸仲亨(1336年—1390年),濠州(今安徽鳳陽)人,明朝開國將領,被封吉安侯,其子陸賢娶朱元璋第五女汝甯公主爲妻。陸仲亨年少時武藝精湛,至正十三年(1353年),爲朱元璋所招攬,加入起義軍。跟隨朱元璋以來,先後參與了平定陳友諒的戰事,在殲滅陳友諒的過程中總是身先士卒,立下汗馬功勞。並于洪武元年(1368年),率軍同廖永忠平定廣東。此後又屢立戰功,平定湖南、江西等地,爲明朝的建立作出了貢獻。明朝建立後,坐鎮成都,平定蠻族叛亂,又爲明朝統治的鞏固作出了貢獻,洪武三年(1370年)十月,封爲吉安侯,、榮祿大夫、柱國、同知大都督府事。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四月,陸仲亨家奴封貼木自首,告發陸仲亨和唐勝宗、費聚、趙庸都和胡惟庸通謀,被捕入獄,于是下令誅殺陸仲亨,抄沒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