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女皇武則天的牛勢家族——軍事集團。
我是普通百姓,沒有耀眼的頭銜吸引你;沒有精彩的語言打動你,只有歷史的印記,正確的價值觀說服你。
水有源,其流不窮;木有根,其生不窮。有書載,武則天地質寒微,沒有根基,沒有背景。而她卻能登上權力的最高峰,這在男權當道的封建社會是一個奇蹟、是一個神話。並且權力的取得是靠殺李家宗親、殺大臣大逆不道的非法取得。一個封建小女子真的能逆天所為嗎?如果她真的能夠逆天而行,那麼那個社會有問題,那麼唐朝就是一個沒有倫理、沒有道德、沒有法制的社會。這樣的社會是腐敗的,混亂的,會瀕臨滅亡,可那時唐朝是公認的盛世,政通人和,依法治國。唉!武則天的歷史不可思議,自相矛盾?帶著疑問,再看她歷史,越看越震驚,越看越明白、越看越簡單——武則天是好母親、好妻子、好皇帝。武則天的生活史已經篡改了。不錯,殺子、殺女等網上很多質疑聲。
而我,質疑點更大,幾乎顛覆她的生活史。武則天有根基,有背景,她依靠家族的力量稱帝,絕非殺人所得。了解武則天,就要了解她的家族。
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彠:
父祖
七世祖:武念,官拜北魏洛陽刺史、歸義候;
六世祖:武洽,官至北魏平北將軍、五兵尚書、晉陽公,別封大陵縣;
五世祖:武神龜,為祭酒;
高祖父:武克已,為大中正、司徒,越王長史;
曾祖父:武居常,為北齊鎮遠將軍;
祖父:武儉,為北周永昌王洛議參將;
父親:武華,為隋朝東都丞。
兄弟
大哥:武士倰,唐朝時官至司農少卿、封宣城縣公
二哥:武士逸,武德初齊王府戶曹、封安陸縣公,後授益州行台左丞
三哥:武士讓,武則天稱帝時,被追封為楚王;
武士彠,并州文水人也。家富於財,頗好交結。高祖初行軍於汾、晉,休止其家。因蒙顧接,及為太原留守,引為行軍司鎧。時盜賊蜂起,士彠嘗陰勸高祖舉兵,自進兵書及符瑞,高祖謂曰「幸勿多言。兵書禁物,尚能將來,深識雅意,當同富貴耳」及義兵將起,高祖募人,遣劉弘基、長孫順德等分統之。王威、高君雅陰謂士彠曰「弘基等皆背征三衛,所犯當死,安得領兵。吾欲禁身推覈」士彠曰「此並唐公之客也,若爾,便大紛紜」威等由是疑而不發。留守司兵田德平又欲勸威等鞫問募人之狀,士彠謂德平曰「討捕之兵,總隸唐公。王威、高君雅等,並寄坐耳,彼何能為」德平遂止。義旗起,以士彠為大將軍府鎧曹。從平京城功,拜光祿大夫,封太原郡公。初,義師將起,士彠不預知,及平京師,乃自說雲「嘗夢高祖入西京,升為天子」高祖哂之曰「汝王威之黨也。以汝能諫止弘基等,微心可錄,故加酧效。今見事成,乃說迂誕而取媚也」武德中,累遷工部尚書,進封應國公,又歷利州、荊州都督。貞觀九年卒官,贈禮部尚書,諡曰定。顯慶元年,以後父累贈司徒,改封周國公。咸亨中,又贈太尉、太原王,特詔配饗高祖廟庭,列在功臣之上。孫承嗣,事在《外戚傳》。
《冊府元龜》《退讓》載:「武士彠,武德中為工部尚書,判六尚書,賜實封八百戶。士彠為性廉儉,期於止足,殊恩雖被,固辭不受。前後三讓,方遂所陳」。他願意「撿校右廂宿衛」即做唐宮近衛軍軍官。
武士彠在近衛軍中供職期間,仍留在原籍的夫人相里氏和一個兒子相繼死去。武土彠勤於職守,沒有回家。後來李淵知道此情況後,特下敕表揚。相里氏死後還留下武元慶和武元爽兩個男孩。
武士彠的妻子死去不久,李淵就主動為他這位「廉儉」「忠勤」的功臣老友考慮起續娶的問題了。李淵選中隋朝貴族楊達的女兒,令桂陽公主主辦婚事,結婚費用全部由國庫支給。皇帝提親、公主主婚、費用國家支給,這是歷史上罕見的殊恩和殊榮,由此也足見李武兩家關係之密切。
