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九年(626年),秦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弟弟李建成、李元吉,隨後逼父讓位,順利登基,成爲了唐朝第二位皇帝,是爲唐太宗。
李世民在位23年期間,從谏如流,銳意改革,勵精圖治,開創了曆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千百年來爲人所贊頌。
司馬光贊歎道:“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蓋三代以還,中國之盛未之有也。”
朱元璋佩服道:“唐太宗皇帝英姿蓋世,武定四方,貞觀之治,式昭文德。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
當代作家柏楊也說:“李世民大帝是中國最傑出的英明君主之一,他用他高度的智慧,殷勤而小心地治理他的帝國,不久就爲中國開創了一百三十年之久的第二個黃金時代。”
然而,這樣一個受曆代贊揚不已的好皇帝,卻曾經殺死親弟弟,霸占親弟媳,上演了一幕“哥占弟媳”的醜劇。
關于李世民爲什麽會霸占弟媳爲妻,坊間有不同的說法:
有人說這是因爲李世民特別好色。中國曆來有“髒唐臭漢”之說,唐代帝王後宮的“髒”是有名的,既有“子占父妃”的唐高宗,也有“父奪兒媳”的唐玄宗,更有武則天和女兒共侍一用面的故事,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在這個愛好上,李世民和他們一樣,在位期間,從來沒有停止過對天下美女的收羅,一旦喜歡,便納入後宮,不說多少,著名的就有賢惠的長孫皇後,美若天仙的蕭皇後,還娶了韋貴妃和韋昭容這一對寡婦姐妹,還有那個武則天,也曾經是他的人間尤物。
好色成立。
既然好色,那麽,李元吉的妻子應該很漂亮。
確實,李元吉的妻子楊氏是個著名的大美女,史載:“楊氏玉貌雪膚,眉目如畫,身材婀娜。”足見楊氏姿色和氣質俱佳,是個豔絕塵寰的大美人。英雄難過美人關,衆人垂涎,李世民亦未免俗。楊氏美麗、李世民垂涎還有一個證據,李世民和李元吉沒鬧翻的時候,李世民曾到弟弟的齊王府上做客,席間叫楊氏作陪,李世民爲楊氏的美貌所傾倒,目不轉睛地盯著楊氏,讓李元吉都不好意思了,他提醒哥哥,李世民才一夢驚醒,慌亂竟然打翻了酒杯。
看來,李世民好色和楊氏美麗,兩者都成立。
于是,“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沖進齊王府,迅速將楊氏帶回,然後下令將李元吉的兒子們全部殺掉。
李世民喜歡楊氏,那也是十分真心的。李世民在長孫皇後去世後,曾一度要立這個弟媳爲皇後,“帝寵之,欲立爲後”。但魏征卻力谏說:“陛下方比德唐虞,奈何辰嬴自累。”意思是說,您立志要做個堯舜一樣的明君,怎麽能立弟媳爲後呢?這不是授人以柄、讓人恥笑嗎?李世民想想也是,才終于打消了這一荒唐的想法。
然而,這以後,李世民也再沒有立過皇後。
其實,關于對李世民的評價,曆來贊揚佩服者甚衆,但也有對其評價持求真和謹慎態度的,尤其是曆史學家,他們不跟隨大衆的呼聲,而是從曆史中找證據,用證據說話。
章太炎說:“太宗即立,懼于身後名,始以宰相監修國史,故兩朝《實錄》無信辭。”這是說修史的怕皇帝讓穿小鞋,只好屈從。
黃永年說:“舊時史書包括新舊《唐書》、《通鑒》,對唐太宗和所謂的“貞觀之治”,無不極盡誇飾之能事。”這是說這些史書中對李世民的高評,皆是不實之辭。
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近代著名曆史學家呂思勉的評價,呂思勉在他的《隋唐五代史》一書中說:“唐太宗不過中材,論其恭儉之德,及憂深思遠之資,實尚不如宋武帝,更無論梁武帝;其武略亦不如梁武帝,更無論宋武帝、陳武帝矣。至其能致治平強盛,乃承季漢魏晉南北朝久亂之後,宇內乍歸統一,生民幸獲休息,塞外亦無強部,皆時會爲之非盡由于人力。”
