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朝代的開國皇帝身邊必定都有一幫得力的大將和出衆的謀士,一旦時局穩定必定要大肆封賞功臣,明朝時朱元璋追封了六個異姓王,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中山武甯王徐達(1332年-1385年),字天德。
元朝末年,徐達參加了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在鄱陽湖之戰中大敗陳友諒,全部殲滅陳友諒的六十萬大軍。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攻克平江,滅亡了張士誠勢力。之後又與常遇春率領二十五萬大軍進行北伐,意圖推翻元朝的統治。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滅亡元朝。此後多次征討北元。因功勞被封爲魏國公。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達去世。追封中山王,谥號“武甯”。 爲明朝開國第一功臣,位列開國“六王”之首。
開平忠武王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號燕衡。
于至正十五年(1355年),歸附朱元璋,領兵時常常爲前鋒,力戰克敵,曾說過能率領十萬士卒,橫掃天下,故衆人稱其爲常十萬。之後跟徐達堪稱爲最佳拍檔,一路和徐達滅亡陳友諒,張士誠等勢力,之後又平定大都,滅亡元朝。因功勞受封鄂國公。洪武二年,自開平率師南歸,突然病卒,年僅四十。追封開平王,谥號“忠武”。
岐陽武靖王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朱元璋的外甥。
1357年(至正十七年),十九歲的李文忠率領親軍,隨軍支援池州,擊敗天完軍,骁勇善戰爲諸將之首。1365年(至正二十五年),李文忠大破張士誠的二十萬大軍,斬首數萬,俘獲將領六百,士兵三千,收繳兵器、糧草。明朝建立後,李文忠多次領兵出塞征討元軍殘余勢力,戰功顯赫,獲封曹國公。1384年(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追封岐陽王,谥“武靖”。
甯河武順王鄧愈(1337—1377年),原名鄧友德,字伯顔。
至正十五年(1355年),投奔朱元璋,朱元璋賜其名爲鄧愈。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攻克江南諸郡,屢立戰功。後轉戰浙西,屢敗元軍。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又任命鄧愈爲征虜左副將軍,協同徐達遠征甘肅。鄧愈率兵奮戰北元殘軍王保保部,斬首兩千級,俘獲八萬多人,駱駝、馬匹、辎重不計其數。之後又進克河州(今甘肅臨夏)、招降吐蕃,烏斯藏諸部,追擊北元豫王至西黃河,在黑松林斬殺北元大將阿撒禿,大軍深入甘肅西北數千裏。因此,河州以西皆屬明朝版圖。因功晉封衛國公。洪武十年(1377年),鄧愈病逝,追封爲甯河王,谥號武順。
東瓯襄武王湯和(1326年-1395年),字鼎臣。
至正十三年(1353年),隨朱元璋在江南諸戰中屢破元軍。至正十七年(1357年),鎮守常州,多次擊敗張士誠部。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在浙東擊敗方國珍部。之後率軍入福州,俘獲占據延平的陳友定。又隨徐達率軍征今山西、甘肅、甯夏等地。明朝建立後,因功受封信國公。洪武二十年(1388年),在浙江沿海先後設衛所城﹐使倭寇不得輕入。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因病去世。追封東瓯王,谥號“襄武”。
黔甯昭靖王沐英(1344年—1392年),字文英,朱元璋的養子。
至正十六年(1356年),十二歲的沐英跟隨朱元璋攻伐征戰。洪武九年(1376年)以副帥之職隨鄧愈征討吐蕃,因軍功被封西平侯。洪武十四年(1381年),與傅友德、藍玉率兵三十萬征雲南。于曲靖大破元朝的殘余勢力十萬大軍。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雲南平定了當地的很多割據勢力和蠻夷,最終平定雲南。雲南平定後,沐英留滇鎮守,其鎮滇南十年間,大興屯田,勸課農桑,禮賢興學,傳播中原文化,安定邊疆。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沐英病逝于雲南。追封黔甯王,賜谥“昭靖”。此後,沐氏子孫世代鎮守雲南,直至明朝滅亡。
【原創聲明:本文由作者原創編輯,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抄襲!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