據《冊府元龜》記載:「武德末,……暢州有人告趙郡王孝恭有變,……高祖令士彠馳驛檢校揚州」。揚州是地方重鎮,掌握江淮、嶺南大權的暢州都督李孝恭謀圖發動兵變,這是關係到唐朝在江淮地區統治的大事。難怪唐高祖李淵一聽到他孝恭有變,大為吃驚,就急忙派遣武士彠去揚州任職。派遣的地區和時間都說明李淵對武十彠的信任和器重。
「武土彠,武德末為揚州都督府長史(即副都督),開闢田疇,示以刑禮,數月之間,歌謠載路」取得了顯著的政績。
貞觀元年(627年)十二月,利州都督李孝常借進京朝見之機,竟和近衛軍事官劉德裕、長孫安業等「互說符命,謀以宿衛兵作亂」。陰謀敗露,被唐太宗以「謀反」罪殺死。唐太宗遂調升武士彠去利州擔任都督。武士彠去利州上任,最早也是貞觀二年初了。
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門之變」發生後,李淵正式把帝位傳給新太子李世民,他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唐太宗。利州都督李孝常「謀反」被殺,而新上台的李世民,竟提升武士彠去李孝常的根據地去接任,這說明李世民對武士彠是絕對信任的,也說明在「玄武門之變」中,武士彠是支持和擁護李世民的。
鑒於李孝常的殘餘勢力仍然猖狂活動,武士彠上任利州都督後,「招輯亡叛,撫循老弱,賑其匱乏,開其降首」,時間不長「郡境又安」。受到唐太宗的表揚和獎勵。
貞觀六年(632年),李世民改任武士彠為荊州都督。他在荊州打擊豪強,「寬力役之事,急農桑之業」,使荊州生產發展,「奸吏豪右,畏威懷惠」,唐太宗手敕稱譽他的「善政」。 貞觀九年(635年)五月,唐太祖李淵病死。武士彠聽到老友病逝,十分悲痛,「因以成疾」。唐太宗屢遣名醫診治,武士彠仍因醫治無效而死去,終年59歲。太宗命并州大都督李績主辦喪事,棺木及喪葬費用都由政府支給。遵死者遺囑,把武士彠的靈樞運回并州老家安葬。武則天掌權後,屢次追封她的祖先。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稱帝,追封其父武士彠為孝明高皇帝,其文水墳墓為昊陵。
《舊唐書》載,武士彠夢見李淵騎著龍上天,以此勸李淵起兵。 是真的做夢,還是武士彠杜撰,不得而知。目的就是說服李淵起兵,可見武士彠非凡的政治遠見。武士彠為大唐立下奇功,不無誇張的說,沒有武士彠的幫助,就沒有大唐的建立。李淵表示:「如有成功,當同富貴耳」。這一句話是許諾的話。李淵、武士彠關係那麼密切,可能早有意「結為兒女親家」,早就許諾讓他的女兒做皇后。以武士彠的功績,和李淵的關係武則天當皇后是在情理之中的事,不是「殺女」所得。「殺女說」是史官杜撰的,要不然,怎會漏洞百出,很多質疑聲呢?
武則天母親楊氏:
《冊府元龜》記載武則天的母親楊氏是隋朝宰相楊達之女。查《舊唐書》卷六《則天皇后》,只寫其「父武士彠,隋大業末鷹揚府隊正」,而不提這「楊氏」是隋宗室楊達的女兒;在卷《外戚傳》中也只說武士彠「又娶楊氏」,而不提這「楊氏」是隋宗室楊達的女兒,《新唐書》也一樣。凡后妃的出身,若可查知的話,均有記錄,比如唐高祖皇后竇氏,其母是周武帝的姐姐;唐太宗皇后長孫氏,其母是隋揚州刺史高敬德的女兒。楊達任官至納言,雖不如周武帝,但卻比揚州刺史高貴。
武則天母親家世顯赫,而4史都不記載。這在人物傳記中是罕見的。陳寅格在一篇文章中說,隋朝宰相楊達不是武則天外祖父,是武則天自己瞎說,為掩蓋她寒微的身世。武則天的身世大唐百姓都應該知道吧,武則天怎能給自己的身世造假呢?陳寅格掩耳盜鈴式的編排,卻說武則天自己編排。
武則天外祖父楊達:
