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行業最不景氣時,本地一家擁有大約60年曆史的船務公司毅然決定投入數碼轉型。
四五年前,本地的石油與天然氣行業受到國際油價崩盤的沖擊,陷入不景氣。爲該行業提供服務的許多船務公司也不免受到牽連,包括永合船務(Eng Hup Shipping)。
負責業務發展的公司董事方逸澤(31歲)回想當時說:“公司上下認爲,借由轉型提升效率是當務之急。即使不能提升利潤,也必須維持原有的水平。”
永合船務是由方逸澤的父親于1986年所創。不過,公司的曆史可追溯至1957年,它的前身是一家海事物流公司。
方逸澤的父親由一艘沿海船舶起家,逐漸擴大至目前70艘船隊的規模。除了沿海船舶,還有遠洋船。公司也于2012年買下一家船廠,翻修重整之後即爲今日的美珍船廠。
約六年前自新加坡管理大學(SMU)的金融學系畢業,方逸澤決定加入父親的公司,“我自小聽爺爺講述在海上的生活,也隨父親四處去,對海事業是心向往之。”
可是,一家已有60年曆史的公司要轉型,並非一朝一夕之事。方逸澤坦言:“一開始我的想象是一間中央控制室,只要一個按鍵就能連接公司的各個部門,了解每一艘船舶的維修或運作情況,必要時可以立刻進行調度。”
經過幾個月的嘗試,方逸澤意識到這並不可行。他指出,即使有了中央控制室,所有的資料和數據仍須要有人輸入。
方逸澤決定改變方式,先從各個運作流程著手,“我們先審視哪個流程是最容易經由數碼化來提升效率的。”例如公司開發了一個船舶預約系統,客戶可以直接上網預約,不必致電詢問。方逸澤評估,公司因此節省了大約10%的人力成本。
有了第一次的嘗試,方逸澤也發現,數碼化應該由下而上來推動,“第一線職員最清楚各個工作流程,我們在設計應用軟件或用戶界面時,很多時候須要他們的反饋,什麽應用或哪些界面才是最有必要和最適合的。”
讓方逸澤印象深刻的是,年輕的職員在評估如何記錄每日的船舶維修工作時,認爲每一個細節和步驟都應該詳細記錄下來。“可是,在這個行業已經數十年的資深員工很清楚哪些細節和步驟才是最關鍵的,否則我們記錄了大量資訊和數據,只會迷失其中。”
由起初的構想至落實,方逸澤估計,公司的每一個數碼化項目大約曆時六個月至12個月。他認爲,隨著各個流程逐一數碼化,每個流程連結起來,即形成一個相當全面的數碼化組織。
不願透露公司爲推動數碼化所投入的實際金額,方逸澤僅說大約是六至七位數。他預計,需要三年才能回本,“不過,我們不會因此停下腳步。我們目前還有兩個項目正在醞釀中,也會持續尋找可以使用數碼科技優化的流程。”
而這只是公司數碼化轉型的一個部分。方逸澤說,公司正在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精深科技衍生公司BeeX Autonomous Systems合作,研發自主航行船舶(autonomous surface vessel)。自主航行船舶可提供各種港口服務,例如漏油監控和數據搜集。一旦成功,方逸澤希望能爲公司開創新的業務和營收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