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太平船務創辦人張允中9月4日在睡夢中安詳離世,享年102歲。太平船務集團執行主席、張允中的兒子張松聲說,最讓自己難忘的是父親的處世之道和氣量。今年冠病疫情暴發影響了很多生意,他依舊非常平和,不沖動,不沮喪,並且非常關心員工的生活。
享有“新加坡船王”美譽的新加坡太平船務(PIL)創辦人張允中上周五(4日)上午在睡夢中安詳離世,享年102歲。
家人前天已爲他舉殡火化,遵照他的遺願簡單治喪。
太平船務集團執行主席、張允中的兒子張松聲在致全體員工以及代理的信函中寫道:“我非常悲傷地宣布,我們的創辦人兼榮譽主席張允中先生,于2020年9月4日早上在睡夢中安詳去世。”
他說:“憑借著願景和熱忱,他把一家只有兩艘船的小型船運公司,發展成爲我們如今爲之驕傲的集團。他年輕時候的艱辛努力,造就了他的智慧和穩健。我們所有人都會深深懷念他的親切指導。”
張松聲昨天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他永遠是我的老板、導師和楷模。”
張允中于1967年3月16日創辦太平船務,公司如今已發展成爲當今全球第10大集裝箱船業者。根據公司網站資料,太平船務擁有130多艘船艇,其辦事處和代理機構網絡遍及全球100個國家的500多個地點,聘用了9000多名員工。
2011年獲通商中國成就獎
張允中因促進新加坡與中國友好關系方面有特殊貢獻,于2011年獲頒通商中國成就獎。早在1960年代,他就開辟中國通往世界各地的貨輪航線,早年曾率領多個中國代表團到新加坡。
他也致力于教育慈善事業,積極回饋社會。他熱心公益,對大中華地區的赈災活動不遺余力。他當時在接受通商中國的視頻訪問時說:“我唯一可取的,是刻苦勤奮,以誠待人,一諾千金,這就是我做人的原則。”
交棒給張松聲後仍堅持天天上班
認識張允中的人都用“非常敬業”來形容他。他雖然已經把太平船務交棒給張松聲,但仍然堅持每天到公司上班。
在冠病病毒阻斷措施期間,張允中暫停到公司,讓司機把文件送到家中閱讀,給予意見。阻斷措施放寬後,張允中恢複每天到公司上班,要爲公司繼續出一分力。
張松聲說,最讓自己難忘的是父親的處世之道和氣量。“今年冠病疫情暴發影響了很多生意,他依舊非常平和,不沖動,不沮喪,並且非常關心員工的生活。他吩咐過,盡可能不要裁員,員工非常重要。”
張允中另一兒子、太平船務副主席張秋聲告訴《聯合早報》,父親一直以來要求孩子們腳踏實地。他說:“我從海外求學回來剛開始工作,父親就讓我從最低的崗位做起,包括電話接線。”
張允中育有八男六女,他對子女教育有方,注重英文華文雙語雙文化培養。他們多數受父親熏陶,從小熱愛航運業。
張松聲曾擔任新加坡船務公會會長,女兒張麗聲也曾擔任該會副會長,張鼎聲目前是該會理事,張自偉是新加坡海事及港務管理局董事。
據了解,不少集團員工上周六都前往吊唁,包括已離職或已退休的員工。
同張允中共事37年的前太平船務員工蔡禮讓(83歲)說,除了非常誠懇客氣外,張允中還相當好學,從一開始不會講英文,到與外國人用英語交流並簽合同。“這激勵我學習,並去考取專業文憑。”
商界領袖贊揚張允中對本地海事業貢獻巨大
張允中逝世,本地商政界人士表示哀悼,贊揚他謙虛和勤勞的美德,業界也贊揚他對我國海事業的貢獻。
榮譽國務資政吳作棟回答《聯合早報》詢問時說:“聽到張允忠去世的不幸消息,我深感遺憾。 我在海皇輪船(NOL)工作時認識了他,他是成功在區域經營舊船的船東。當時海皇輪船是一家新公司,主要經營新船,他對海皇輪船有所幫助。 他在船運業擁有敏銳嗅覺,友善和慷慨大方,將太平船務發展成爲區域內外運營的國際船運公司。他爲新加坡船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會長黃山忠受訪時說:“張允中給人謙和、沉穩和內斂的印象。”
張允中于1960年獲選爲中華總商會董事,1993年擔任名譽董事。
黃山忠說,張允中商業眼光敏銳、人脈豐沛,畢生爲推動我國與中國和世界各地的商業往來盡心盡力。太平船務是我國獨立後不久首家在船上挂上新加坡國旗的船運公司,以示對國家發展的支持,展現早期新加坡華商對國家的效忠。
