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2日,新加坡推廣華語理事會在華族文化中心舉行盛大典禮,慶祝“講華語運動”推行四十周年,總理李顯龍發表重要講話。在這次慶典上,新加坡還宣布了建立華語資料庫的宏偉計劃。
▲李顯龍在致辭中強調,新加坡的雙語優勢在一天天減弱,他鼓勵新加坡人把華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由于新加坡族裔的多樣性,致使該地成爲一個語言呈現多樣化的國家。新加坡的官方語言有英語、馬來語、華語以及淡米爾語。其中馬來語是國語,而英語是應用最廣泛的通用語言。
▲新加坡的四種官方語言
在人口構成比例上,新加坡是全球除了大中華區外,唯一以華人爲主體的國家,當地的華人比例多年來都遠超七成。即便如此,但也有一個尴尬的事實始終存在:華語一直都無法成爲新加坡社會的主流語言,甚至能說華語的人在日益減少。英語在新加坡的至尊地位難以撼動。
▲華族(即華人)是新加坡第一大種族,在數量上保持著絕對的優勢
新加坡奉行的是“雙語政策”,即在教育中以英語爲主要授課語言,各族裔也可以學習自己的語言;在公共場合的標識或交流溝通中多以英語作爲媒介,也允許其他官方語言的使用。
▲新加坡的交通標識牌,以英文進行撰寫
華語在新加坡地位,長期都處于一種青黃不接甚至緩慢衰落的狀態,政府也沒有以官方的姿態拿出什麽強有力的推廣措施。
但這一次,在“講華語運動”推行四十周年之際,總理李顯龍卻罕見性地提到“我們需要加倍努力,鼓勵國人把華語融入日常生活中,也必須想方設法保持我國華語的活力和獨特之處。”
這的確是讓人相當意外。英語占主導的新加坡,爲何突然態度急轉,大力宣傳華語的好處?在“追捧”華語的背後,新加坡又隱藏著什麽深遠而又必要的訴求呢?
一、英語難以撼動的地位
談到新加坡的語言問題,就不可不提及受衆度最廣的英語。在早期的時候,由于地處馬來半島以及下南洋熱潮的影響,新加坡地區主要通行的是巴刹馬來語,即一種馬來語與漢語的混合語言。
▲馬來半島上一對峇峇娘惹夫妻的婚禮。峇峇娘惹指的是明清時期移民至東南亞地區、受到當地文化強烈影響的華人
巴刹馬來語作爲新加坡地區的主要語言,在貿易往來上,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可是好景不長,這樣的境況,在英國人到來之後,就完全發生了改變。
1785年,英國人的勢力進入馬來半島,他們首先將槟城收歸于自己麾下;趁熱打鐵,在1819年,英國殖民者又從柔佛懷中將新加坡強行掠奪,並于七年後將其劃歸至海峽殖民地,隸屬于英屬馬來亞的行政區內。
▲英屬馬來亞疆域,其中的紅色部分便是海峽殖民地,新加坡位于最底部
英國人到來的同時,也爲新加坡地區引入了英語。利用得天獨厚的港口優勢,他們率先在這邊建立起了貿易轉運中心,並以英語作爲溝通語言,這讓巴刹馬來語等本土語言受到了嚴峻的挑戰。
而英國當局的目的,肯定遠不止將其作爲貿易語言這麽簡單。在殖民政府的管制下,英語逐漸成爲了新加坡地區行政、法律以及商業等領域的語言。這也是英語在新加坡刮起的第一波“飓風”。
如果說殖民政府以上的舉措只是強制性地將英語植入到新加坡社會,那麽教育方面的滲透,則是影響一代又一代的深刻改變。爲了讓更多的新加坡人在日常生活中習慣多說英語、說好英語,英國人在新加坡推行英式教育,從印度、錫蘭甚至是歐美引進了大量擅長英語的教師。
▲始于1823年、由新加坡首任總督萊佛士爵士創建的英式書院——萊佛士書院,這裏培養了大量的新加坡政商界人才
