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口
新加坡人口有561萬, 大約七成是華人, 兩成馬來人, 剩下一成是印度裔及歐亞裔. 英語是主要語言, 多用在工作上及學校裏. 華人之間多數以華語(即普通話)溝通, 而老一輩和中年的華人多數講方言(福建話丶廣東話等等)。
新加坡與中國的曆史淵源
中國在唐朝時候,爲了與中亞的阿拉伯世界通商,便開辟了海上絲綢之路。這條海上航線從廣州出發,越過南中國海,橫穿麻六甲海峽,到達當時南海中的大國室利佛逝(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地區的古國)經過馬來半島西岸.到達獅子國(今斯裏蘭卡)、印度。由印度再駛向阿曼汙,抵達波斯滔頭的重要商埠巴士拉(今伊拉克境內),最終可從巴士拉到阿拉伯帝國首都報達(即巴格達)。
當時的南洋地區,也就是今天的東南亞,只有少量的土著居民,並沒有能與當時唐文明並架的區域文明。後來這塊地方被唐人發現後,就有很多人從福建、兩廣等地移民到此。唐政府曾一度支持這種移民。曆史上稱此次大移民爲中華民族的第二次南進運動(第一次是從黃河流域發展到長江流域),這樣極大的促進了東南亞的發展。
後來唐朝沒落,經曆”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社會動蕩,迫使大量人口爲避戰亂旅居海外,也有很多人逃往台灣與東南亞。到了宋朝,由于北方遼金元勢力強大,阻斷了從漢以來的絲綢之路。宋庭爲了對外貿易,不得不發展海運,這時的東南亞成爲中國海上貿易的橋頭堡,大量人口遷徙到南洋,形成了現在南洋十六國的雛形。這些國家向元明納貢稱臣。于是曆史上將對南洋的開發稱做中華民族的第二次南進。
明朝建文帝被成祖朱棣廢掉之後,據說也跑到了這裏,還有人說在中亞紅海地區見到了建文帝,這其實是鄭和下西洋的原始動力。當時的東南亞16國受大明政府冊封,歲歲來朝,年年納供。
後到清朝國力日衰,朝廷漸漸對這裏失去掌控能力,後帝國主義東侵,從中國手中奪走了這塊殖民千年的殖民地。如果沒有清朝的無視海權,今天的東南亞說不定便是中國的版圖,新加坡可能是中國的城市。
來源:獅城新聞。免責聲明:本平台部分圖文來源于網絡,其內容僅代表原作者個人觀點。本平台僅提供信息傳播,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後台聯系刪除。
END
便民服務
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65 6471 2117火警、救護車995意外(普通)999意外(海事)6325 2488傳染病通報6731 9757緊急求救(SOS)1800 221 4444交通事故報告6547 6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