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生工程位于實裏達航空園的8萬平方英尺廠房,無論外觀和內部都設計感十足,以人爲本的元素更是處處可見。比如,廠房的車間天花板建得特別高,除了便于生産操作,整個空間也顯得非常寬敞明亮。
四五年前,當林熹如和她的管理團隊在策劃公司新廠房時,首要考量就是要突破一般的格局,讓員工在一個舒適和有啓發性的環境裏工作。
如今,華生工程(Wah Son Engineering)位于實裏達航空園(Seletar Aerospace Park)的8萬平方英尺廠房,無論外觀和內部都設計感十足,以人爲本的元素處處可見。
比如,車間天花板建得特別高,除了便于生産操作,整個空間也顯得非常寬敞明亮。這裏通風好,下午也不覺得悶熱,跟一般工業區廠房截然不同。執行總監林熹如位于二樓的辦公室,窗外吹來習習涼風,常年不開冷氣,也不用開燈。
作爲一家專門制造飛機引擎工裝夾具的精密工程制造商,華生也特別願意支持優異的工程産品,就連辦公室接待處廁所的馬桶和幹手機也采用凸顯人性化設計的産品。這座以水泥外牆爲特色的灰色建築榮獲2016年總統設計獎,有年輕人來應聘時說,想要來工作是因爲這裏“看起來很cool”。
注重新員工態度多于學曆和經驗
除了打造舒適的工作環境,華生對于人力資本管理也有一套。公司在面試新員工時,不會過于在乎對方的學曆和經驗,最看中的還是態度。
林熹如說:“面試時,如果一個剛畢業的年輕人說他很hands on(願意動手勞作),但在家裏卻什麽家務都不做,那麽他能有多hands on?”
人事經理麥瑞春也補充說:“對于那些有工作經驗的,我們很重視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我們問他遇到某個難題時會怎麽應對,而對方在回答時只提到‘我會這樣’‘我會那樣’,這就顯示他心裏只有自己,沒有團隊,不知道如何動員其他人。”
華生是林熹如的父親在1971年創辦的,目前約有50名員工,年齡層很廣。林熹如大學主修商業管理,爲了跟上現代化的人力資本管理,她領導公司從16年前開始展開這方面的轉型,不但積極參加各種針對中小型企業的咨詢計劃,五年前她也親自進修,完成人事管理文憑課程。
“我意識到在人力資本發展的策略背後,也要照顧到很多執行上的細節,這可能是人們容易忽視的。如果要遵從以人爲本的理念,我需要一個專心做好HR的人,于是兩年前就開始聘請全職的人事經理。我們的理想是當你一加入團隊,我們會從專業和處事待人兩方面培養你。”
聘中途轉業者退休者及失聰者
除了看中態度,要找到本地人做這份技術性質相當精專的工作也確實不容易。華生聘請的員工有的中途轉業,有的是退休後才來尋覓“事業第二春”,甚至還有一名失聰者。
去年7月,公司請了第一個有特別需要的員工——一名有聽力障礙的助理工程師。爲了協助她適應工作上的要求,同事們用紙和手機短信教她,有同事甚至爲了她去學手語。公司也安排同事專門做她的夥伴(buddy),以備發生火警需要疏散時有人帶著她。
加入公司八個月的陳國興(35歲)在大學念生物醫藥,之前一直幫父親經營粿條面批發生意。父親去世後,他想要多些時間陪伴自己的雙胞胎寶寶,需要一份時間固定的工作。他目前在華生裝配部門學習,同時開始會見客戶,爲他們提供售後服務。
他說:“剛開始時,我完全看不懂設計圖紙,什麽都要問,越問就發現不懂的越多,好在同事們都很願意教我。公司也給我很多空間自由發揮,老板不會成天跟在你後面盯著你。”
77歲的尹燦強退休前曾在大型宇航企業擔任管工,退休三年後在家裏閑不住,于是就找上林熹如這個以前的供應商,從客戶變成她的員工。林熹如十分重視尹燦強的經驗, 爲他特設“品質顧問”這一職務,讓他專門負責最後一道檢查工序,確保工廠的成品符合規格。
尹燦強非常認真看待這份工作,由于退休後不開車,他每天都要從淡濱尼轉乘三趟巴士,花40分鍾到一小時來實裏達上班。
他說:“與其在家裏或咖啡店待著,我甯願來做點什麽,但這不代表我就可以隨便做。在這裏,我也是從頭學看圖紙,不懂的就問,沒有借口。”
協助員工 釋放最大潛力
爲了加強人力資本管理,在最大程度上釋放員工潛力,華生工程這些年來善用了不少幫助中小型企業的資助計劃。
想要爲人力資源轉型的企業,可向人力資源專才學會(網址:ihrp.sg)了解詳情,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