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點燈
吳偉群的母親在5月30日首次通過視頻通話進行遠程看診。吳偉群說,因爲不用出門,原本三小時的看診,
現在減到30分鍾,的確省下不少時間。最大的好處是母親的感染風險爲零,讓他們能夠放心。
疫情當前,高齡母親還是得到宏茂橋綜合診療所做定期身體檢查,這讓她的兒子吳偉群(49歲,信息技術員)有些擔心。
“綜合診療所來來往往的人很多,在病毒阻斷措施實施前,母親每三到四個月上門看診,都得花上三小時左右,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搭車和排隊等候。現在疫情還未結束,77歲的母親屬于高風險群,長時間在人多的地方待著,真的不是很安全。”
正當吳偉群在爲即將到來的預約煩惱時,綜合診療所主動向他建議,讓母親嘗試在家中用視頻看診,他的困擾因此迎刃而解。
吳偉群與母親是在5月30日首次通過視頻通話進行遠程看診。可能是他母親這段期間都和家人用視頻通話,所以要她對著屏幕和熟悉的負責醫生對話,並不感到畏懼或尴尬。
“原本三小時的看診,現在減到30分鍾,的確省下不少時間。最大的好處是母親的感染風險爲零,讓我們能夠放心。”
吳偉群的母親兩年前被診斷患失智症,因忙于工作,他時常不在家,偶爾還得出國公幹,三名姐姐沒與他和母親同住,母親這兩年大多獨自在家,病情日漸惡化。
病患在家看病
醫生能觀察到真實生活狀態
在宏茂橋綜合診療所擔任主管的顧問家庭醫生張文修醫生解釋,在爲失智症患者問診時,注意他們的身體語言非常重要,觀察他們對一些事情的反應或態度,可了解病情和心態。
“病患在熟悉的自家環境看診,壓力較小,醫生也能看見病患平時的狀態。這可讓醫生更了解病患,提供更好的建議,增強雙方的互信,有助于治療。”
吳偉群首次陪伴母親進行遠程治療時,也把家中環境通過網絡鏡頭,展示給主治醫生和助理顧問家庭醫生鄭凱琳看,這讓醫生們意外發現遠程治療的另一優點。
鄭凱琳醫生說:“我們首次看到病患家中的環境,因此也能給予更完善的建議,爲她打造更安全的生活環境。”
在醫生的建議下,吳偉群考慮在母親的房裏安裝感應式電燈,讓她在出入房間時不會因忘了開燈,而在黑漆漆的房裏發生碰撞。
NHGP 200名醫生 參與衛生部“遠程醫療”課程
國立健保集團綜合診療所(NHGP)旗下六個綜合診療所過去三個月共派了200名醫生參與衛生部主辦的線上“遠程醫療”(telemedicine)課程,嘗試在疫情期間推廣這種無接觸式的醫療科技。
該集團自2005年已推出遠程醫療服務,當時的服務範圍只限語音通話,讓病患向醫生做簡單咨詢。
相比之下,目前的課程內容更豐富多樣,醫生得學習如何把面對面看診完全轉換爲遠程看診;除了語音通話,還有視頻聯系的選項。醫生在線看診時,須同病患一起制定護理計劃,把重點放在指導病患如何自己留意健康狀況,主動管理病情。
近期接受遠程治療
大多病患對服務給予好評
這可讓一些病況穩定的病患無須特地出門看病,也可得到全面的醫療服務,包括在疫情期間要求把藥物免費送上門,降低感染冠病的風險。
張文修醫生受訪時解釋:“診療所把看診轉至線上,對醫生而言沒有太大差別,畢竟我們還是按照預約時間,在診所等病患上線。提供這項服務主要是方便那些合適的病患在家中得到所需的醫療服務,既省時又安全。”
自病毒阻斷措施4月開始實施到5月29日,已有1萬2000名病患選擇遠程治療。張文修醫生透露,一些病患這段期間也自動撥電詢問,是否能通過手機通話或在線看診。
大多在近期接受過遠程治療的病患也對服務給予好評。
國立健保集團綜合診療所目前提供的遠程治療服務除了一般的慢性病看診,也包括營養學、心理及精神輔導、醫療社工服務,以及物理治療服務。
此外,後港綜合診療所從今年4月起,也開始爲日愛療養院(Sunlove Home)的年長者提供遠程看診;國立健保集團綜合診療所在探討是否能擴展計劃到其他療養院。
視情況用語音或視頻看診
遠程治療雖有好處,但不是每個病患都適合。
張文修醫生解釋,會考慮病患的具體情況,才判斷是否要推薦語音或視頻看診。
“我們還是會建議那些近期剛出院、慢性病控制不佳、或出現新急症的病患親自到綜合診療所看診,讓醫生做一個徹底的身體檢查。”若病患須驗血或檢查視力等,他們還是必須前去診療所。
某些物理治療可以通過視訊進行,讓醫生看清病患的姿勢並給予指點,心理輔導則比較適合在電話上談。
張文修醫生預計,科技的運用會在後疫情時期變成新常態,因此遠程看診有很多發展空間。
嘗試過遠程看診後,吳偉群非常滿意這項服務,也想在疫情結束後繼續這麽做。
不過,因母親有高血糖,她每年還是得到綜合診療所驗血兩三次。
吳偉群說:“現在科技發達,也許未來會有儀器讓病患在家自行抽血檢測,之後處理樣本,把資料傳上網讓醫生分析。
這樣,只須做定期血液檢測的病患就不必親自到綜合診療所,醫生可通過視訊與病患分析結果。若有這種儀器,我一定會買,讓母親盡可能在家看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