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靜雯 報道
組屋建築成本上漲,加上政府去年推出額外安居津貼減輕國人購買組屋的負擔,建屋發展局上一個財年的淨赤字持續擴大至超過26億元,是該局至今最高的赤字。
建屋局昨午(10月23日)公布的2019/20財政年常年報告顯示,去年4月1日至今年3月31日的財年裏,該局在“房屋項目”蒙受的虧損達31億1100萬元,同比虧損增加6億6300萬元。
來自租金等其他項目的盈余則從前一個財年的4億6200萬元,減至4億4600萬元。
所有盈余抵消後,淨赤字達26億6500萬元,比前一個財年的19億8600萬元,增加約34.2%。
其中,“居者有其屋”計劃出現22億3200萬元的赤字,比前個財年的14億2100萬元,超出近六成。
建屋局答複《聯合早報》詢問時說,“居者有其屋”計劃出現更高的赤字,主要因組屋建築成本更高,以致蒙受更高的預計虧損。此外,政府爲購買轉售組屋者提供的公積金購屋津貼也有所增加。
政府去年9月推出額外安居津貼(Enhanced CPF Housing Grant),符合條件的首次購屋者可獲得多達8萬元的購屋津貼。
購買轉售組屋的首次購屋家庭若符合獲得額外安居津貼、公積金購屋津貼和近居購屋津貼的條件,能享有多達16萬元津貼,最高津貼額原爲12萬元。購買轉售組屋時可獲得公積金購屋津貼的月入頂限也從1萬2000元放寬至1萬4000元。
建屋局在2019/20財年共發放6億3100萬元的公積金購屋津貼給轉售組屋和執行共管公寓的合格買家,此前的一個財政年則發放5億3200萬元。
建屋局上個財年售出1萬1609個組屋單位,比前個財年的1萬6608個少。有鑒于此,從組屋銷售蒙受的毛虧損減至7億2100萬元。
盈余減少則是因建屋局爲組屋商店及社區公共設施的合格租戶提供租金回扣,助業者緩解冠病疫情的沖擊。
學者:本財年赤字預計進一步擴大
爲了讓更多人擁屋,建屋局的財務狀況向來呈淨虧損。政府在上個財年撥款26億9200萬元給建屋局應付赤字。
新加坡國立大學房地産與城市研究院副院長李乃佳博士受訪時指出,隨著建築原料和人力的成本繼續增加,以及受冠病疫情的影響,本財年的赤字預計會進一步擴大。
他說:“依照目前的疫情情況,經濟相信沒這麽快複蘇,建築成本方面仍頗受壓力,也累積了更多工程。政府可能也會爲了讓組屋更負擔得起而提供更多或調整津貼等,因此財政赤字應會增加。”
在上個財年竣工的新組屋單位共1萬3093個,其中1萬2301個屬預購組屋,包括首兩個比達達利預購組屋項目Alkaff Vista和Alkaff LakeView。
另有303個租賃組屋單位,及489個在選擇性整體重建計劃(SERS)下興建的替代組屋單位。
截至今年3月底,建屋局還在建造7萬2121個預購組屋單位和SERS替代組屋單位,以及1432個租賃組屋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