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8年,大明王朝建立。此時的蒙元王朝北逃至當年成吉思汗的發迹之地——漠北。然而,黃金家族卻紛爭不斷。再加之,大明王朝對鞑靼人的進攻,這讓瓦剌首領猛可帖木兒,在部落紛爭中乘時而起。
如此勢力,讓朱棣心有憂慮。于是,公元1414年,朱棣率兵北伐西部蒙古,與瓦剌首領猛可帖木兒在今天的蒙古國烏蘭巴托東短兵相接。此戰,朱棣大獲全勝。瓦剌被迫向明朝俯首稱臣。當年的首領,太平、馬哈木、把禿孛羅,接受明朝的冊封,分別爲賢義王、順甯王、安樂王。
在這個三個王中,要數順甯王馬哈木勢力最強,靠著強大的軍事實力,不斷與蒙古各部族爭奪蒙古大汗的汗位。
期間,朱棣不斷進攻鞑靼,這讓鞑靼力量衰微。此時,瓦剌看到了機會,就趁機南下,一起追殺鞑靼首領本雅失裏。不久,順甯王馬哈木死去,將王位傳給了兒子脫懽。脫懽可是個狠角色。在公元1434年,脫懽殺死了鞑靼部落的阿魯台,此後又殺死了太平、把禿孛羅兩個明朝冊封的王爺。至此,脫懽大權在握。這時候,他想起一件事,就是立元朝皇室的後裔脫脫不花爲可汗,而自己則成爲了丞相。
公元1439年,風靡一時的脫懽去世。兒子也先繼承了脫懽的事業,被稱爲太師淮王。一時間,讓瓦剌勢力達到了頂峰。
這時候的也先,已經不滿足于被明朝冊封的世襲爵位順甯王了。而是,要南下與大明王朝一決高下。
此時的明朝,爲了抵禦蒙古瓦剌的南侵,多次從明朝長城西部的一個關口出發。因爲出關之名就是擊殺瓦剌人,漸漸人們就將此地起名爲“殺胡口”。
這個殺胡口,地理位置極爲險峻,兩側高山對峙,山間有開闊的蒼頭河谷地。據《清一統志·朔平府》记载,此地西至边墙三里,北至边墙一里。明嘉靖中筑杀虎堡城,周二里。相近又有杀虎新堡,亦周二里,分边二十里有奇,形势最为扼要。
話說,明朝正統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449年,瓦剌首領也先進攻大明王朝。在宦官王振的要挾下,明英宗朱祁鎮率兵親征瓦剌。當年,明英宗朱祁鎮就從殺胡口出關,進軍漠北。可惜明英宗這個窩囊廢,自以爲是明成祖朱棣,結果發生土木堡之變,朱祁鎮被俘虜。
此後,殺胡口還多次被蒙古軍隊攻打下來。在公元1557年,卻是一個意外,明軍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堅守殺胡口,長達八個月之久。
後來,在隆慶皇帝與蒙古議和之後,殺胡口成爲互市的重要通道。
再後來,位于山西朔州的殺虎口由于是通往蒙古以及俄羅斯的重要經商之道,漸漸成爲山西商人以及農民外出謀生的通道。就這樣,無數山西人、陝西人、河北人,從明朝開始就背井離鄉,前往蒙古、俄羅斯,帶動了北部地區的繁榮和發展。這就是史上最爲著名的“走西口”。
而這時候的西口,就是指的這個殺胡口。
這裏面還有一個小插曲,1925年,馮玉祥將軍率軍進駐殺胡口,一聽這個地方叫“殺胡口”太讓人毛骨悚然。爲了緩和民族矛盾,促進中原地區與大漠之間的,馮玉祥遂沿襲自清朝以來的俗稱,正式把殺胡口改名爲“殺虎關”。
千百年來,紛爭不斷的殺胡口,終于有了一個不是那麽可怕的名字。
參考資料:
1.李譯,曆史上的“走西口”,北京日報
2.白翠琴,瓦剌境域變遷考述,蒙古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