在之後英國統治的一百多年間,英語在新加坡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發展,一步步成爲超越華語、馬來語等本土語言的後起之秀。英語在商業貿易、對外交流以及出國留學等方面的優勢,讓新加坡民衆可以說是受益匪淺。
▲新加坡的英語教學課堂
1965年,因在政見和種族等問題上和馬來西亞存在較大分歧,馬來西亞將新加坡逐出聯邦。之後,新加坡宣布獨立建國。
失去了聯邦後盾的新加坡,成爲了一個百廢待興的破敗小國,發展戰略需要長遠而正確的謀劃。而官方語言的確定,便是其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新加坡是一個多元種族的國家,通行的語言自然也是五花八門。如若只裁定一種語言作爲官方語言,勢必會讓其他種族的民衆感到難以適應,同時也會加劇他們心中的不滿。
最後,新加坡政府拿出了一個折中方案,將英語、馬來語、華語以及淡米爾語四種使用人群最多的語言,一起作爲新加坡的官方語言。
▲新加坡地鐵站台旁,四語並行的警示牌
而在這四種官方語言中,尤以英語的地位最爲重要。新加坡政府在全國範圍內,推廣大規模的“雙語政策”,具體內容是:以英語作爲教學媒介語,鼓勵民衆多學多說英語;在此基礎上,也贊同民衆精通自己的母語,成爲一個至少善用兩種語言的複合型人才。
▲新加坡能成爲亞洲罕有的世界級金融中心,英語的廣泛普及功不可沒
新加坡爲何如此強化英語的地位呢?首先,英語作爲一門在本地已經推廣成熟的外域語言,將它作爲主要語言,這不會激起種族間的矛盾;其次,英語是全球範圍內使用面積最大的第一語言,它地位的確立,對于初出茅廬的新加坡而言,能夠讓他們在與對外國家的貿易往來中,占得先機。
目前新加坡被譽爲是全亞洲最精通英語的國家。在當地成長起來的第二代乃至第三代孩子們,已經將英語自然而然地作爲了自己的母語,原族裔的語言甚至出現了一竅不通的情況。
▲亞洲部分國家托福平均成績,新加坡將其他國家遠遠甩在身後
新加坡現在已經成長爲一個經濟發達、獨具特色的花園城市國家,這與英語在新加坡的廣泛普及,有著莫大的關系。幾家歡喜幾家愁,英語在新加坡的盛行,對于一些熱衷于它的民衆而言,是一件幸事。但對于其他語言在新加坡的發展,則無形中産生了巨大的阻力,華語便是其中一個。
二、華語推行,心有余而力不足
華語在新加坡的紮根和發展,也有著悠長的曆史淵源。19世紀末至20世紀上半葉,由于逃避戰亂和勞工派遣等因素,大量來自于中國福建省、廣東省以及海南省等地的平民,湧入以新加坡爲代表的東南亞地區。這便是曆史上轟轟烈烈的大規模移民活動——“下南洋”。
▲在當時,有很多簽下賣身契而遠赴東南亞謀生的勞工
一批又一批華人的到來,爲新加坡打造語言沃土,提供了難得的契機。由于當時中國的官方語言沒有統一,且各地都存在著頗具特色的方言,因此這也給新加坡的華人語言貼上了多樣化的標簽。
在主要遷入地的影響下,閩南語、粵語、客家話、潮汕話以及海南話等方言,成爲新加坡華人社會的盛行語言。
▲新加坡華人祖籍地統計數據。祖籍地人口的多寡,實則也是方言流行程度的一種反映
20世紀20年代,在民國新文化運動以及白話文推廣的影響之下,新加坡華人社會開始出現了一些以北京官話(即普通話)爲教學語言的私塾。但從整體上而言,主要教學語言還是各大華人社群自己的家鄉方言。
▲五福書院,是馬來半島上最早的一批華人書院。各大華人社群私塾的分立,對凝聚新加坡華人力量相當不利
二戰後,來自港澳特別是台灣地區的中文傳媒節目,大量傳入新加坡。因此新加坡華語在這一時期,受到了台灣華語(即普通話)的強烈影響。但基于新加坡政府此時正在推行“雙語政策”,強化英語的地位,因此這樣的現象並沒有在新加坡社會掀起多大的波瀾。