楊達(551年-612年),中國隋朝皇族。觀德王楊雄之弟,字士達。楊紹之子,仕北周,為儀同、內史 下大夫,封遂寧縣男。581年,隋朝建國,為給事黃門侍郎、進爵位子爵。吐谷渾侵隋西部,上柱國 元諧為元帥征討,楊達為屬下司馬。還軍後,楊達兼吏部侍郎、位受開府儀同三司。1年後,轉任內史侍郎、歷任鄯州刺史、鄭州刺史、趙州刺史。595年,被提拔為工部尚書、加上開府位。楊素評價:「有君子之貌,兼君子之心者,唯楊達耳。」602年9月,黃河沿岸諸州發生洪水,楊達奉命救援。10月,轉任納言。605年,與楊素、宇文愷負責東都洛陽的建設、為營東都副監。612年,隋煬帝遠征高句麗,楊達為右武衛將軍、進位左光祿大夫。5月,在軍中去世,享年62歲。追贈吏部尚書、始安侯,諡號恭。其女為武則天之母。
楊達602——612年任宰相,任文帝、煬帝兩朝宰相,在任13年,是隋唐在任最長的宰相,一般僅為1、2年,有的只有5、6年。可見楊達的才智與地位。隋朝宰相生平事跡記載都很詳細,這位在任時間很長的楊達,記載很少,是不是與武則天有關。史家是不願武則天有這麼光彩的外祖父的。儘管記載少,但楊素評價:「有君子之貌,兼君子之心者,唯楊達耳。」這句話勝過千言萬語。可見武則天母親楊氏也是高尚儒雅非低俗之輩。
武則天的伯父,武士彠的哥哥:
彠長兄士棱,性恭順,勤於稼穡。從起義,官至司農少卿,封宣城縣公。常居苑中,委以農囿之事。貞觀中卒,贈潭州都督。
次兄士逸,亦有戰功,武德初,為齊王府戶曹,賜爵安陸縣公。從齊王鎮并州,為劉武周所獲,於賊中密令人詣京師,陳武周可圖之計。及武周平,甚見慰勉,累授益州行台左丞。數陳時政得失,高祖每嘉納之。貞觀初,為韶州刺史
這裡,著重說說武士彠的二哥武士逸。「數陳時政得失,高祖每嘉納之」 武士逸經常講以往時政得失,高宗每次都誇獎讚賞並且採納。能夠進言皇帝,並得到皇帝嘉獎的並不多,堪比魏徵、狄仁傑,武士逸也是人傑,然而,武士逸極少人知道這個人的存在。武則天的歷史還有多少鮮為人知的事情?
《舊唐書》史臣曰:慮當武后之朝,佞出敬宗之筆,凡涉虛美,削而不書。史臣說,武則天當政,許敬宗曲筆,凡美化武士彠的削而不書。所以很多關於武士彠的事跡都被消去。《冊府元龜》記載很多武士彠的生平功績。《舊唐書》黑心史家說許敬宗曲筆,我看是他們曲筆。李淵的八代祖宗都有記載。長孫無忌的身世記載也很詳細,先世乃鮮卑族拓跋氏,北魏皇族支系,後改為長孫氏。長孫無忌從小父母早亡,由舅舅撫養等等,記載很詳細。而女皇的父親武士彠的身世記載簡略,只說隋朝鷹揚府隊正。武則天母親的身世乾脆 「避而不談」。
我們看看史書對王皇后的記載:
王皇后(?-655年),真名不詳,唐并州祁(今祁縣)人,唐高宗李治皇后,約卒於唐高宗永徽六年,王皇后為西魏大將王思政的玄孫女,王思政官至尚書左僕射,受命鎮守河南,朝廷寄託極重。其父王仁祐,貞觀年間歷任羅山(今河南羅山)縣令、陳州(今河南淮陽)刺史、封魏國公。王氏與唐皇室系舊親,唐高祖之妹同安大長公主為王皇后的從祖母,王皇后的母親魏國夫人柳氏的叔母是唐高祖的外孫女。因此,主皇后出身顯赫,既是北周重臣的後裔,其父母兩族又都是唐皇室的姻親,屬於關隴貴族軍事集團。
[主皇后出身顯赫,既是北周重臣的後裔,其父母兩族又都是唐皇室的姻親,屬於關隴貴族軍事集團。]這是王皇后生平一段記載。我認為這一段記載很適合武則天。
1、武則天父親祖上是北周重臣後裔。王皇后祖上王思政是西魏大將。
2、唐高祖之妹同安大長公主為王皇后的從祖母,但是已經是以上三代的事。王皇后的母親魏國夫人柳氏的叔母是唐高祖的外孫女,這個顯然在攀親,母親的嬸嬸,拐彎太大。武則天母親楊氏與高祖李淵是表兄妹,而這一點,很少人提及。
3、武則天的父親是開國元勛,武士彠的哥哥都立有戰功。武則天外祖父楊達、及其弟楊雄戰死疆場。王皇后父親王仁祐是縣令、刺史。武則天的家族才是軍事集團。王皇后家族不屬於軍事家族
