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拾遺
在短短的一個月內,新型冠狀病毒的死亡人數已超過800人,而確診病例也突破3萬個。世界衛生組織以及中國防疫專家都表示,疫情還沒達到拐點。中國多個城市相繼實施封閉管理,限制人員的進出,導致經濟活動處于半停頓的狀態。此外,新加坡也開始出現社區感染的疫情。
然而,從上個星期的股市表現來看,市場似乎對疫情泰然處之。上星期四,美國三大股指又創新高;上海股市在農曆新年期間休市一個星期後,上星期一雖然暴跌7.7%,但過後幾天收複大部分的失地,全周下跌3.37%;香港恒生指數全周上漲4.1%,而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上星期首四天都上揚,雖然在上星期五回跌,但全周還是上升0.88%。
股市是否真的能擺脫新冠病毒的襲擊以及疫情造成的經濟沖擊?
在2002年,美國時任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指出,有些事情是“已知的已知”(known knowns),有些是“已知的未知”(known unknowns),而有些則是“未知的未知”(unknown unknowns)。
套用在股市上,已知的已知就是那些已經在股價上充分反映的因素(priced in),投資者根據這些已知的因素作出知情的投資決策。未知的未知是黑天鵝事件,市場之前完全沒有預料到它會出現,因此當事件發生後,投資者要求更高的風險溢價而驚慌抛售股票。已知的未知是當黑天鵝事件出現後,股市經過一輪的震蕩,但投資者無法確定它的後續發展以及沖擊,因此股市會隨著信息流而波動。
新冠病毒在去年12月已浮現,但是它潛伏在股市中,沒有受到市場的關注。今年1月23日,中國當局宣布封城措施以阻斷病毒,接著在1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疫情爲“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新冠病毒驟然成爲黑天鵝事件,令股市一度驚慌失措。但由于市場人士普遍上將疫情視爲短暫事件,因此當股市下跌時,趁低吸購的聲浪不絕于耳。
目前,病毒在全球多個角落散播是已知的事實,但是它在何時達到頂峰、它是否會變異、它是否會成爲全球的瘟疫,至今還是未知數。此外,它對中國與全球經濟的沖擊多久、多深與多廣,以及各有關國家出台的援助配套是否足以抵消疫情的沖擊,也有待觀察。換句話說,股市現在處在已知的未知中,並對許多未知的因素作出假設與推論。
根據2003年沙斯的經驗,一般分析師的基本情景是,新冠病毒在六個月內就會隨著夏天的到來而消逝。在這段期間內,經濟增長將顯著放緩或甚至萎縮,但是在第三以及第四季度會呈現V型的強勁反彈。此外,受疫情影響的國家都會推出援助配套,以緩解它對經濟的沖擊。基于這個假設,股市因疫情造成的恐慌而暴跌,被視爲買入的機會。
上星期三,大華繼顯就以疫情在六個月內消逝爲假設,列出了“趁低吸購”的股只清單,其中包括大華銀行(UOB)、華僑銀行、新翔集團(SATS)、康福德高、博納産業(PropNex)、天津中新藥業,以及中國航油。這些股票的股價已接近52周的最低點,低過五年的平均市盈率(P/E)以及市賬率(P/B)或低一個標准差,以及股息收益率高過4%。然而,新冠病毒傳播速度遠比2003年的沙斯疫情來得快,加上中國今天的經濟總量占全球的比重也遠比當時大,有分析師認爲,新冠病毒對中國以及全球經濟的負面沖擊,將遠比2003年來得嚴重。
除了旅遊相關行業以及消費品市場,他們擔心中國的封城措施以及工廠延遲開工,將擾亂全球的生産鏈,並可能導致一些産業外移。
在衆多股市之中,美國股市表現最爲亮眼,也帶動了其他股市。然而,美國聯邦儲備局在呈給國會的貨幣政策報告中警告,新冠病毒疫情對美國經濟前景構成“新的風險”。它指出:“考慮到中國的經濟規模,若中國陷入巨大困境,將可能導致風險偏好減退、美元升值及貿易萎縮和大宗商品價格下跌而波及美國和全球市場。”此外,它也警告,經濟活動若惡化將可能導致大量投資級的債券調降至投機級,從而引發抛售以及價格下行的壓力,並加劇市場流動性不佳的問題。換言之,股市隱藏著許多未知的風險,尚未完全反映在股價上。即使新冠病毒能在六個月內消逝,它對全球經濟以及生産鏈的沖擊程度,也還是一個未知。此外,美國股市節節攀升,令最樂觀的市場人士,也開始感到憂慮。面對這些疊加的不確定因素,股市目前相對的淡定,恐怕難以爲繼。
對于投資者而言,股市的波動加大,提供趁低吸購以及趁高抛售的機會。但市場存在不少已知的未知以及未知的未知,投資者在危機中尋找機會時,或許還是要把風險因素擺在第一位。與股民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