▲新加坡本土華語娛樂節目。標准普通話傳入新加坡,對中文傳媒的發展起到了極大促進作用
在20世紀70年代末之後,新加坡對華語的態度,開始發生了轉變。1979年,新加坡設立推廣華語理事會,利用官方的力量鼓勵新加坡社會多說華語。
那麽問題來了,在此之前,華語在新加坡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包括閩南語、粵語、北京官話以及客家話等多種方言。政府該推廣哪種方言呢?這個問題一度在相關決策部門形成激烈討論。
最終,建國總理李光耀力排衆議,將具有“中立”意味北京官話,作爲新加坡普及的官方華語,並限制方言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這一決定,即避免了各大華人社群因爲語言問題而爆發爭論,同時也能在潛移默化中團結起華人的力量。
北京官話的選擇,正好與中國大陸推廣的普通話無縫對接,這無疑蘊含著相當濃厚的政治經濟意味。而湊巧的是,這一年,正好是鄧小平訪問新加坡的第二年,也是中國改革開放舉措實施的第二年。
▲李光耀宣布講華語運動開幕
可是,講華語運動似乎並沒有達到原先推行的初衷。新加坡很多華人家庭,還是因爲英語在社會生活中的優越性,而將自己的孩子送到英校去就讀,華校的生存受到嚴峻挑戰。華語在新加坡的推廣效果不佳,政府支持的力度也相當微弱。英語在新加坡的霸主地位,依然無法撼動。
▲新加坡最遠負盛名的華文大學——南洋大學,最終遭受了被吞並的命運。而南洋大學的結局,只是新加坡衆多華校的一個縮影
在凝聚華人力量以及政治經濟等多方面的考量下,新加坡政府在華人社會中,參與並主導了這場“講華語運動”。可現實證明,他們的力度,遠遠達不到那些真正熱愛華語的人所期待那樣。華語在以華人爲主的新加坡,依然處在次于英語的第二大語言位置。直到這次四十周年的慶祝活動,人們仿佛又看到了新加坡力捧華語的迹象。
三、熱潮再起,華語能否逆襲
2019年恰逢新加坡“講華語運動”40周年之際,政府罕見性地舉行了龐大的慶典活動,如建立華語資料庫等,同時總理李顯龍也發表了長篇致辭。這一切在外界看來,都傳遞著一種非同尋常的信號。
▲雖然在同比上出現了下降趨勢,但2018年的中國,依然是新加坡最大的出口貿易夥伴
隨著區域發展戰略盛行的當下,新加坡馬六甲海峽“一港壟斷”的優勢,在逐漸地慢慢縮小。中國作爲包括新加坡在內的東盟國家重要合作夥伴,新時期下的協同發展,是他們一個重要的合作議題。
▲新加坡在中國大陸參與建立的蘇州工業園,促進了中新兩國的人員往來。民間的交流頻繁,爲華語推廣提供了更多的現實需要
除了經濟貿易方面的必要之外,文化上的訴求和歸屬感,也是新加坡力促華語的原因之一。包括春節、中秋節以及端午節等中華傳統節日,依然在新加坡有著較高熱度;而舞龍舞獅、祭祖拜神等民間習俗,更是新加坡華人割舍不下的精神寄托。基于這樣的現象,新加坡呼籲中華文化回歸的聲音越來越強烈。華語的倡導,也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新加坡義安城盛大的舞獅表演
無論是從國家宏觀發展去度量,還從是民間微觀交流去考慮,華語在新加坡的再度重視,都似乎是一種不可避免的大趨勢。而接下來是否能夠在華人社會帶來實際成效,還需要交給時間去逐一檢驗。
作者:陳相成
編輯:Thomas (唐)
【環球情報員】是一個分享全球人文、地理、曆史的科普知識平台
喜歡我們,請爲我們投上寶貴的10票
支持我們,在下方點擊【爲我投票】↓↓