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華語說出兩種新加坡美食、以華語說出有龍頭遊樂場的地方……在這個具本土特色的“蛇梯”類桌遊,玩家得運用華文才能前進,抵達終點。
另一方面,玩家在以華族節慶爲設計的桌遊接受挑戰,根據題目應用華文,以類似“大富翁”的玩法決定贏家。
這兩款遊戲應李光耀雙語基金邀請,由南洋理工學院學生制作。李光耀雙語基金首次與五所理工學院協作,讓學生發揮創意,制作有助于推廣樂學母語的學習工具。
教育部課程規劃與發展司母語處司長王梅鳳受詢時指出,李光耀雙語基金通過這次的協作,借助理工院的專長,以及學生的創意來爲學前孩童和青年制作有趣、創新且實用的學習資源,同時讓理工生有機會使用母語。
來自五所理工院各科系的學生制作富有創意的學習資源,形式多樣化,包括學習用具、遊戲、故事書、視頻,以及社交媒體運動。這26份作品在今年的母語學習論壇展示,並上載到李光耀雙語基金的面簿頁和YouTube頻道。雙語基金有意與理工院合作發展並分享這些資源,向孩童與青年推廣。
在南洋理工學院念視覺傳達的一班學生根據講師給的作業,以各自的母語設計30款學習工具如遊戲、圖書等,其中有10份作品獲選展示。
一名獲選的學生林苓苓(20歲)受訪時坦言,以華文設計遊戲相當困難,單是爲遊戲列問題,她就犯過語法上的錯誤。因母親是越南人,她在家少了講華語的環境,中學時修讀程度較低的華文B課程。
這項作業讓她重拾平時少用的華文,幾番嘗試後創作一個蛇梯類遊戲,以《魚尾‘師’》命名。名稱是她想的,從同音字中找靈感,想代表遊戲吉祥物魚尾獅如老師一般,帶玩家接觸華文與本地文化。
她笑說,完成作業後,她的詞彙量有所增加,幾次更以華文發短信給朋友,朋友對她的“改變”有些意外。
“學華文不一定要很嚴肅,如果我們能通過有趣的活動和遊戲,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使用華文,也是不錯的方法。”
同學陳嘉微(20歲)也認爲,學生通過好玩的語文遊戲相互激勵,或許比較沒有上課學習的壓力。她設計的桌遊《過年了》以“大富翁”爲靈感,讓玩家在抵達一些“關卡”時,接受語文挑戰來累積財富。譬如,以華語正確說出每名玩家要買的五件物品,就能從對方那裏獲取一筆錢。
遊戲設計圍繞華族節日,步入某個節日的格子時,玩家可能得爲節慶開銷“付費”。她想借這個主題增進學生對華族節日的討論與認識。
除了構思內容,她們也包辦遊戲的繪圖。校方已制作幾套遊戲在學校展列,並將與適合的機構與夥伴分享,探討合作。
共和理工學院的一組師生則創作《阿嫲的故事》,以故事接龍讓玩家應用華文。玩家抽出代表物件、地點、人物等卡片,憑內容講故事,完成最多卡的隊伍獲勝。
今年剛畢業的梁志輝(23歲,國民服役人員)是參與制作的其中一名學生。他說,團隊想通過遊戲讓學生加強表達能力。他認爲,不能與自己的母語脫節,即使上理工院後不必上華文課,他也盡量在日常生活使用華語,收看華文節目、聽華語流行歌曲,並爲有機會設計語文遊戲感到榮幸。
李光耀雙語基金自2011年成立,不時邀請公衆和機構提呈建議,推出學習資源和活動向年輕一代推廣雙語,培養他們對母語的興趣。截至今年3月,基金已撥出超過2000萬元給成功的申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