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加坡“講華語運動”40周年,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日前在參加該活動的周年慶典時表示,推廣華語是一項堅持不懈的工程。在全球掀起“漢語熱”的背景下,新加坡也不能失去自己的雙語優勢,爲了抓住中國發展帶來的機會,就必須掌握這種語言。
(圖源《聯合早報》)
以下是李顯龍在此次活動中談話的重點:
1.他指出,大多數年輕的新加坡人都能聽懂也能說華語,但他們可能說得不太流利。“我們必須清楚認識到,新加坡的雙語優勢正在相對減弱。”
2.他談及學漢語時表示,“學習華語不但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我們的根和文化,也能幫助大家和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建立起一種深層次的情感聯系。此外,還能夠爲我們在和中國溝通時帶來實際好處。”
而且世界各地的人正在積極學習漢語,“他們都知道,如果要在中國工作、與中國人打交道、把握住中國發展所帶來的機遇,就必須學好華語。”
3.李顯龍援引新加坡教育部今年的數據指出,71%的新加坡華人家庭在家中主要講英語,而在家中使用英語的馬來西亞裔和印度裔家庭中比例也明顯增加。“因此,講華語運動必須與時俱進。我們需要加倍努力,鼓勵新加坡人把華語融入日常生活中,也必須想方設法保持新加坡華語的活力和獨特之處。”
“講華語運動”是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在1979年發起的,目的是要鼓勵新加坡華人“多講華語,少說方言”,在不同方言群體之間建立一個共同的語言橋梁,以加強華人社區的凝聚力。
母語輔助計劃
自2018年起,新加坡教育部開始在全國24所小學內試行“母語輔助計劃”,旨在更有針對性地幫助母語弱的學生提升語文能力。
從2021年起,母語輔助計劃將覆蓋新加坡所有小學的三年級學生,2022年會覆蓋小學四年級學生。
據了解,參加該計劃的學生將以小班形式上華文課,節數與其他學生一樣。新加坡教育部課程規劃與發展司母語處司長王梅鳳指出,教育部將分階段爲教師提供培訓與反饋,確保每所學校都有足夠的教師來指導學生。目前,各校教師人數依學校需要和師資而定,每所學校將至少有1名教師。
除了師資力量的保證,教育部也會提供給教師必要的教學資源,如字卡、圖卡、電子簡報等。與普通教師不同的是,輔助計劃使用的字卡用不同顔色突出漢字部首,以便讓教師更有效地幫助學生認字。
根據新加坡華文教研中心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參與輔助計劃後,在華文課上的參與感變得更強,持續的口語對答比一般學生多了14%,書寫內容也多了3%。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生對學華文更有信心和興趣了。
相信在“母語輔助計劃”的推行下,新加坡小學生的雙語教學會有更好地發展的,但是申請新加坡低齡留學,可能不少家長給孩子選擇的是國際學校,我們國內的國際學校強調的是英文教學,那新加坡的學校是不是也是呢?如果是那樣,因爲是低齡留學,學生的漢語水平又如何提高呢?
其實選擇新加坡國際學校的家長也不必過于擔心,因爲不少新加坡國際學校都有其特色的“雙語項目”,如新加坡加拿大國際學校。
加拿大國際學校
新加坡加拿大國際學校(Canadian International School,以下簡稱CIS),建校于1989年。
CIS的最大的特色,是雙語項目(bilingual program)。
其成果在世界各地國際學校的雙語項目中都占有一席之地,以至于衆多國際大亨,金融巨頭,名門大咖……都不遠萬裏把子女送來就讀此項目。
爲什麽呢?
實力強。CIS的雙語項目,是新加坡所有國際學校中最完善的,目前能運行到小學6年級。
教學模式先進。學校采取一天全英文,一天全中文的教學模式,中英文老師分別教授數學、科學、語言、探究等學科。這種“超學科”的教學理念受到家長的推崇,學生學習到的不僅僅是知識,而是一種受用終生的能力。
宗旨明確。CIS雙語項目的宗旨是讓學生具備兩種語言能力的同時,並理解兩種思維模式,掌握中西文化的精髓。一方面不會失去亞洲孩子理科的技能優勢,另一方面又學習到西方活躍和發散的理科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