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張家绮指出,立場不定的選民激增至59.2%,但主張政治更多元的選民只微增四個百分點,這是一個讓人相當意外的結果。她也指出,過去調查中觀察到選民社會階層越高或年齡越小,對政治更多元訴求就越大,本屆大選中延續這樣的趨勢。
相比五年前,主張維持政治現狀並具保守傾向的選民所占比率銳減,認爲政治應該更多元的選民略有增加,接近六成選民則無法在兩者之間做出取舍。
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政策研究所2006年開始在選後進行選民調查,以了解他們投票的考量與傾向。
今年是研究所第四次進行調查,4027名選民通過座機、手機以及互聯網受訪,調查結果昨天下午通過面簿直播發表。
爲了解選民的政治傾向,調查根據“投選反對黨議員進入國會是否重要”和“選舉制度是否對所有政黨公平”等五個因素,把他們歸類爲“保持現狀”“主張多元化”,以及“立場不定”三類。
其中,傾向于“保持現狀”的選民不認爲選舉制度須做出改變,同時也不認爲國會需要制衡及不同的聲音。
調查結果顯示,認爲無須改變行動黨一黨獨大局面的選民,從2015年的44.3%銳減至18.5%,這也比2011年人民行動黨首次失去一個集選區時的21.5%來得低;主張政治更多元的選民則從2015年的18%微增至22.4%,2011年這個群體的比率占35.8%。
調查團隊成員、政策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張家绮指出,立場不定的選民激增兩成至59.2%,但主張政治更多元的選民只微增四個百分點,這是一個讓人相當意外的結果。
“這或許意味人們除了想要國會中有更多元的代表性,以及實現一定程度的制衡之外,也想要維持高效率的政府。”
張家绮也指出,過去調查中觀察到選民社會階層越高或年齡越小,對政治更多元訴求就越大,本屆大選中延續了這樣的趨勢。
近八成選民認爲互聯網今年扮演重要角色
此外,冠病疫情導致大部分線下競選活動無法進行,2020大選也成爲首個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大選”。
有78%選民認爲互聯網在他們做出投票決定時扮演了重要角色,這個比率超過電視的70%和本地報章的65%;線上群衆大會也左右了64%選民的投票選擇,這個比率也比2015年線下群衆大會(56%)的影響力來得高。
社交媒體平台面簿被列爲網絡消息最主要來源,其次分別爲亞洲新聞台網站、YouTube、Instagram,以及《海峽時報》網站。
上一屆大選中,最有影響力的媒介是電視,本地報章和互聯網則並列第二。
調查也發現,互聯網信息對越年輕、職業階層越高的選民越重要,他們也比較可能參加線上的群衆大會。
至于選民最看重候選人的哪些特點,調查結果顯示誠信居首,候選人是否公正和勤奮則分別排在第二和第三位。
2020年大選7月10日舉行,執政的行動黨取得93個議席中的83個,得票率爲61.2%,相比上屆大選下降接近九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