呂思勉對李世民的總體評價:不過中材。
具體評價:
一、在品德上,恭儉有虧。
古人雲:兄友弟恭。兄弟和睦,就是恭。李世民把大哥李建成殺了,又把弟弟李元吉殺了,還收用了弟媳,自然不恭。
至于儉,李世宗上位初還好,但皇位坐穩後,便大修宮觀,生活奢侈,大肆享樂,正因爲這樣,才有了魏征的屢屢進谏。可見節儉方面做得並不好。
二、在軍事武略上,甚至不如梁武帝。
雖然唐朝幾次大型戰役都是李世民指揮的,但呂思勉認爲,唐朝那些名將的功勞才是奠定唐朝江山的根基。
三、在貞觀之治的成就上,大亂之必然,非李世民個從之功。
李世民的評價之所以高,大都是認爲他開創了“貞觀之治”,然而,呂思勉則認爲,貞觀之治的出現,是曆史經曆大亂之後的必然,久亂之後,老百姓自然埋頭生産,以求自保,這是“貞觀之治”的內在動力,非李世民所能左右。同時,呂思勉還認爲,唐朝前期之所以強盛,重要一點原因,就是因爲外部沒有強敵的侵擾。
我們在了解曆史的過程中,常常爲大家或傳統的觀點所左右,其實,曆史的真相並不在口口相傳中,而是在大師們的細微入理、抽絲剝繭的論證之中,呂思勉就是這樣一位真正的大師,他是中國曆史一個繞不開的人。
呂思勉(1884—1957),字誠之,江蘇常州人。呂思勉是中國近代著名史學家,畢生致力于曆史研究和曆史教育工作。
呂思勉有多牛?
他是一百多年來,第一個研讀二十四史三遍以上的學者;
他是最早使用白話文著述中國通史的學者;
他是唯一一位用兩種體例寫過中國通史的學者;
他是被譽爲“開通史著述新紀元”的學者。
呂思勉的研究涉獵領域極廣,在中國通史、斷代史、社會史、文化史、民族史、政治制度史、思想史等方面,都有專門的學術著作問世。
呂思勉的史學代表作有:《白話本國史》《呂著中國通史》《秦漢史》《先秦史》《兩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呂思勉讀史劄記》等數十種。
呂思勉的學術著作,厚重宏富、創見叠出,通俗曆史著作,明白曉暢,清新易懂,讀來讓人興趣盎然。
因此,呂思勉成爲了大師級的曆史學家,與陳寅恪、錢穆、陳垣等三人一起,並稱爲“近代中國史學四大家”。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套由呂思勉先生和孟森、鄧之誠、蔣廷黻這四位史學泰鬥合力完成的一部《中國大曆史》。
《中國大曆史》是一部現代史學高水平的著作,包括:
呂思勉的“斷代四史”:《先秦史》《秦漢史》《兩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
明清史學第一人孟森的:《明史講義》《清史講義》;
北大曆史學教授鄧之誠的:《宋遼金夏元史》;
清華大學教授、近代史研究開創者蔣廷黻的:《中國近代史》
這套《中國大曆史》,便由四位史學家的這八部巅峰之作合編而成。
國人缺乏的不是曆史知識,而是曆史觀點!
所以,這套書不僅是學術成果的呈現,更重要的是將這四位史學大師曆史觀點的一次集中展示。
這其中,呂思勉是錢穆的老師,他的作品貫通古今、征引繁富。孟森的比勘辨析、老辣深邃。鄧之誠則聞博洽見、洗練精准。蔣廷黻論述扼要、目光遠大。
每一種不同的史學觀點,都能讓人擺脫成見,頓學新鮮,避開流俗,豁然開朗。
這套書是了解中國斷代史最好的讀本。比如蔣廷黻的書,何炳棣盛贊:半個世紀以來,又有幾本超過了它?當今專爲獲獎的“皇皇巨著”,通通加起來也不及這本書的份量。
孟森的《明史講義》,別的大家推薦不說,就是當年明月寫明朝那些事,這本書就是主要參考書。你如果讀過明朝那些事,再讀一下孟森的《明史講義》,那對曆史的理解又會更上一層樓。像“得國最正者,惟漢與明”就是孟森第一次提出來的。
國人缺乏的不是曆史的知識,而是曆史觀點。
這才是中國曆史最真實的樣子。
這套《中國大曆史》共十冊,有三千多頁,原價320元,頭條“雙十一”做活動,只要118元,不到四折,如有興趣,可點擊下面鏈接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