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基金會指出,遺産捐贈在本地並不普遍,許多國人對這個敏感話題也避而不談。本地一項調查發現,逾八成受訪國人了解遺贈的意義,但只有3%會付諸行動。
因兒子罹患罕見眼疾,眼科醫生呂麗玉(50歲)與腦神經外科醫生丈夫洪明智(51歲)決定成立一家資源中心,爲視障孩童提供系統性的教育與生活援助。
自2012年成立以來,這家iC2 PrepHouse資源中心已幫助超過130名視障孩童訓練方向感與行動能力、學習點字(braille),以及使用輔助科技把字體放大。
雖然資源中心獲得國家福利理事會等機構的部分資助,但呂麗玉坦言,像這樣的小型慈善機構,要維持下去並不容易。
“我們每年營運成本約70萬元,有一半得靠自己籌錢。只要有一成國人願意把遺産的一小部分捐作慈善,就能共建一筆可觀的基金,以可持續的方式支持慈善事業。”
配合新加坡社區基金會展開爲期三年的全國慈善遺産捐贈(legacy giving)計劃,呂麗玉與洪明智日前受邀擔任“遺贈大使”,鼓勵更多國人把遺産捐作慈善。
遺産捐贈可包括現金、公積金存款、保險賠付額、有價證券和資産等。新加坡社區基金會的文告指出,遺産捐贈在本地並不普遍,許多國人對這個敏感話題也避而不談。
本地一項調查發現,逾八成受訪國人了解遺贈的意義,但只有3%會付諸行動。
文告也提到:“隨著嬰兒潮一代退休,現在正是提高意識,鼓勵人們就遺贈展開對話的好時機,這也是把家庭價值觀傳給後代的重要途徑。”
新加坡社區基金會希望通過這項全國性計劃,使遺贈的概念趨向主流,讓至少半數國人考慮或討論遺贈。
爲遺贈計劃掀開序幕的“偉大捐贈”(A Greater Gift)運動,下來三個月將主要在線上進行,邀請個人、專業顧問和慈善機構探討遺贈如何提供有意義的援助。
唐振輝:遺贈能讓國人爲社會留下深具意義禮物
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長兼律政部第二部長唐振輝在文告中指出,遺産捐贈能讓國人爲社會留下一份長遠且深具意義的禮物。
“希望更多國人考慮爲未來規劃捐贈,以支持我們的慈善機構,將‘關愛新加坡’(SG Cares)的精神代代相傳。”
有意捐贈者可上網legacygiving.sg了解更多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