《舊唐書》對武士彠的身世」削而不書,對楊氏的身世「避而不談「,誇大王皇后的身世,其目的何在?無非就是黑她,說武則天沒有根基、沒有背景,只有狠毒,靠殺人取得皇位。
武則天父家,母家都是軍武家族,尤其母家,可能更厲害,楊達一定有子孫,為什麼不記載?楊達做宰相在任13年,是隋唐做相最長的,可見他的勢力地位。
雖然武士彠、楊達在武則天進宮時就離世,可他們的影響在、精神在、勢力在。武士彠的妻子相里氏、兒子離世都沒有回家。武士彠「廉儉」,李淵封官前後三讓。武士彠忠勤於國家,他的精神是偉大的,他的聲譽「歌謠載路」。楊達,「有君子之貌,兼君子之心者,唯楊達耳」。武士彠、楊達都是正人君子,是武則天的榜樣,尤其武士彠,封官三讓,沒有把名譽地位看得很重,而是一心為國勵精圖治,自己的妻子、兒子死都沒有回家。武則天娘家人在乎的是功德。在這樣家庭環境薰陶下,武則天也錯不了,她不會把名譽地位放在心上,她在乎的也是功德。勢利小人,專營跋扈的人急功近利,在乎虛無的權利。
皇帝也需要功德高尚的人維護,保駕護航,他的位子才會坐穩,坐長。皇帝與大臣是相互利益的共同體。皇帝依靠軍事家族,歷朝歷代都是如此。以武則天強大的家族勢力,武則天當皇后、皇帝不是難事,不會靠「殺人」所得。
武則天在統治時期,進行了一系列治國改革。講唐初的《氏族志》修改為《姓氏錄》,從傳統和輿論上打擊和削弱了士族官僚集團,扶植和依靠新興的庶族地主階級。貴族官僚根基龐大,削弱他們的利益談何容易,要是武則天沒有根基,是打擊不了貴族集團的。北宋宰相王安石實施變法,得到了宋神宗的支持,但是觸犯了朝臣貴族利益,最終變法失敗。武則天在實施她的改革措施時,要有朝臣的支持,幫助。武則天在朝堂上是有勢力的。
武則天有背景,有根基。史官之所以說她沒有背景、沒有根基,對她的身世遮遮掩掩,無非就是攻擊她,說她上位非法所得,只靠狠毒殺人所得。武則天上位是靠自己的雄才偉略,和家族的力量。符合客觀規律,符合歷史背景。沒有背景,沒有根基,只有狠毒是唯心主義,是歪理邪說。
有人說從兩宋時期開始辱罵武則天,我認為更早,從後晉劉昫的《舊唐書》就可以看出貶低口氣,不切實際的歷史。到了宋朝形成潮流。在封建社會女人不參政,武則天稱帝絕對是晴天霹靂,更是人們議論的話題,主要是武則天的開疆擴土,政績突出,與戰亂不斷,民不聊生的後晉形成新明對比,還有宋代連國土都保不住,武則天的故事百姓盡人皆知,在百姓心中連女娃都不如,百姓會抱怨,那些男帝顏面何在?當然那些無為帝王就恨武則天了。封建世俗、社會觀念不容武則天稱帝,隋唐時期大學士孔穎達曾寫到」喻婦人知外事。雌代雄鳴則家盡,婦奪夫政則國亡「。其實唐朝也是不容女人參政的,武則天很幸運遇到了李治,李治很開放,豁達,打破傳統,不分性別,李治是一位了不起的君王。可後世君王有幾個李治?他們害怕女人參政。武則天稱帝撼動了皇權,挑動了男權,衝擊了世俗。那些帝王,自以為是的大老爺們以羨慕嫉妒恨的心態大肆攻擊武則天,合法地位、私生活統統歪曲。
一個帝王的否定,是帶有批判性質的,具有號召性,批判一個女人,首先是她的作風問題,7、80歲的老太太竟有男寵,她的子孫也受她影響,作風大多都有問題,男人是色魔,女人淫蕩,一大家子沒有好人。武則天的生活史就是一部小說。武則天稱帝是新鮮事物,看後世人怎樣看待,以學習、肯定的態度去認識,會歌頌她,女人的社會地位也會跟著提高,社會也會活躍起來,會很好發展;以否定的態度去認識,只會詆毀她。看不到別人長處的人不是平庸者,就是失敗者,保守者。唐朝是盛世,後人應像唐朝學習,像唐朝帝王學習,學習他們的治國理念,學習使人進步。社會是發展的,自唐朝以後,社會由盛轉衰。值得我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