他說:“張允中強調華商文化中‘誠信、效忠和回饋’等價值觀,對我們待人處事方面有重要影響力。中華總商會對他的辭世表示深切的哀恸。”
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商務公參鍾曼英說:“早在50年代,張先生就開始與中國有商貿往來,是進入中國市場的先行者。多年來,太平船務在中國業務從未間斷,與中國的許多企業建立了長期互惠合作關系,這其中張先生有很大的功勞。 ”
她說:“我們對張先生的去世表示哀悼,會永遠記住他爲擴大和增進中新合作做出的積極貢獻。”上周日中國駐新加坡大使洪小勇出席吊唁活動,向張允中家人表達慰問。
本地商界領袖、金門會館主席蔡其生說:“張老先生話不多,觀察力很強。”
他說,張允中謙虛吃苦、創業的精神,以及對教育和會館的重視,都值得年輕一輩學習。即便年過百歲高齡,生前仍出席會館活動。
新加坡制造商總會(SMF)會長符標熊表示,張允中的職業精神和活力樹立了傑出的榜樣,新加坡會深深懷念他的人格、謙遜和腳踏實地的作風以及他的智慧。
新加坡海事及港務管理局的聲明說,張允中被公認爲我國船運業巨擘,把太平船務發展爲國際船運公司。海事局副局長(發展)陳明治受訪時說:“他非常謙虛大度,完全無架子,總是非常樂意分享,幫我介紹人脈。”
港務集團(PSA)發言人指出,當局和太平船務向來關系密切,“他的辭世對新加坡海事業來說是巨大損失。”
自上世紀70年代起就從事集裝箱航運工作的吳漢松說:“張老先生具卓智遠見,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引領太平船務全力拓展覆蓋東南亞的集裝箱海運網絡,並以我國爲中轉港,爲遠洋輪船公司提供優質可靠的定期航班,將集裝箱由鄰近港口運抵我國再轉口到歐洲等目地港。我國港口處理的集裝箱量自1990年起,連續超過20年皆排名世界首位,他的努力功不可沒。”
綠灣船舶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杜僑南說:“我和先父第一次認識張老先生是在祺褔船務。數年後他創辦了太平船務,這也是他一生的願望。五六十年代駁船業老鄉都認識他,當時華僑鄉親回廈門探親,都坐太平客船回國。他不僅僅是航運業的領導者,也是華人領袖和先驅,是值得人們尊敬和學習的長輩、好榜樣。”
“老舵手”幾經浮沉 近半百才創業
在太平船務發展壯大之前,張允中經曆過不少挫折,直到近半百才創業。
出生于金門沙尾鎮(今稱沙美鎮)的張允中,1937年到新加坡與父親團聚。
張允中第一次學做生意是在1940年,當時母親給了他1500元,讓他搬到馬六甲和大舅一起創立培元公司,那是一家買賣土産的“九八行”。他當時體會到做生意首先要有信用,不能有任何欺騙行爲,否則生意無法經營下去。
不過沒多久,日本入侵新馬。張允中的父親在大檢證期間遇害,他則被關在牢裏九個月,直到日本投降才重獲自由。那場浩劫,毀掉他第一次創業的成果。張允中回到新加坡重新出發,尋找機會。
經友人介紹,他買了一艘二手木制帆船,開始做起新加坡與印度尼西亞棉蘭勿老灣的物物交換生意,用白糖和其他物品交換橡膠。
他遭遇過船只觸礁,貨物損失一半,爲避開當時掌控印尼的荷蘭海軍的封鎖,兩天航程卻得用一個半月才能完成。最終讓他放棄這一門生意的原因,竟是在海上遇到海盜。
後來在好友吳必昌的推薦下,張允中加入泰興源兄弟公司當經理,後易名爲祺福船務公司。在祺福工作的18年裏,張允中從經理升爲總經理,爲公司開拓業務,擴大船隊,開辟新市場,經營新航線等。1967年2月,張允中決定離開祺福,創辦太平船務。此時他已經49歲。
1967年時逢新加坡獨立和英軍撤退,爲了解決失業問題,當時的財政部長吳慶瑞召集船商,鼓勵他們成立船務公司,條件是船必須挂新加坡國旗、雇用一半的新加坡船員,以及有一半的船修理工作必須在新加坡進行。
張允中于1967年3月16日創辦太平船務公司,取意“航運平安,生活太平”,開始建立自己的航運事業。
太平船務成立不久,就碰上了第一個石油危機,蘇伊士運河關閉,很多船跑不了。過了幾年,又碰上了第二個石油危機,接著亞洲金融危機、沙斯疫情以及全球金融風暴。
張允中的處事特點是“平心靜氣,臨危不亂”,能把危機化爲商機,安然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