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點燈
約三年前,一群義工開始爲心理衛生學院推行名爲‘無人孤獨死’的計劃,並于去年2月正式啓動。
計劃旨在陪伴院內無親無故的末期病患走完人生最後旅程。由義工全天候輪班提供的臨終陪伴,過程可達幾小時至幾天。
“一個人誕生的那一刻,通常有許多人迎接,氣氛充滿喜悅;當一個人要離開這個世界時,身邊也應有人陪伴,不想孤獨死去,是人之常情。”
楊冠盛(33歲,公務員)抱著這番感慨,約三年前開始同其他義工爲心理衛生學院籌劃推行名爲“無人孤獨死”(No One Dies Alone)的計劃。
計劃目前有九名義工,包括教育工作者、公務員、社工、行政人員、護士,以及學生,年齡介于20初歲至40多歲。他們的共同點是願意付出愛心和時間,陪伴心理衛生學院無親無故的末期病患走完人生最後旅程。醫院至今有兩名病人參與計劃,其中一人已過世。
“無人孤獨死”計劃是由美國一名護士珊德拉·克拉克(Sandra Clark)于2001年發起,至今在本地數所慈懷病院推行。
活躍于志願服務的楊冠盛,在心理衛生學院當義工九年多,他一般在周六或假期,同其他義工一起爲病人舉辦文娛活動或帶他們外出走訪景點。
他在過程中發現,一些長期病患逢年過節都無人探訪,令人心酸。
“可想而知,他們臨終前身邊也不會有親人,我們開始思考能爲他們做些什麽。當聽聞‘無人孤獨死’計劃後我們受啓發,認爲心理衛生學院一些患者也有這個需求,開始探討如何同院方一起合作推行。”
走訪不同慈懷病院
學習了解臨終患者
義工團隊除了與“無人孤獨死”發起人聯系、收集資料,也走訪本地不同慈懷病院,了解不同病院義工推行計劃的經驗,他們還報名參加關于臨終課題以及如何同臨終病人互動等學習坊。
義工也開始每周六探訪心理衛生學院一群體弱年邁病人,也會安排義務表演者到病房呈獻節目。計劃去年2月正式啓動,團隊幫助的首個病人是一名80多歲的女病患。義工也在去年7月開始爲第二名103歲的男病人提供服務。兩人都住院超過20年。
參與計劃的病人一般被評估只剩半年至八個月的生命。計劃分友伴服務和臨終陪伴兩個階段。
楊冠盛說:“爲了給第一名病人陳女士提供友伴服務,我們向醫療社工打聽到她喜歡粵劇,愛吃傳統菜頭粿。我們買來這道小吃,陪她邊吃邊聊,也曾找來粵劇演員到病房爲她唱戲。我們每周至少探訪一次,爲她買鮮花,她對我們很和善,常叮囑我們別買花,但我們希望把她的病房角落裝飾得開朗一些。”
由義工全天候輪班提供的臨終陪伴服務,過程可達幾小時至幾天。去年5月某個午夜,楊冠盛接到院方通知,得知陳女士即將離世,淩晨1時趕到醫院。陳女士是團隊幫助的第一名病人,他身爲組長,希望先體驗臨終陪伴的任務。
“我沒有不安的感覺,只感到平靜。陳女士對我就像一個很熟悉的朋友。病房很安靜,她當時呼吸緩慢,時而睜開眼,看了看我,又望向遠處。我陪她的那五個小時,飛快過去。由于我隔天得上班,另兩名義工淩晨6時接班,陪著她直到同天上午11時,她便安詳離開。”
安排攝影師爲病患拍遺照
院方按照陳女士的遺願,將她的遺體火化並舉行海葬,還安排楊冠盛和兩名義工出席儀式。
楊冠盛憶述,看著陳女士的棺木沒有任何遺照,緩緩進入焚化爐,讓他內心很感傷。那次之後,他征詢心理衛生學院同意,安排專業攝影師爲想拍遺照的病人照相。“很欣慰有機會陪陳女士走完人生最後旅程。我也更深切意識到,人生最重要不是追逐物質財富,而是多花時間陪至愛至親的人。”
護士爲當義工 赴澳學習“臨終導樂”
爲了能更好地安撫和協助臨終病人,慈懷病院護士到澳大利亞學習如何成爲一名“臨終導樂”(end-of-life doula),運用所學知識幫助心理衛生學院“無人孤獨死”計劃的病人。
30來歲的顔恩年在一家慈懷醫院當護士,目前也在新加坡國立大學進修部分時間護士學士學位文憑課程。她加入心理衛生學院的“無人孤獨死”計劃當義工,純粹只想以志願者身份,幫助無依無靠的臨終病患。
擁有商業管理碩士學位的顔恩年,10年前從馬來西亞來新工作,原本從事行政方面的工作,後來決定修讀護理專業文憑,2017年中途轉業成爲護士。
顔恩年說,選擇進入臨終關懷領域從事護理,是受母親、祖母和一名阿姨啓發。她的母親也是一名護士,在馬國從事臨終關懷方面的工作,祖母是一名傳教人員,常爲弱勢群體進行家訪,而阿姨則是一名社會學家,在澳洲任教,從事死亡和臨終關懷方面的研究和教學。
顔恩年如今自己從事臨終關懷護理工作,過程中對一些西方國家提供的“臨終導樂”服務産生興趣。所謂“導樂”,也稱接生陪産員;“臨終導樂”的任務則恰恰相反,扮演的是協助病人迎接死亡的臨終陪伴者,結合輔導員、社工和朋友等多重角色。
她去年到澳洲上“臨終導樂”的五天短期課程,其間認識在當地爲臨終病人彈奏豎琴的人。擁有音樂基礎的她也學起豎琴,去年爲心理衛生學院“無人孤獨死”計劃首個病人彈奏。
顔恩年認爲,一個人到了人生最後階段,往往倍感孤獨,無親無故者或許更是如此。“有一次我結束探訪前告訴陳女士我要回家了。她說,你有家回真好,我沒有家,只能呆在這裏。”
音樂是撫慰臨終者,以及同他們互動的其中一個方式,她很欣慰能以彈奏豎琴帶給陳女士最後的安撫。
心理衛生學院“無人孤獨死”計劃希望逐漸壯大義工團隊,有意加入計劃的義工須超過21歲,在心理衛生學院當義工超過半年,家中過去半年沒有親人過世。他們同時也應具備心理成熟、溝通技巧,以及懂得尊重病人等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