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浚鑫 報道
疫情導致許多經濟活動暫停,我國去年的工傷事故同比減少18%,致命意外也比前年少。然而,去年第四季工傷數據又恢複至疫前水平,上個月更是接連發生意外,原因也許與企業在阻斷措施解封後急于趕工有關。
2020年工作場所安全與衛生報告出爐,人力部和工作場所安全與衛生理事會(WSH Council)昨天(3月19日)在聯合文告中發表上述觀察。
根據報告,工傷事故從前年的1萬3779起減少至去年的1萬1350起,跌幅近18%。
致命事故減少九起至30起,工傷意外死亡率每10萬名員工中少于一人。兩大死因是高處墜落和涉及車輛的事故,分別有八起和四起,占致命事故的四成。
建築業和制造業發生最多致命事故,占總數的一半。建築業方面,雖然致命事故從前年的13起減至去年的九起,但每10萬名員工中仍有2.2人因工喪生。
制造業也引發關注,致命事故從前年的四起增至去年的六起,意味著每10萬名工人中有1.5人因工喪生。非致命事故也是所有行業中最高的,去年有110名制造業員工重傷,2330人輕傷。
文告指出,受傷人數減少,主要是因爲我國去年第二和第三季中止了多數工作場所的活動,以對抗冠病疫情。然而,到了去年第四季,工傷事故已恢複至疫前水平,共有3413起,接近前年同期的3445起。“工傷率在2020年底攀升,今年2月也接連發生事故,令人擔憂。冠病疫情導致停工並加劇了人手短缺,企業可能因項目延誤而急于趕工。”
人力部因此敦促企業在平衡項目進度和人力局限的同時,不要忽略工作場所的安全與衛生。
去年12月中以來,人力部對高風險行業進行了1000多次稽查,發現有55%的工作場所違規,共發出13個停工令、1270份違規通知,以及264張銷案罰單,罰款總額達30萬3000元。
上月24日發生造成三死七傷的大士廠房粉塵爆炸事故後,人力部對500家使用可燃粉塵的企業展開稽查,至今檢查了其中的半數。當局發現有三家公司管控措施不足,已向他們發出停工令。
全國職工總會助理秘書長楊益財昨天發聲明說,上個月有11起工作場所致命事故,超過去年工傷死亡人數的三分之一。
他指出,許多分包商面臨嚴重人力短缺,因此會自己再聘請分包商。他聽聞,大型工地通常有多達四層分包商,這有時導致最終執行高風險工作的員工是不合格或未經培訓的。
工作場所安全與衛生報告也顯示,員工滑倒、絆倒和跌倒仍是造成非致命工傷的主因,占去年重傷事故的近一半,但數目同樣因冠病期間停工而顯著下降。
因滑倒、絆倒和跌倒引起的重傷事故,去年有159起,低于前年的216起。輕傷事故則有3318起,同樣低于前年的3694起。
危險事故從前年的21起減半至去年的10起。職業疾病則從前年的517例微增至去年的528例,部分原因是出現了34起與工作相關的冠病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