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與展望
有分析師認爲,本地除牌風潮已成趨勢,加上面對來自區域交易所尤其是港交所的競爭,預料來年除牌企業數量會增加。整體而言,本地挂牌公司數量今年減少約4%,只有九只新股IPO上市。
韓寶鎮 報道
本地股市今年共有32家上市公司除牌,比去年的24家多了三成。流動性與估值低落以及不受投資者注意,加上冠病疫情沖擊經濟表現,都是上市公司除牌的原因。
有分析師認爲,本地除牌風潮已經成趨勢,加上面對來自區域交易所尤其是香港交易所的競爭,預料來年除牌企業數量會增加。整體而言,本地挂牌公司數量今年減少約4%,只有九只新股進行首次公開售股(IPO)上市。
今年除牌的股票包括面包物語(BreadTalk)、鵬瑞利置地(Perennial Real Estate)、聯合工程(United Engineers)、阿裏巴巴影業(Alibaba Pictures)、策技集團(Stratech Group),和瑞豐(Swee Hong)等。
投資平台FSMOne.com股票和挂牌基金研究部股票分析員柯樂伊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低估值與投資者缺乏興趣,使得一些企業認爲沒有理由繼續支付上市費用和把精力用在合規上。
疫情造成經濟放緩
打擊上市公司估值
此外,冠病疫情不僅造成經濟放緩,影響整個商業群體,也嚴重打擊上市公司的估值。柯樂伊說:“一般來說,每當市場衰退或投資情緒疲弱時,股價將比公允值低,而除牌情況也會增加。”
低利率環境
造成企業私有化
輝立證券研究部主管周冠龍受訪時指出,低利率環境也是造成企業私有化的原因。”
他指出,一般來說,獻議收購價比消息宣布之前的1個月平均股價高出58%,小股東因此都會接受收購獻議,這也是小股東實現投資價值的機會。
盡管今年已除牌的企業比去年多,但除牌風在逼近年底時仍然沒有暫緩,目前已展開除牌獻議程序的包括赫比國際(Hi-P International)與速美商業空間信托(Soilbuild Business Space Reit)。
展望來年的除牌情況,柯樂伊指出,隨著大股東、機構投資者和同行收購上市公司,除牌私有化已成爲本地股市的一股趨勢。低流動性與低市值繼續困擾本地股市,預料除牌風潮將刮下去。
本地除牌轉到香港上市 企業盼更易獲中國資金
此外,來自一些區域交易所尤其是港交所的競爭加劇,也將造成除牌私有化的企業增加。“港交所吸引企業是因爲它給人的印象是,同在新加坡上市相比,企業估值與流動性更高。”
她指出,港交所同中國大陸關系密切,在香港上市也讓企業更容易取得中國資金。一些企業因此會想要從本地除牌,轉而到香港上市。
最近的例子包括新加坡起重機供應商達豐控股于2018年從新交所除牌後,旗下中國子公司達豐設備昨天在香港啓動IPO,預計下月13日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
不過,也有分析師認爲除牌是許多股票交易所都會自然發生的事情,若銀行願意資助收購,除牌情況將增加。
分析師認爲,低估值、擁有大量現金和流動性低的股票繼續可能成爲除牌目標。這類股票包括富裕集團(Fu Yu)、達輝(Delfi)、鴻通電子(Valuetronics),以及新航工程(SIA Engine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